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 » 第九十三章 再攻杭州

第九十三章 再攻杭州

    塘栖镇,运河北岸。

    密密麻麻的人海涌动,尘土漫天飞扬。

    哨声,呼喝声纷杂。

    镇中,广济桥上,多铎斜倚栏杆,望着碧波无垠,心绪万千。

    上次站在这里的时候,他还意气风发,想要一战功成。

    却没想到在杭州城下吃了瘪。

    尼堪默然不语,静静侍立在一旁。

    “王爷,满达海来了。”负责警卫的屯济沉声道。

    运河北岸,当道走来一人,长相英武,鼻挺眼阔,一身火红盔甲,腰悬宝刀,昂首阔步的朝着桥上走来。

    “王叔,我来了!”满达海行礼道。

    “攻城器械已经备齐,此次一定要一战克定杭州,擒杀伪监国!”多铎咬牙道。

    满达海默然拱手,脸上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

    这次多铎调自己前来,看似是为了给自己添一份军功,实际上也是为了给自己上个保险。

    满达海是礼亲王代善的七子,这回要是还攻不下杭州,多铎就可以拿满达海背锅,到时候回了朝廷,代善这老狐狸一定会护着自己的儿子。

    “小侄这就去整军!”满达海拱手告退,转身匆匆离去。

    贝勒尼堪看着满达海,心中有些羡慕,连摄政王都要对代善礼让三分,就算满达海战败,也不会怎么样,对于朝中非议,只需来一句“我爹是代善”便可堵住悠悠众口。

    “你羡慕他?”多铎注意到了尼堪的表情,不禁笑道。

    “啊?没有......”尼堪摇摇头。他的父亲是广略贝勒褚英,后来因为诅咒大臣和兄弟被处死。

    所以尼堪虽然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但是因为其父褚英的骚操作一直在宗室之中不受待见。

    直到开始入关,他才渐渐被重视起来。

    “杭州可有什么动作?”多铎问道。

    “最近明军斥候活动异常剧烈,我军斥候根本没法靠近杭州城。”尼堪无奈道。

    最近他麾下的精锐斥候损失惨重,不知道明军抽什么风。

    双方的斥候疯狂互相绞杀对方,谁也奈何不了谁。

    “看来杭州有大动作啊。”多铎拍打着栏杆推断道。

    “应当是了。”尼堪也这么觉得,明军斥候发了疯一样的遮蔽战场,杭州定然有大变。

    “这一回就让满达海统军作战吧,你和屯济搭把手就行了。”多铎盯着尼堪的眼睛说道。

    尼堪秒懂多铎的意思,点头应下。

    次日,清军寅时末埋锅造饭,卯时末拔营进军。

    十二万大军以满达海全权指挥,数路并进,准备包围杭州。

    这一回,清军准备充足,多铎在休整期间打造了无数攻城器械。

    明军夜不收很快就发现了清军动向,并飞报杭州。

    消息最先送到了提督京营的方元科处。

    正在早起操练的方元迅速披挂甲胄,擂鼓聚将。并派人将消息向各衙门通报。

    很快,在王府书房看书的朱常淓也得知了消息,心中并无多少波澜。

    清军准备的周全,杭州同样如此。

    此番更有日夜操练的京营十万,何惧之有?

    只要清军无法封锁杭州湾,那杭州就不会有根本之危。

    杭州城内,再次开始戒严,敲锣喊话声在各街坊响起。

    百姓们似乎都已经习以为常,不紧不慢地各自归家。

    京营分为两部驻扎,五营驻扎在小吴山军营,五营驻扎在武林门至钱塘门段的校场营房。

    方元科则一直泡在校场营房之中,操练士卒。

    很快,各营总兵全部赶到。

    众人见礼后,在方元科的中军帐中坐定。

    “鞑子十余万,卷土重来,探马说,这回带了许多器械。”方元科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

    “怕甚,咱们有十万兵马,最近又新铸了许多火炮,正等着他们来呢!”总兵张大彪闻战欣喜,搓着手激动道。

    最近他可是死乞白赖的给自己营里整了不少火器,什么神火飞鸦,拐子铳,碗口铳,子母铳全叫他给弄了去。

    他甚至还跑到小吴山耍无赖,拿自己上次大战的赏银让那边铸了两门千斤红夷炮。

    现在往他营里一走,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他么的是神机营呢。

    十营兵,现在就数张大彪部火力最为强悍。

    “你小子我看是想显摆一下吧?”定南伯方国安指着张大彪笑道。

    “这家伙,讨饭,功夫一流!”黄得功也是被张大彪这个憨货给整服了,别人拿了赏银那都是去享受,这家伙自掏腰包购买军资。

    但凡有别有心思的人攻讦他,他都落不着好。

    可奇就奇在,他营中的左营尉将情况如实上报之后,潞王竟然只是一笑而过,毫不在意,甚至还派人给张大彪送去了两坛美酒。

    这件事,让黄得功对潞王刮目相看,若是换了那位多疑的皇帝,恐怕早已派缇骑将其锁拿下狱,以试图谋反的罪名处置了。

    “方总督,这回让我来守北城吧!”张大彪请战。

    方元科瞧了一眼自己的叔叔,琢磨了一下,又看向了坐在自己旁边的兵部右侍郎陈子龙。

    陈子龙与方元科年纪相仿,两人自在京营搭档以来,关系处的不错。

    方元科也没想到像陈子龙这样名满一方的才子竟然能和自己这样的武夫折节相交,所以他对陈子龙充满了敬佩。

    京营诸事,他都会先听取陈子龙的意见。

    “自无不可!”陈子龙点头笑道。张大彪的勇武他是知道的,所以对其很放心。

    随后,方元科便分配了守城任务。

    张大彪率部守北城,定南伯方国安率部守东城,靖南侯黄得功率部守西城,总兵钱肃范率部守南城。

    郑遵谦、翁之琪、孙嘉绩三部人马居中策应。

    方案既定,京营人马开始动作。

    一个时辰后,杭州的城墙上,所有守军就位。

    北城楼,闻讯赶来的张国维看着清一色的千斤火炮塞满了每一个垛口,惊讶不已。

    他身后,张大彪正一脸自豪地咧嘴笑着。

    杨廷麟也是眉头跳动,他还从没见过配置这么奢华的部队。

    这一眼看不到头的火炮,少说有几百门了,其中千斤重炮也得有一百多门。

    “张总兵,你这......”纵使张国维阅历丰富,但此时也有些语塞。

    “嘿,咱老张为了这些宝贝,可就差连裤衩子都当了,这回保管就鞑子好好尝尝厉害!”张大彪激动道。

    张国维点点头,有些自嘲一笑,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惊小怪了,这难道不就是大明军队最初的模样吗?

    曾经的神机营,在漠北大显神威,打的敌军仓皇北顾。

    那时候的明军,火器之利,火炮之威,令敌人闻风丧胆。

    “做得好!让鞑子看看咱们明军真正的模样!”张国维赞叹道。

    “上次咱们炮少,叫鞑子压得抬不起头来,这一回,得叫他们抬不起头。”张大彪信誓旦旦地说道。

    “炮弹够用吗?”杨廷麟关心道,毕竟这么多火炮,真打起来,那炮弹就跟流水一般,经不起用。

    “嘿嘿,这您放心,不光小吴山那边能造,咱还有路总督的支援呢!”张大彪神秘兮兮道。

    “哦?路见白又整了什么法宝出来?”张国维最近忙着组建麾下部队,没太关注其他的事情。

    “路总督在凤凰山建了火炮厂,在闽地和两广招募了匠人,虽然现在还不能产火炮,但是铸造炮弹那是没问题的。”张大彪解释道。

    张国维心中直呼好家伙,这路振飞真是闷声干大事啊,竟然连火炮厂都建起来了。

    不过转念一想,人家麾下水师,主要就是火炮,当然得有自己的火炮厂,不然火炮的维护补充总不能一直靠购买吧。

    这事让张国维瞬间心思活络,路见白是总督,自己也是总督,那自己也整一个火炮厂应该不过分吧。

    于是,他回头向跟在身边的徐孚远低声交待一番,让他尽快开始筹备直属于浙直总督府的火炮厂。

    “制台,您看,这一门可是三千斤的重炮,是末将营中唯一的一门,正常情况能打七八里远!”张大彪抚摸着城楼门前的一尊漆黑发亮的大炮,满眼喜爱地介绍道。

    张国维一看,此炮身长约一丈,头细尾粗,瞧着就十分威武。

    “炮手何人?”张国维问道,这么宝贝的炮当然得需要十分优秀的炮手才行,否则岂不是浪费了。

    这时,炮旁的一名老卒走上前,向张国维行礼。

    “回大人,小的是炮手。”那老卒头发已然花白,腰间别着烟锅,拱着布满老茧的手说道。

    张国维一看,这老卒颇为面熟,想了想,上次大战似乎就是他在操炮。

    “这是末将请来的炮兵教习,刘老八,他打炮,那是一绝!”张大彪夸赞道。

    此前之战,他就盯上了方国安手下这个炮兵什长,此人十炮九中,可谓精准。

    刘老八听见上官夸自己,不久有些无所适从,紧张地搓着手。

    “论炮术,小老儿学的只是皮毛,要说厉害,还得是小五他们村的韩先生。”刘老八说起牺牲的小五,不禁神色黯然,语气低沉道。

    他这一身本事,一多半都是跟小五村里的韩先生学的。

    “韩先生?”张国维敏锐的问道。

    “是的,就住在萧山的泥湾村。”刘老八趁机介绍道。

    他不想韩先生那样的大才埋没,于是抓住机会向这位浙直总督推荐,也算是报恩了。

    此前他就向方国安推荐过,但是那时候方营压根连炮都没有,所以方国安就没重视。

    “那不远,速派人......不!闇公,你亲自跑一趟,去请这位韩先生来杭州。”张国维吩咐道。

    “我这就去!”徐孚远立马转身去办。

    最近朝廷派员往东南沿海购炮募匠的事情他也听说了,知道潞王重视火器,若这韩先生果真是炮术大才,那必然会受潞王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