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丹水河畔 » 第十二章 大侠相亲

第十二章 大侠相亲

    大侠高中毕业回村务农后,隔三差五的,就有媒人上门给大侠提亲。但媒人给大侠介绍的对象,全是没有工作的农村青年,入不了许桂花的法眼,一股脑儿被许桂花婉言谢绝。

    大侠是家里的长女,备受父母宠爱。她天生娇气,干农活没力气。于是,许桂花就希望大侠找一个端铁饭碗的公家人对象。看到给大侠介绍对象的人很多,可介绍的全是面朝黄头背朝天的泥腿子,许桂华就忍不住心烦,于是,她一气之下,就对大侠的婚事约法三章:第一,给大侠介绍的对象,必须是端着国家铁饭碗的公家人;第二,对象家一定要有不漏雨的大瓦房;第三,对象的父母,必须是一对通情达理的贤惠人。

    许桂花此言一出,媒人们忍不住嗤之以鼻,“许桂花这要求也太高了,大侠虽然长得漂亮,但必竟是个没工作的农村姑娘,哪些相貌好端铁饭碗的小伙子,谁不想找个有工作的对象,人家能看上大侠这个乡下姑娘?更何况,十里八乡,吃商品粮端铁饭碗的小伙子也是寥寥无几。

    于是,很长时间,许桂花家门可罗雀,再也没有人给大侠提亲了。但许桂花并不着急,大侠刚走出校门,年纪还小,许桂花也不想让大侠这么早出嫁。她有信心,自己这个有文化的漂亮闺女,一定能找个好对象。

    一天,终于有媒人上门为大侠提亲了。这个媒人不是别人,而是村里的杏花娘。杏花娘是许桂花家没出五服的本家,她给大侠介绍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娘家侄子王书生。

    杏花娘告诉许桂花,她侄子王书生中专毕业,在乡下一所小学教书,比大侠大三岁,家里住着四间大瓦房。还说王书生过年上杏花娘家拜年时,在巷子里碰见过大侠,对大侠一见钟情,求她帮自己提亲。

    许桂花听了十分高兴。于是,礼拜天,许桂花和大侠假装去杏花娘家串门,在杏花娘家里让大侠和王书生见了面。王书生中等个头,身材瘦削,脸色黝黑,相貌虽然普通,但说话有礼貌,言谈举止斯文有涵养。

    许桂花看了很满意。但她很谨慎,第二天,许桂花又悄悄去王家沟打探了一下。王书生家住在离李家湾村村七八里地的王家沟。王书生父亲在县冶炼厂上班,母亲也是农村妇女,听村里人说夫妻俩为人勤劳贤惠。王书生兄弟两个,哥哥已经分家另住了。王书生和父母住着四间旧瓦房,三间厦屋。

    许桂花相当满意。在许桂花的循循善诱下,大侠也点头同意。就这样,大侠和王书生相亲成功,确定了对象关系。

    大侠和王书生相亲没几天,中秋节就到了。中秋节这天,王书生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个黄挎包,挎包里装着四色礼:一瓶太白酒,一条金丝猴烟,一瓶罐头,一包桃酥,来许桂花家拜岳丈。

    就这样,俩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就等着择日订婚了。

    礼拜天,王书生就骑着自行车来到许桂花家,看到许桂花家厨房的水缸空了,就挑着水桶担子去泉里挑了几桶水;接着,又坐在院墙跟,劈起院墙跟放着的一堆木材来。

    “大侠,书生来了,你今天就别去上工了,在家陪书生说说话。”许桂花对大侠说。

    “科研室今天挖花生,不让请假。”大侠扛起楼门口的锄头,径自去“科研室”上工了。

    大侠对王书生态度有点冷淡,但许桂华并没往心里去,她觉得,这是女孩子应有的矜持。看王书生这样勤快,许桂花喜不自胜,连忙冲了一碗红糖水,对他说,“书生,喝碗水休息一下,这些木材让你叔下班后去劈!喜妹和书宝正在做作业,你去辅导他俩写作业吧!”

    在许桂花的劝阻下,王书生只好放下斧头,端着那碗红糖水,站到院墙跟的小书桌旁看喜妹和书宝做作业。这时,李全有背了一大背篓柿子,喘着粗气经过许桂花家门前,一双儿女兴高采烈地跟在他身后。一迈进自已家院门,就喊叫着让哑巴娘给他们漤柿子吃。

    “娘,我也想吃漤柿子。”书宝对许桂花说。

    许桂花家只有一棵柿子树,长在管道边的土坡上,许桂华担心过路的人偷摘,上个礼拜天,就拉着板车,拿着夹杆,带着儿女们把柿子全夹回来了。这些柿子,一半被许桂花放进罐子里捂柿子醋,一半用铁锅漤甜让孩子们吃了。

    “咱家的柿子已经全夹了。给你们漤了大半锅,你们姐弟又不攒粮,没几天就全吃光了,现在想吃也没有了。书宝,不是娘说你,你是个男孩子,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学挣工资,到时候,还愁没好东西吃。人常说:‘男长十二夺父志’,‘刘秀十二走南阳’,男娃就要有大志气,可不敢当个馋嘴精,整天就知道眼馋人家家的吃食。”

    许桂花没进过学堂,只在村里的扫盲班学习过十几天,大字不识几个,但从长辈口口相传的古经中,也汲取了一些大道理。

    “姨!书宝正在长身体,贪吃很正常。我们家有好几棵柿子树,我带弟弟妹妹去我家夹柿子。”

    “书生,上你们家太远了。再说,这也不合适。其实,书宝就是眼馋肚饱,你别搭理他。”许桂花说。

    “妈!就五六里地,一点也不远,我带喜妹和书宝一块跟着书生哥去夹柿子。”二侠一听,连忙跑去墙角找背篓,要跟着王书生去王家沟夹柿子。许桂花看阻拦不住,只好答应了。

    二侠背着背篓,喜妹和书宝跟在后面,跟在王书生身后,沿着村口官道边的一条小路朝王家沟走去。

    “书生哥,你们家是什么柿子树?”二侠问道。

    “社里黄。”

    “社里黄柿子最甜,我最喜欢吃。”二侠高兴地说。

    “社里黄,包黑糖;尖顶子,包蝇子;耀天红,打灯笼;帽盔子,捏饼子……”喜妹和书宝也兴高采烈地喊起了顺口溜。

    姐弟们跟在王书生身后,叽叽喳喳,沿着蜿蜒的小朝王家沟走去,路边是一片片茂密的苞谷地,即将成熟的包谷就像一个个枯黄的棒槌,挂在苍绿的包谷杆上。路边长着很多野枣树。姐弟们时不时停下脚步摘几个野枣吃,不知不觉就到了王家沟沟口。

    王书生家的柿子树,就在沟口他们家的自留地边。柿子树长的枝繁叶茂,树冠上挂满黄灿灿的柿子。王书生站在树下,用夹杆把树枝上的柿子夹下来,二侠从夹杆上把柿子拆下来,放进背笼里。看到装了大半背篓柿子后,二侠连忙说,“书生哥,够了,再多我可背不动了。”

    “把背篓夹满,我帮你们送回去!”王书生说。

    “不用你送,我自个背回去。”二侠连忙抓住背篓襻,让王书生把背篓扶到她肩膀上,然后招呼喜妹和书宝拿上夹杆,跟着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