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草莓第二季:爱的交换 » 第12章 后记

第12章 后记

    2019,清零,从心再出发

    1

    近期有两件事,让我颇多了些感悟。

    第一件事是前阵子在网上愈演愈烈的“Metoo”事件,看到了很多勇敢的女生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被性侵的可怕经历,其中还有我朋友,当然“凶手”也是认识的人,所以会有别样感受,觉得这事儿离我不远。再联想起写少女成长小说的这几年,太多孩子在看了《青是受伤,春是成长》《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以及《草莓》后,在线向我倾诉她们遭遇的类似经历,并真诚告诉我,是我的作品让她们得到了安慰和治愈,更让她们知道自己并不孤独,所以要特别感谢我。

    第二件事,一位辽宁读者在我公众号后台很认真地问:“叔,女生可以和没感情的男孩上床吗?”

    我想了想,答复:“不可以吧。至少,不合适。”

    她又问:“那你小说里为什么要这样写?我看了都产生了自我怀疑,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郁闷了好几天呢。”

    她这句话也让我郁闷了好几天,虽然已经记不清是哪本书里的情节,但我相信我确实写过,只是真没想到我的无心之作,竟会对读者有如此影 响。

    那么,将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我其实想说的是:年轻的读者往往是很真诚的,她们愿意去相信,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而文字却没那么简单,或许写出来容易,但收回去却很难,它可以很好,也可以很坏,可以救人,也能够害人。因此,身为一名文字创作者,我必须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更要注意作品的价值导向,对的人物和故事进行更多的自审,确保其积极正面。唯有如此,才能够陪读者走得更远,对得住读者的更多期待。

    这绝非照本宣科式的宣言,而是内心实实在在的感悟。坦白地说,我以前在这方面是缺失的,至少是缺乏的,我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创作体验,甚至为了哗众取宠而语不惊人死不休,忽略了读者的阅读感受。现在想想,确实有失妥当——回到我今后的作品上,如何写出那些真实甚至残酷的成长故事,给读者以美好和力量,但不要去诱导,更不能取巧,将是其重点和难点。

    也正是伴随着这些思索,我开始了《草莓2》的写作,一写就是十个月。

    2

    该怎么形容《草莓2》的创作感受呢?用前所未有来形容,也不算夸张吧。

    此前,我曾不止一次描述过写长篇的感受——犹如孤身在黑夜里跑马拉松,会很累很惶恐,甚至很容易崩溃,虽然知道有一个地方是终点,却始终看不清脚下的路,更不知还要挨多久。于是只能小心翼翼,蹒跚前行,来回折腾,不断试错,费时费力不说,对身体和心态更是莫大的考验,以致半途而废,实在再正常不过。

    然而以上的绝大部分感受,在写《草莓2》时统统没有,原因很简单,这一次,我不再孤独。

    我不再孤独,是因为有了很多可爱又热情的读者朋友一路陪伴相随,用掌声和欢呼照亮了我前行的征途。她们基本上都是通过《草莓》认识的我,通过微信公众号诉说着对《草莓》的喜爱,以及不停追问《草莓2》究竟什么时候可以出来。

    如你所知,一个人在被需要的时候,是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及深深的责任感的,特别对我这种“一直在努力,从未成功过”的大龄写作者而言更是如此(哈哈,我总是习惯自黑,不过事实就是如此,很戳心有没有!),颇有些枯木逢春的美好意味,以致我在一段时间内相当飘飘然,而愉悦过后则是浓烈的不真实感:《草莓》有那么好吗?我真的不是在做梦吗?啊!如果是,那就永远都不要醒来吧……

    不管如何,有了大家的陪伴和鼓励,《草莓2》创作之顺利是前所未有的,虽然比计划晚了几个月,不过作品更成熟也更好看了,更重要的是,让我有了足够信心和思绪去构思《草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鹿安篇”,真的超值!

    而关于大家对《草莓2》究竟何时能上市的询问,我的答复数次更改,在此记录一下,徒增笑尔——

    2018年三月时,我的统一说辞是:等你们暑假归来,回到校园,就可以看到啦!很快有没有?!

    结果到了七月,稿子才写一半,要想九月出版绝无可能,于是口径变成了:待你们那里大雪纷飞之时,就是《草莓2》出版之日——我本想怎么着也能再争取四五个月时间吧,结果国庆刚过,一位读者就给我发来视频——好大的雪啊!有没有搞错,北京还穿短袖呢——视频里传来幽怨的画外音:草叔啊,看到我们呼伦贝尔的雪了吧,请问说好的《草莓2》呢?

    十月底,稿子终于写完了,开始进入出版流程,这至少需要三个月,恰好赶上春节,又要延误一个月。因此,《草莓2》的实体书和大家见面,应该会是在今年三月,正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好时节。

    在此真心希望一切顺利,可以给我的2019来一个漂亮的开头。

    3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8,万千感叹化为一句:不容易。于我而言,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像去年那样充满喜悦、动荡和不安,内心更是激动和惶恐并存,个中滋味,无以言表。

    所有这些变化都源于家庭和事业,两者息息相关,彼此影响,共同谱成了我2018的悲喜剧。

    很多朋友都知道,草叔在当了多年职业经理人后,于2017年年初选择了创业,成立了一家叫“优阅优剧”的文化公司,主做“新人作家和作品的孵化”,我和丁丁、铁拐、望京小姚自封为“优阅四侠”,在望京嘉美中心八楼的办公室每天激情万丈地奋斗着,签了不少作者和作品……这些我在《草莓》后记里都有记载。总之,我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很多报道都说创业公司很难熬过头一年,对此我嗤之以鼻,觉得怎么可能嘛?瞧我们天天有吃有喝,有说有笑,日子过得不要太好哦!

    然而——对,重点就是然而——我们还是不幸被说中了,虽然不是熬不下去,但不过一年多团队便“解散”,很多签约作品被解约也是不争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而言,我的创业,确实夭折了——至少是,阶段性失利,承不承认,面不面对,都是如此。

    责任当然在我,因为我是创始人,也是决策者。团队解散自然非我所愿,客观原因则是去年初我迎来了一个看上去很美的职场契机——去一家知名的文化传媒集团担任高级副总裁,负责旗下出版公司和影视公司的管理运营。虽然此举会中断我的创业,但却可以拥有更多资源去践行我“服务作者,为作者赋能”的理念,也能给我的签约作者和作品提供更大的平台,我真的没有理由拒绝。

    就这样,我开开心心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来到这家公司,大家的职位和收入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斗志也更加昂扬,我很欣慰。只是好景不长,我的状态似乎并不符合这个职位的要求,而就在心中萌生退意之际,恰逢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有两个房间,一个房间迎接新生,一个房间面对死亡——总之,家人前所未有地需要我的陪伴,于是很快做了离职决定,并无心再创业,就此离开职场,回归家庭,成了一名“全职主夫”。

    4

    是的,我在2018年迎来了生活的新篇章,在此之前,我人生的列车已经在职场这条轨道上高速行驶了十多年,经历了从“毕业了一无所有”到“年薪百万”的全过程,我足够勤奋,又很好胜,对自己永不满足,无论遭遇怎样的挑战,都从不害怕,经历怎样的挫折,从不气馁,只因有着改变命运的强烈信念。如果不出意外,我将会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很远……然而现在的这一脚急刹车,我竟然和职场说起了再见,虽然只是暂时的,但也特别不适应。还记得“失业”第一天的早上九点,我一如往常收拾完毕,出门开车,突然意识到不知道该去向何处,只能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转圈,心中的那份失落、惶恐、委屈、焦虑、恐惧,无以复加。而在接下去的一个多月,这些情绪愈演愈烈,好多次都感觉差点儿就受不了了,恨不得能够立即找工作,重归职场,非此不得安生。

    好在人显著的优点之一(或是缺点之一)便是能够适应环境,不过一个多月后,我便完全习惯,甚至享受起了这无比自由的生活——没有人管,也不需要管别人,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干啥就干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从来不用担心工作上的事(因为没工作了嘛),天天都是星期天,真的好开心!

    更重要的是,可以有大量的时间陪孩子,不错过他们成长的每一分。

    就这样,现在的我,明明生活在北京,却过着小城市的悠闲日子(我所在的望京大小和一般的地级市相当,但要繁华许多,商业和生活设施应有尽有),明明正值壮年,却过着退休般的慵懒生活(我每天的大体流程是:起床送孩子上学,去公园跑步,去菜场买菜,中午吃饭后小睡一觉,接孩子放学,晚饭后去拳馆练习,上床睡觉,中间的零散时间用来看书、写作、放空)。加上因为早期做的几笔投资,让我现在有着非常可观的收入,整体来说,除了离梦想越来越远,小日子过得真心不赖。

    5

    “所有的事都是好事”,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的精神胜利法,再一次,我从纷繁动荡的生活中找到了怡然自得的突破口,从此宛若一个赢家。

    然而,我并不满足,我当然不能满足。

    因为只有我自己心知肚明,我其实是个如假包换的失败者,因为我现在拥有的这一切,并不是我的初心。我真正想要、想成为的,还远远没有实现。以往总是太过忙碌,在惯性的驱动下只有劳作,少于思索,现在停了下来,正好可以将心态清零,对过往认真梳理,直面问题本质,找出“失败”的前因后果。

    是非当然没那么容易甄别,答案也没那么容易得出,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思索(我的闲书以财经、商业类为主,辅以一些文学和心理类作品,在此要特别感谢李笑来老师,他的几本奇书给了我新的自我认知角度),似乎可以明确得出几点结论——

    1)我之所以还离自己的目标相差甚远,不是因为知道得太少,而是太多,太杂,太琐碎,在单点上没有做到极致,整体太过平庸;

    2)对于时间,太过放纵,看上去比谁都忙,实则浪费了太多,一句话:不够专注;

    3)太过相信自我主观的判断和感受,忽略了方法论——个中重点在于遵从每个事物的规律性,背后根源则是对自己要求不够,自己骗自己,得过且过,因为这样最省力,而且似乎也能过得不错——大多数人在这上面都犯了错误,成功其实是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可以很成功,至少比现在成功,只不过需要你去主动打破舒适区,去交换一些能量,比如时间、精力、生活状态,甚至是热血、生命)。

    因此,如果想突破现状,其实也很简单:给生活做减法,然后专注专注再专注,遵从事物内在的规律,实现单点突破,最后再以点带面。

    拿我自己举例子,这几年,我又是创业,又是写作,还要管理公司,本来天赋很一般,能力也有限,同时做这么多事,根本搞不好。现在就应该“断舍离”,确定核心任务,比如专注写作,然后好好看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认真学习其技巧,反复大量练习,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

    人生困境是不分年龄的,现在看到这些文字的你,正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又该如何突破呢?

    6

    不管如何,回头看来,这次“失业”更像一个契机,在历经人生五味后,让我更加认清楚自己,并且获得继续前行的方法和智慧。

    现在,我将这些统统写了下来,包括我的脆弱和痛苦,我的思索和领悟,我不回避,更不掩饰,只希望能够对我的读者有一些正向的启发,如果我可以做到,那就真的再好不过,这是作为写作者的我最大的幸福。

    无论何时何地,“成长”都是我们要共同面对的主题,在这点上,不管是前面那十几万字的正文故事,还是这里几千字的后记,真正想表达的其实是同一件事,认真的你,看完后一定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7

    最后照例是致谢环节。

    首先要真心感谢喜欢《草莓》的读者朋友,是你们给了我莫大的力量和信心去完成这部作品,相信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待,也渴望我们可以一起携手走得更 远。

    要感谢和我暂时分开的“优阅”另三侠,期待我们早日重聚,希望你们过得越来越 好。

    感谢我的亲密战友包包同学,以及依然和我并肩奋斗的小伙伴们,能够和你们在一起,是我做过的无比英明的决定。

    感谢为这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的星文文化和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新老朋 友们。

    感谢本书设计师熊琼,今年是我们合作的第十年,很开心我们可以继续见证彼此的成长。

    感谢本书模特张逸凡,她是我的签约作者,一个集智慧、美貌和个性于一身的女子,期待早日看到她的长篇处女作。

    最要感谢的还是家人,不晓得从何时开始,我变得很少提及你们,你们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是我唯一不愿和这世界分享的美好。

    亲爱的朋友,生活还在继续,成长也远未停止,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做时间的朋友,清零,从心再出发。

    今年暑假,《草莓·第三季:愿有人替我去爱你》,不见不散!

    你们的草叔

    201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