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 » 第十三章 黑冰台

第十三章 黑冰台

    亥时,朱常淓紧急召见了身在杭州城的所有前朝旧官。

    张煌言,张国维,张印立等大小官员俱在召见之列。

    潞王府上房正堂,各官员分作两列,朱常淓坐在主位,李宝静立在侧。

    “阮集之怎么没到?”朱常淓环视一圈,发现没见阮大铖,便问马士英道。

    “回监国话,阮集之重病卧床,实难赴会。”马士英拱手说道。阮大铖都被揍成猪头了,哪里敢来。

    坐在马士英对面的张国维面色冷峻地瞧了一眼这位首辅,他已经接到了杭州右卫城操军守城百户的禀报,阮大铖想要连夜出城被城操军拿下,马士英及时出手救下,张国维从中嗅到了一丝丝不寻常。

    坐在末尾的张煌言一脸戏谑,对于阮大铖,他心中已经对其打上了投降派的标签。若是逃跑,何不出城南凤山门,阮大铖却反其道而行之,从东北艮山门出,这很难不让人觉得他是要投奔清军。

    “诸位,清军各部正在向武康集结,很快便会攻打德清,故自子时起,杭州开始全城戒备。张参我,迁周边百姓入城事宜办的如何了?”朱常淓问道。这件事一直是张印立在做,赶在清军抵达之前,将杭州城附近坚壁清野。

    “启禀监国,周边村镇乡民俱已入城安置,田中将熟的稻谷也已经组织乡民提前收割了。”张印立回答道。

    “彩!”朱常淓不禁随口赞道。座中诸臣纷纷一愣。

    “玉笥,募兵之事可有进展?”朱常淓没有在意诸臣略带疑惑的表情,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军队的问题。

    “臣已经派陈洪范往浙东卫所征选能战之兵了,想来明日应能有消息。天亮之后,臣便开始在城中募集民壮,并调方营入城守备。”天亮之后,勤王诏令应该可以传遍浙东,届时各地义师应该也会云集响应,对于守住杭州城,张国维还是有信心的,唯一怕的就是清军的红衣大炮。

    “好!李宝,宣诏吧。”

    闻声诸臣纷纷跪倒在地。李宝上前几步,展开丝绢,念了起来。

    “......擢卢若腾为浙江左布政使,协理全浙政务。”

    “复朱大典为兵部尚书,署理兵部事务。”

    “复黄道周礼部尚书,升建极殿大学士,入阁议事。”

    “召路振飞赴杭,起任兵部左侍郎,加右副都御史,提督两浙等处江防!”

    “任高弘图为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总理钱粮,入阁办事。”

    “任姜曰广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入阁理事。”

    一连串的任命让跪在领头位置的马士英心中大骇,高弘图和姜曰广竟然被起复了,他们什么时候来的杭州,自己竟然一点消息都没得到。

    要知道,这两人都是自己和阮大铖联手从南京弘光朝廷赶走的,现在他们全都入阁办事了,潞王这是故意为之啊,这分明是想架空自己。

    内阁五人,此时还差一位,马士英迫切的想知道这最后一位是何人。

    听到最后,也只是特擢那个叫做张煌言的书生做了个兵科给事中,没有提到最后一位阁臣人选。马士英不禁愕然地微微偏头,瞄了一眼跪在自己身后的张国维,瞬间明白了,这最后一个内阁位置,是潞王留给张国维的。

    这么一来,内阁五人,四个人与自己不合,自己这个首辅......

    宣读完任免诏书,诸臣纷纷谢恩起身。

    “如今国事艰难,内阁自现在起就开始开阁理事,马首辅,听说你的宅子山清水秀,甚是优美,内阁公署便借你府邸暂用吧。”朱常淓四平八稳地端坐在椅子上,轻飘飘的一句话,把刚刚从地上爬起来的马士英吓得两腿一软,再次跪倒。

    他马士英的宅子是原本杭州城中一处富商的,从南京到杭州后,阮大铖看中了这处园子,便带人对那富商威逼利诱,那富商吓得赶紧将园子献给了阮大铖,随后,阮大铖又送给了他。

    “谨遵监国之命,臣愿为国事散尽家财!”马士英急忙表着忠心,他明白潞王一定是知道自己的园子怎么来的了。

    此时的朱常淓手中正拿着一道奏章,眼中带着些许不明的笑意。

    “黄道周劝本王即皇帝位,马首辅有何想法?”

    “臣附议!”

    马士英明白了,一定是黄道周这厮劝进的奏章里顺便参了自己一道,心下暗恨,怎么感觉自己这首辅越当越憋屈了呢?

    “退下吧,高弘图与姜曰广此时应该已经在你府上等你开阁理政了。”朱常淓说着,将手中的折子扔到了马士英面前。

    “臣告退!”马士英此时已经满头大汗,不敢多留,赶紧拾起奏章匆匆离去。出门时,路过黄道周面前,他狠狠地盯了黄道周一眼。

    黄道周却如老僧入定般,毫无表情。

    马士英走后,诸臣纷纷告退。朱常淓命李宝喊住了张煌言,将其带到书房稍候。自己则与张国维交谈一阵,从张国维口中得知了阮大铖的事情。

    张国维走后,朱常淓来到了书房。

    “监国!”张煌言起身行礼。

    “不必拘谨,坐!玄著啊,本王听说你曾在秋试试射时三箭连中?”朱常淓问道。

    “是,臣平素好弓马骑射。”张煌言如实答道。

    “你文武双全,又好兵事,大善!”朱常淓心中大喜,那日张煌言来投,他便觉得其气质不凡,李宝也很聪明的去查了查其人,张煌言在宁波府和绍兴府竟有不小的名气。

    “监国谬赞了,谬赞了!”张煌言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心中猜测着潞王留他独对的用意。

    “玄著啊,清军南下以来,谍子无孔不入,诸多城池皆是被里应外合攻破,此间战场的重要,不亚于两军对垒啊。”朱常淓感慨道。

    “监国所言极是,应当严令锦衣卫查办。”张煌言点头附和道。

    朱常淓瞥了一眼身边的李宝,李宝微微点头行礼,退到了门外。

    张煌言见状,心中一紧,重头戏要来了!

    斟酌片刻,朱常淓一脸肃然道:“锦衣卫已经糜烂,不堪一用,本王欲新建一司,负责反谍侦缉,军情刺探。”

    脑中“嗡”的一声,张煌言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咽了咽口水,有些紧张的捏着前襟。

    “玄著,本王欲用你主持此司。”朱常淓看着张煌言年轻的面庞,心中对其充满了期望。在张煌言身上,始皇帝看到了那种蓬勃的朝气,不像那些多数弘光旧臣,身上满是暮气。朝廷,需要新的气象,新的血液。

    “臣愿为监国效死!”张煌言激动不已,拜倒在地,郑重地答应道。在这一刻,从前那种像无头苍蝇般报国无门的无力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腔澎湃的热血。

    “快起来!有此忠心,本王相信,玄著日后定会成为社稷栋梁。”朱常淓扶起张煌言,感慨道。

    “臣为大明社稷,愿做秦之商鞅,汉之张良!”张煌言胸膛起伏道。

    商鞅吗?朱常淓一愣。

    “敢问监国,此司隶属何处,员额几何?”张煌言问道。

    “隶属兵部,但只遵王命,员额不定。”朱常淓早就想好了,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想打赢,先肃奸!

    “臣明白了,请问监国,此司当称之何名?”张煌言好奇道。

    朱常淓想了想,来到了书桌前,铺开笔墨,提起玉笔,缓缓写下三个大字:黑冰台。

    凑近一看,张煌言先是一愣,定睛片刻,发现潞王竟然写的是......竟然是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