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丹水河畔 » 第六十三章 贺俊山下岗

第六十三章 贺俊山下岗

    1994年,改革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丹凤县运输公司在改革的浪潮中破产了,贺俊山无奈地变成了一名下岗工人。

    县运输公司坐落在县城西郊过境路边,一个破旧的大院落,斑驳的黑色大铁门,大铁门左侧竖挂着一个招牌,上面用仿宋体篆刻着《丹凤县运输公司》,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招牌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这个土木结构的公司大院,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就像一个年老体衰的老人,暮气沉沉、破败不堪。但因为坐落在国家路边,是本地车辆和外地车辆的必经之地,公司才得以勉强维持。

    但两年前,过境路改道,运输公司门前的这条公路就变成了一条地方道路,除了少许拉沙的翻斗车必须经过这儿,这条路就变的日渐萧条荒凉了起来。

    运输公司即将破产,几个女售票员都是局领导子女,已经先知先觉的提前调走,剩下的人大多是身穿工作服的客车司机和修理工,大巴司机和修理工们竟有一技之长,面带公司的破产,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运输公司早就成了烂摊子,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固定资产,唯有这座破破烂烂的大公司大院,也即将被法院依法拍卖,但公司职工有优先购买权。

    公司经理冯三宝找贺俊山商量,想联合几个修理工合伙把公司大院子买下来。

    贺俊山有点举棋不定,就回家找大侠商量。

    “大侠,法院准备以二十万的价钱拍卖公司大院,内部职工有优先购买权,冯三宝找我商量,想伙同十个人把公司大院买下来,我觉着这是好事情,我在公司刚好有一万元股份,咱俩再凑一万元,把这件事定下来,你看成不?”

    “俊山,你脑子进水了!咱家已经盖了新房,咱贺家村离县城也就七八里地,干嘛要花这么多钱钱在县城买块破院子?你也不想想,公司的房子破破烂烂的,又在郊区,比咱乡下又能好多少?依我看,既然公司已经破产了,要抓紧让公司把咱家的一万元股份钱给咱退了,可别工作没了,连钱也打了水漂了。你再好好想想,两万块钱存银行一年可不少利息的,花这么多钱去买公司那个破破烂烂的大院子,划算么?你咋不想想,你已经下岗了,再也没人给你发工资了,往后,咱们一家三口拿什么生活?咱一家人的开销,可全指望你呀!既然就要下岗了,就得考虑接下来日子怎么过?”

    “你这脑瓜子想的真多呀!哪你说我下岗后该咋办?”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依我看,你修车手艺好,这些年认识的司机又多,咱就靠手艺吃饭,咱在过境路边租几间门脸房开个修车行,你带着宝儿给咱自己干,没准比在公司赚的还多。”大侠说。

    “公司大院毕竟在城郊,。,就这样放弃,是不是有点可惜?”贺俊山有点恋恋不舍。

    “可惜个啥呀!自从我嫁到你家,你父母就分给了咱们两间半比牛圈还破的瓦房,婚后为了攒钱、攒粮盖新房,我整天家里地里的操劳,省吃俭用的,可没少遭罪。去年好不容盖了新房,把家里得钱也花光了,到现在日子还没缓过来,如今你又下岗了,家里立马没有了收入来源,赞得赶紧想办法赚钱,而不是可不敢跟着冯三宝瞎折腾,借钱去买那块鸟不拉屎旳破地!你要是心里有我和儿子,就赶紧回公司把那一万块股金退了,尽快租房把修车行开起来,带着宝儿一块儿干,尽快为家里赚钱。”大侠说。

    “你说的也有道理,既然这样,我就会公司找经理,让赶快把入股钱退出来,用这钱去租房开修车行。”贺俊山虽然平日里能言会道的,可毕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修理工,听了大侠一番话,当即点头同意了。

    “俊山,这就对了。”大侠高兴地说。

    就这样,贺俊山回公司退了一万元股金,和大侠在过境路边租了两间门脸房,申请了营业执照,做了招牌,选了个黄道吉日,燃放了一大串鞭炮,夫妻俩的“贺师修车厂”就正式挂牌营业了。

    修车行开业后,贺俊山带着宝儿干了几个月后,因为贺俊山修车手艺好,认识的司机多,修车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好,贺俊山看到带着宝儿起早贪黑的修车,还是有点忙不过来,于是,贺俊山又收了两个徒弟。

    修车行开业后,大侠把儿子贺鹏程也转到县城上学。

    就这样,夫妻俩齐心协力、夫唱妇随,贺俊山修车,大侠管账、打杂、做饭、干家务,兢兢业业做起了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