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漠灵纪闻 » 第二十一章 琅嬛(其一)

第二十一章 琅嬛(其一)

    十余年的东方生活让尼禄学到很多。

    他学会如何走完一段漫长的旅途,学会来自那座大地上最古老的国度上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学会那些三百层面绝不会教给他的处世之道,也学会与诸神掌控下截然不同的技能工巧。

    身为质子,他曾御前持戟护得真龙安宁;作为友人,他也陪伴过私自出宫的太子云游四方;寻山访海,觅仙问道,他是历史中为数不多被这个国家完全接纳了的外乡人,而也正是因为这点,他得以接触到众神双手之外的万千。

    三百层面将这些能够让人操纵世界法则的力量称为魔法,而在东方,这些强调与自然和谐统一、顺应天地规律的奥秘被叫作道术,或是仙经,而通习这些奥秘的脱凡之人则会获得“仙师”的尊称。

    再往上则是“真人”,他们在凡人间的称呼是“上仙”,往往独居于仙山洞府之中,以长生之躯护得一方乡野安宁——哪怕在如今这个火器与科技逐渐占据主流的时代,他们的地位也从未动摇过。

    空间被无形的“气”分作两股,阳者刚硬上浮,阴者弱柔下沉,却又彼此一体,在辽广的洞窟中绘出一幅阴阳交汇的混沌画卷,化解外力的魔力流在此等扭转中带动四壁的水波幽幽旋起,在空中拧出一道冰凉唯美而又运动不息的剔透盘纹。

    直到在空中汇聚成一个硕大的、在火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的水球,旋转,漂浮,涟漪点点。

    双极说不出话,艾米莉娅也是。

    奇迹?神秘?都不是。

    这些来源于各国古语的通用语辞藻形容不出此等玄妙的场景,这般意境本不应出现在这里,也永远不会。

    “魔力”的使用是为了达成目的,而非对眼前的杂糅混沌进行调和,但尼禄做到了后者,前人积攒下来的经验在他手里滑稽得像一个可笑的小丑。

    ——这家伙几个小时前才以最原始野蛮的暴力一投矛打穿一堵城墙,顺便带走了两名护教骑士的命啊!

    气泡在流动的表面不断排出,水球的体积也因此有所缩小,尼禄如控制最精密的仪器般通过变动五指仔细保持着水球堪称完美的稳定,及时反应过来的艾米莉娅立即出手,自右肩至指尖顿时扩起数个晦涩复杂的耀蓝色法阵,取替火把照亮身侧干爽得前所未有的钙质岩层。

    月理·苍河世纪

    法阵归作掌前一处,内侧翻转旋动撑出闪亮的球状整体,随即化作朝向前方的月形波纹倾洒出彻骨凝目的极致寒潮,汹涌霜风所及之处不见雪雾,但随着一阵携杂难忍冷意的气流卷过,空中清澈如初的水球忽尔停在了那里,一如镶嵌在这座地下洞窟中的一颗明珠。

    明珠“咚”的一声砸在地上,将因低温而脆化的岩层砸出个大坑卡在里面,这次是真的镶进去了。

    戒指摘下,手甲套上,长呼一口浊气的尼禄重新披上干燥如初的外套,上前反握住磔突的枪管,一脚踩在这颗无瑕的冰球上,举枪。

    就像是一大片玻璃摔碎的声音,虽然乍一下有点吓人,但做足心理准备的话听起来真的很解压。

    “试炼通过,”非老非少非男非女的声线同时在二人耳畔响起,这是双极在宣告与成神路直接相关的正事时才会采用的平静语调,“第二道契约已激活,祝贺你们。”

    “还有我?”艾米莉娅不解,她主观上没想成神。

    “你参与了试炼,又有初始的成神契约,符合契约激活的条件,”双极也如释重负,“不过也真亏你们能做到,相当于把一台损坏的机器修好再完整拆回零件了,那究竟是什么?”

    “那个啊,”尼禄的额头渗出冷汗,不过不是消耗太大,而是太过需要集中精神导致的——类似大象绣花,“一个结界魔术而已。”

    “解释清楚,”双极替艾米丽娅说了她想说的,“这次我不会再让你打谜语糊弄过去了。”

    “……行吧,这次我们有的是时间了。”尼禄收枪,也不知道是对谁说的。

    ……

    假如将世界比作一座实验室,而万物则是试验台上的各类样本和化学药品的话,魔力的本质就是一种能和绝大多数物质产生反应的催化剂,能够通过直达某一存在的本源,继而改变其不同层面上的性质。

    作为能够存储在人体体内和特定晶石中的一项消耗品,魔力在理论上可以借助不同的术式变换集结成任何事物,从冰霜云雪风火雷电,到金属屏障结界力场,只要输出的魔力量正确且推导计算得出的术式无误,那么魔导师就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出自己想要的魔法效果。

    但绝大多数魔导师哪怕耗尽终生也极难达到这种境界,因为魔法的本质是在头脑中的高速计算,如果在战场上使用的话还需要分神注意出手时机以及躲避敌人的偷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之前得出的参数产生变动,继而引发魔力的殉爆。

    因此哪怕现代魔法已经发展到今日这等完备的体系,三百层面的神秘学相关群体中有近九成以上的魔导师仍然选择使用先贤们遗留下来的施术模板进行魔力的操纵,类比在数学上就是套固定的公式,虽然灵活性和思路被固定在过去,但无论如何,现成的理论直接拿来使总比当场推演来得简单实用。

    在神秘学界,人们公认倘若一门自称新创的魔法流派使用了先人提供的理论依据,那么这门魔法派系的创始人作为开创者将是不合格的,他的名字自然也不会被冠于其自创的魔法上,顶多归类为那位先人的外门弟子。

    这意味着开创一门新的魔法流派需要的不止是天分和足够的付出,还有外界的不理解和相关资源的匮乏,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拓新之人的路途并不比那些千百年前的萨满们更轻松。

    “‘琅嬛’的理论来源有四:魔力自身的可流动性、结构学上的基本稳定构造、能量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并守恒的物理定律、东方对于‘万物调和’这一概念的理解认知,”入口的石门再次闭合,地表上下的剧烈温差令两人的护具上都起了一层薄薄的水雾,“将这四点排列组合,就能得到‘琅嬛’的四种基础用法:消力、防护、化解、扭折。”

    “好极了,”艾米莉娅装成自己能听懂的样子,“你成功把一道计算做成了理工科的综合题目。”

    “原理是很简单的,”尼禄的手中亮起一团黑光,是显现出实体的魔力团,“只要一份魔力的浓度足够高,那么通过快速旋转,它就能将正面来袭的大部分魔术直接冲散,这一过程与魔力的量和旋转幅度无关。”

    “当我撑起一座法阵时,我可以通过调节法阵的构成,使其在不同部位拥有不同的强度,”魔力团在艾米莉娅眼前编织成圆形的简易法阵,“同时,我还能将这股魔力再分成数个彼此独立的小部分,让它们在法阵的不同地方高速回旋,而魔力回旋的位置也会在法阵内不断改变,这样我就获得了一个强度远超一般魔术的防护屏障。”

    “你说的没错,”艾米莉娅用魔力包裹指尖和尼禄手中的法阵互动,“这样的一座屏障足够拦下超出三个等级的进攻性魔术了。”

    “那我要是多叠几层,并在每一层中间加上互相连接的减震结构呢,”更多相同的法阵在上下交错叠起,结成防震砖墙般的中空构造,“接着让每一层都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自转,中间的结构也随之不断变化调整——来试试吧。”

    艾米莉娅尝试按压指尖上的魔力,却被一股斥力般的弹性弹回去了;她将魔力凝结成束抽下,这次没弹回来,但是感觉就像马鞭抽在了一面熟铁的盾牌上。

    “……天才的想法。”她由衷赞叹道,这种利用结构加固后的屏障和普通的魔力防护相较,就像能够有效削减炮火齐射的冲击力的要塞工事遇上最单薄的臂甲,根本没有可比性。

    “再增加一个要素,围绕不同的轴进行公转,”尼禄把手里的法阵群抛上头顶,“‘琅嬛’在防御层面上的基础理论就是这样了,虽然在实操上还需要加一点细节,不过那涉及到其它的东西。”

    艾米莉娅随之抬头看去,瞳孔在不自觉中微微收缩。

    假如说那是回旋的百十法阵构成的日月星辰,那么现在的她就像是利用浑天仪懵懂观星的无知幼童。

    那不能被称之为魔术;天穹在视野内淡去,虚伪的空际为魔力流转的颜色逐渐浸染。

    一股陌生的美感自心底油然而生,带着一份痴愚的盲目热情和疯狂。

    如同拍卖会上那尊意识到自己被蒙蔽了精神的巨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