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求生中的烽火 » 第十四章区小队改编

第十四章区小队改编

    抗战初期的时候鬼子和伪军都还没有后面那么难缠,主要是经验少,没经过游击战的折磨。

    李兵他们干的事也没引起别人的注意,民兵都经历过挖地道,又是一条直道,还是很好挖的,为了加快速度,李兵开始打头,很快就从小院子的地窖里往地主家的大院挖了几十米,本来还可以更长的,不过李兵没有把土都收纳完,一般是刨一下留下,再刨一下收纳,动作很快民兵也没注意。

    而且挖个几十米有人替换李兵就找借口出去一趟,虽然没有李兵一个人挖的快,不过人多,日夜不停的按李兵的规划挖着。

    三天多的功夫,就挖到了地主家,期间还确认了一下方向,不过这都是李兵来干的,他们没干过这活,李兵也怕他们出现意外。

    第四天夜里,李兵带着几个民兵进入地道,来到最后没有通开的地方,上面应该就是库房,里面的情况谁也不清楚,库房外院子口还有护院把守,一点大动静就会功亏于愧。

    让民兵后退,李兵拿着铲子小心的捅开最上面的一些土,“咚”土的最上面应该是铺的地砖,小心的撬开直接收纳起来,然后露出脑袋看了看,没挖错,正好在屋子中央,把洞口附近的砖起开,把洞口扩大。

    李兵爬出地道,身上的土渣也跟着掉到地上,不过声音不大,李兵把土渣收纳,然后巡查库房。

    ($_$)...布批堆了整整一屋子,旁边还有连接的偏房,里面的东西李兵也没急着去看,先把布都收起来再说。

    没有灯光,也不敢有光,那样夜里就太明显了,李兵是系统开启后眼睛稍微能夜视,要不挖地道也不会那么方便,不过那些民兵就不行了,在地道里有油灯还可以,上来了就是睁眼瞎了,这时候的百姓夜盲症还是很明显的。

    布匹虽多但是不占重量,李兵收纳的很快,直接抬起货架一起收纳,一会儿的功夫就收纳完毕,毕竟业务很熟练了。

    来到其中一个偏房,这里的东西比较贵重了,有丝绸、古董还有些书籍什么的,还有许多箱子,一样的,继续,也不管箱子里是什么,反正先收纳,以后再说,腾空了这个屋子,李兵来到另一个偏房,有面粉还有箱子,这里的箱子李兵可认识,这是武器箱子还有弹药箱子,打开一个长条的箱子,里面是步枪,中正式步枪,一个箱子五支枪,这里的长条箱子有二三十个,最少也是一百多支,还有弹药箱也有四五十箱。

    这地主老财可以啊,不过应该是那个伪军营长女婿弄来的,或者就是那伪军营长的,毕竟军火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这个屋子粮食不少,武器的箱子占了一半。李兵赶忙收纳起来,把这个屋子腾空,李兵皱着眉头,不对,不合理。

    虽然这三个大库房的东西不少,但是缺最重要的东西,钱去哪了?

    刚才另外一个房间的东西里面是有一些钱,不过跟这个大户的财产不成正比,而且都有这么军火,那么钱就不会是这么点。

    仔细看了看库房,屋子的大小没有问题,李兵也没发现这屋子里有隔间。

    想到隔间,李兵拍了拍头,“艹...”(一种植物),这地主老财肯定有密室和地窖,那些钱在密室呢,还有粮食,这么大的家业怎么可能就这么点粮食?

    看来经验还是不行啊。先走,把布匹跟武器给民兵,先把他们支走,自己再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地主老财算是倒了血霉了。

    从地道口顺下布匹,不带货架的,俩民兵帮忙收起来,还喊另外的民兵帮忙。

    他们租的院子有两架马车,把布匹往马车上装,接着就是枪械,李兵直接把货架跟箱子去除了,还到刚才收纳的偏房,占地方...

    李兵现在就想赶紧忙活完这些,好继续找老东西的密室。李兵很生气,准备了好几天,这点东西可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不知道也就算了,既然知道了,不把东西弄到手,心里直发痒。

    估摸着把马车装满了,李兵没有在往外顺东西,清除脚印痕迹,跳回地洞,小心的把地砖恢复好,然后招呼着民兵走人,李兵则是存留的一些把土方都填到洞口处。

    还要继续干活呢,可不能让他们一下就发现了,晚发现几天,李兵也能早些找到地主老财的密室,大不了把地主家的院子地下给挖空,当然真的挖空不至于,但是大体的地方还可以找一下的。

    李兵虽然不满意,可是民兵们确是满意的不得了,王安镇的故事真实的摆在了他们面前,不用战斗,就是地道就收获了这么多东西,绝对可以了。

    至于李兵私藏东西,别开玩笑了,李兵身上一点也不鼓囊,能藏多少东西?再说了就是藏点,民兵们也不介意,李兵的本事这么大,民兵很还是很心服的,至少现在这帮子民兵队李兵死心塌地了。

    忙活完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李兵带着两个民兵先出了院子,然后探查着路径,这里离伪军军营虽然近,但是也没有巡逻的人,伪军么,要是那么勤奋还干伪军?

    一路没有人影,招呼马车出来,嗯这个马车不是带车厢的那种,就是板车,这是为了预防东西太多没人运才想法子弄来的,也是花了钱的。

    在镇子里绕了一圈,才到了镇子口,那里还有伪军的哨站,不过没人站岗,路口被路障堵上了。伪军都休息了,李兵一人猫上去,一共是十一个人,应该是一个班,查看了一下没有活着的以后,李兵对民兵们学了声鸟叫,民兵们跟上来,李兵让两个民兵把这里的武器装备都拿走,剩下的民兵去搬开路障。

    离开镇子,整个队伍都放松了许多,声音也大了些,高兴的议论着这次的收获,还有民兵问李兵那库房中还有什么?李兵如实的说了出来,民兵们都很可惜还有那么多东西没弄到。

    (~ ̄▽ ̄)~一帮不知足的家伙...李兵排腹着,也没想过可不就是因为他这个队长么?一群老实巴交的农民让他给训成了真“土八路”

    回去的路上格外顺利,中午的时候区小队放哨的民兵就发现了李兵他们,然后就有人来高兴的迎接。

    到了马各庄,组织上的人也来了,看到满满辆大车的收获也很高兴,有了棉布就可以做军服了,可以让队伍更加具备凝聚力,虽然不是棉袄之类,但是多穿一件也暖和许多啊。

    还有那么多枪支,也可以武装别的地方的民兵,建立县大队了。要知道和李兵一块来的有十几个人呢,也就是李兵特殊才能弄到这么多的枪械,别的地方民兵连区小队都没能成立呢。

    因为李兵的训练方式特殊,成型早,所以他这个区小队是没有老战士的,都是本地的民兵,别的区小队至少两三名老战士带队,

    把枪给别的区民兵,可以啊,李兵集合了区小队换装,嗯,把武器统一一下,都换成中正式吧,弹药也不少(弹药箱没有全搬出来),把那些缴获的杂牌枪什么的都送给别的民兵。

    组织上的人也没说什么,毕竟是人家“缴获”的,给最先成立的这个区小队换装也情有可愿,还提高了战斗力,除了没有机枪等重火力,这个区小队装备不必主力连差了。

    这次李兵找组织要了三名老兵过来,还把区小队分成班排,一名老兵担任副队长,再有两名担任排长,其余的班长由表现出色的民兵担任,反正他们这也不是主力,不会担任大的作战任务,这样分配就可以了。

    这样分编是为了让民兵们习惯这样的编制,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各个村子自成一伙,不利于团结和战斗。而老兵担任排长是因为这些新兵还弄不明白这个编制到底是什么?

    组织上对李兵的这个要求很满意,这也是李兵成熟的一种表现。不过组织上要是知道李兵要来副队长主要是为了自己单独行动方便不知道会如何想了。

    老兵很快来了,是跟李兵一起来的那批,李兵高兴的跟三个老战友握手,把区小队的情况讲诉了一番。

    李兵这个区小队一共有112人(含李兵四人),附近7个村子的民兵,有的村子小也就没有那么多青壮,按12个人一般个班可以分成9个班,由表现出色的民兵战士担任班长,三个班为一个排,由三位老战友为排长,这样的编制就很合理了。

    老兵张连顺担任区小队副队长和1排排长,老兵王虎担任2排排长,老兵王柱担任3排排长。

    班长的人选就由三人一起训练民兵看着选,李兵还有心头的一件事要处理呢,快两天了,李兵心里跟猫抓似的。

    在马各庄,李兵借了一个院子当作区小队的仓库,把面粉粮食布匹还有剩下的弹药都对方在这里了,空间装备里面从第一个偏房收取的丝绸还有那些箱子,李兵没有放这里,再等等,没时间看呢.....

    李兵带着三人参观了一下区小队的仓库,三人都直愣愣的,好家伙,直呼好家伙“我知道咱们区小队富裕,没想到这么富裕,队长,这是怎么弄来的?”张连顺看着李兵那眼睛就跟盯着美女似的,两位老王也看着李兵,询问的意思很明显。

    “咳咳,山人自有妙计...”李兵装起了清高让三人摸不清头绪,“反正老张你们就使劲的训练这些新兵蛋子们,不要怕浪费,虽然咱们不是主力,可是以后要比主力还能打,机枪会有的,炮也会有的,跟着我就准备吃香的喝辣的吧...”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王虎笑着说道,这都是一起来的战友,十几天的长途跋涉都很熟悉对方了,还有这三位都是原独立团出来的老兵,跟李兵认识,一块到平西工作更加的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