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一隅乾坤 » 第九章 昌南图书馆

第九章 昌南图书馆

    听到放学铃声响起,冯时便早早来到食堂,虽然并没有饿的感觉,但是漫漫长夜,冯时觉得还是有必要多吃一点,而且现在食堂学生不会多,大概率初二还有初三又要拖堂。

    在冯时胡吃海塞的时候,18班其他的同学,还在接受着各种折磨。

    好不容易挨到放学,李敢一瘸一拐的往食堂走着,突然好像在出食堂的低年级学生之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幸好他身高够高。

    被操练了一天,初二还有初三的学生没有几个还能够保持正常走路,但是都坚定不移的快速朝食堂赶去,李敢想要追上去一看究竟,可是谁也不让谁,李敢也没法快速向前移动,只能眼睁睁看着冯时的身影在人海中消失。

    这时潘武镇、韩梅、韩小雪、李强荣还有洪佳几人走了过来,看到呆愣在原地的李敢,洪佳有些奇怪,于是喊道。

    “李敢!”

    “诶!”

    “你在看什么,不去吃饭吗?”

    他们几个人都是回家吃晚餐,中午也是从家里带的午餐,而且都是特制的高能量食物,味道也强上许多,完全可以维持一天的消耗,也不会饿的太早,所以显得不是很急迫。但是跟李敢这种在学校吃三餐的学生,经过一天高强度的训练消耗,应该会很饿才对,怎么会在饭点还磨磨蹭蹭的。

    “没有看什么,我现在就去食堂。”

    转身欲走的李敢却潘武镇被拦住了去路。

    “你刚才是不是看到石岩了?跟他这种孤儿即使请假,肯定也还是要回学校吃饭。”

    李敢愣了一下,随后连忙摇了摇头,越过潘武镇快步走开。

    潘武镇没有再拦李敢,而是兴奋地说道。

    “没有就是有,吃过晚饭的石岩一定准备回去,我们只要追上去,肯定可以拦住他,问清楚负重衣的去向。你们也不想哪天老师登记库存的时候发现少了吧。”

    负重衣少不少,跟他没有一点关系,之所以这样说,仅仅是想让其他几个人一起跟着去,毕竟对于晚上潘武镇还是有些畏惧,这是从小被灌输的思想,有李强荣和韩梅跟着,家里也不会怪罪自己,而且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几人结伴也没有什么问题。

    韩梅想了想,有些意动,不过还是觉得不太稳妥。

    “我们并不知道他家的位置,出了校门有很多条路去往不同的方向。没人知道他选择哪条路回家,再说石岩又不是不回学校了。”

    洪佳也有些想法,于是开口道。

    “石岩是孤儿,这个年纪一定是住在政府的安定房,虽然不知道具体的位置,但是一定是在安定区,我们只要往安定区那边方向追,就应该可以追上他。”

    韩梅想了一下,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话是这么说,但是没有证据证明石岩偷拿了负重衣。我们也不用非得今天,他明天应该还要回学校。”

    众人见意见相持不下,于是将目光投射到未发一言的李强荣,李强荣想了一会儿,然后说道。

    “我赞同!前不久,石岩可是有旷课的前科,而且石岩中午离开训练室的时候可是穿了很厚的衣服,负重衣藏在里面的概率,很高,毕竟负重衣价值并不低。当然我不是怀疑他人品,但是万一是遇到困难需要钱周转的话,那也是情有可原,我也不介意帮他一把,但是负重衣是绝对不容有失,我们得尽快阻止他。”

    “那好吧!不过得先说好,天黑之前没找到,那么我们就得回去,不能一直耗着。”

    “放心吧。”

    统一意见后,几人连忙离开学校,然后一路快跑,往安定区赶去。

    只不过他们怎么都没有料到,冯时并不是之前的石岩,行事方式也不是一样。冯时原本是准备明天再去图书馆,不过他小看了自己的好奇心,也高看了自己的忍耐力。

    在冯时离开学校的时候,路过公交站点,字迹有些模糊的站点路程牌,途径地那昌南图书馆几个字,才一眼便吸引了冯时的目光。天色尚早,冯时决定先等一下试试。

    也许是运气比较好,冯时才坐下没多久,便来了一辆公交车,询问了司机,图书馆是24小时开放,晚上也不耽误学习知识。

    随后冯时果断花了两块钱,坐上了开往图书馆的公交车。

    也多亏了冯时早上出门前在身上揣了几块钱,以备不时之需,换做之前的石岩可不会把钱随身携带,一分一毫都不舍得花。既然不用,带着又有什么用,反而会弄丢。

    即使坐上了公交车,依旧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图书馆。

    来到图书馆的冯时,做了简单的登记后,顺利进入图书馆,馆中十分空旷,是真的空旷。呈现面前的是百十张方桌以及配套的长凳,看书的人却寥寥无几,再往后去就是一面巨大的雪白墙壁,从地面到楼顶,差不多有20米高,让人敬仰。同时,一眼看过去,会令人产生一种错觉,图书馆内部就是这样空荡荡,除了几套桌椅板凳,别无他物。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这,只是个隔间。

    四下寻找了一下,不论四周的墙壁,还是上方的楼顶,全是一片雪白,除了明亮的灯具以外,别无它物。

    冯时再次寻找,悄声走动,终于发现了特殊的地方,正前方的墙壁,并没有直接和左右两边的墙壁完全接合,只是色彩设计产生的视觉误差,让人以为是封闭的,实际还有两米左右的过道,这面高大的墙壁实际相当于一扇屏门。

    转过身,冯时发现背后靠着入口的左侧,就有一个现成的一楼布局平面示意图。

    图书馆只有一个正大门,进门后是前厅,前厅是登记的地方,同时也是通往二楼的楼梯所在,挑高的楼层,甚至比冯时见过的物流生产仓库还要高,所以上升的楼梯也小不了。看平面图,应该是两段式设计,中间有个平台过渡,从左右两侧都可以上去,接着,经过楼梯平台向两侧上去,上半部是个倒八字,下半部是个八字形,两截楼梯相互错开,通过平台连接一起。按照一层楼20米的高度算,楼梯平台的高度应该也在十米左右,如此巨大的楼梯,在距离比较近的情况下,的确很难让人去抬头注意到。

    这个冯时也没有留意,只是觉得通道稍微有些长了,差不多有10米长,这也意味着单个楼梯的宽度接近5米。

    然后是阅读区,也就是冯时现在站着的位置,在阅读区左侧有一个厕所和饮水间,右侧则是一个休息区。这些布局都有一个隔断的墙壁,跟后面的藏书区一样遮挡起来了。在阅读区之后,就是一层主体,藏书区,这里差不多占整个一层的四分之三。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空间布局。

    冯时一越过阅读区,进入右侧的过道,冯时便不由的瞪大了双眼,震撼的表情,十分真实。

    曾经的冯时,虽然没有进入过省、市、县级别的图书馆,但是好歹还是上过大学,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也是会去图书馆,自习个一周多的时间,所以也算是有些见识,但是冯时感觉自己今天才是真的涨了见识。

    一排排书架,从地面一直贯穿到天花板,书架单个厚度居然快有一米了,高度跟屏门一般无二,一般来说书架为了方便查阅,都不会设计成高度太高,同时为了能一目了然,节约空间的情况下,一个书架每层都只会在正反两面个放一排书籍,中间是不会夹带隐藏,这样会影响使用,增加无用的工作量,所以书架一般的厚度也就是比两本书的宽度在宽一点而已,这不可能达到一米才对,面前这更像是巨人的书架,而且巨型书架在离地一米半左右的地方,左侧的书架都有一排的管状物突出了,只是高低不齐,不过差距不大,。

    书架之间只留下两米不到的间隔,从左到右,均匀排列。目测室内宽度达到百米,长度则只多不少。

    站在这样一排排巨大的书架前,仿佛自己是一只身处在巨大蜂巢的小蜜蜂。

    这得有多少册藏书?一辈子可以看的完吗?

    这还仅仅是第一层,虽然目测图书馆的高度差不多也就三十来米,按照一层的高度推算,图书馆应该总共只有两层,但是这藏书量也十分惊人了。

    每个书架侧面都写着几个大写的数字,壹、贰、叁。。。。

    看着巨量的藏书,冯时一时犯起了难,这得找到什么时候?尤其是两米以上的书,又该怎么上去?

    一筹莫展的冯时,转过身来准备去问下前面正在看书的其他人。

    这一转身一抬头,便发现靠着屏门正中央,上方挂着一面摆钟,下方摆放着一张大方桌,上面摞着好几本书。

    打开其中一本,随便一看原来是藏书目录,大致一看总共有三种目录,同时各有五份,可以满足多人同时查看。

    三种目录是同一个内容,只是索引的方式不同,冯时看的第一本就是普通索引,根据书籍内容进行分类,比如要看历史,冯时就在历史那几页里面找到了《黑色起源》--叁叁贰--丁丑,意思是在叁叁贰号书架上,丁丑那一列。

    叁叁贰?

    第332号书架?这里总共不就几十个书架吗?

    冯时快步走入书架之间,这才看到,原来单个书架只有四五米的宽度,只是并排的书架之间,比较靠近,而且排列整齐,看起来一列书架就像是一个,有点像国庆看阅兵式一般,各个方向看都是一排人。

    而参差不齐的那些棒棒,是每个书架都有的握把,转动握把,便会带动内部的齿轮旋转,从而达到让书架每一层的高度都可以变化。

    每个书架都有60列,分布在左右两侧各30层,由于特殊的设计,所以每层的间隔差不多有60公分,最低出的一排是跟齿轮握把一般高,并不是接地开始。

    书本的放置也比较特殊,每层放置书本的横木板,像秋千上一样,挂在书架的一根根横梁上,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在转动过程中,书本不管在哪个位置,哪个高度,时刻都是保持垂直,变化的是书本高度位置,但是不会改变书本的朝向。不然在最底端和最顶端,转动过程中,上下部分那几排书倾斜角度太大,必然会掉落,转一圈,所有的书都会掉的一干二净。

    同时由于左右两侧的重量均衡,转动过程中也不会太费力,付出力气的仅仅是应付一些机械摩擦损耗。

    很有意思的设计!

    另外两种分别是书名查找,和出版时间查找。对于目前的冯时来说,肯定还是普通索引更加方便。

    书本分类中,并没有修炼相关这一类,医、乐、史等等都有,唯独没有武,冯时也只好找相似字眼的书,那就是炁。

    大部分带炁的书本都在道书一类中,但是看名字都知道这些只是封建时代流传下来的道门典籍,冯时还看到了很熟悉的书名《炁体源流》,作者则是张志顺,冯时不由的心生感慨。这并不是某一代的张天师,但是也是极为有名的有德道爷,受人敬仰,当时的佛道还有其他宗教环境下,这位老人家是一股清流。

    炁体源流这本书,冯时没有看过,但是张道爷无私分享的养生功,却让冯时坚持修炼了大半个月,身体精神状况好了很多,至少最后不是加班猝死,而是死于天灾,被雷劈了。

    哎!

    略微感慨一番过后,冯时继续翻看目录,不一会儿的工夫,冯时便将目录全部记录在头脑之中,随后,安静的藏书区,响起轻微的齿轮转动的咔咔声。

    挑选了一两本书名比较符合的书,冯时便在原地快速翻阅,连去阅读区坐下来观看的时间都等不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在一番紧张查阅后,冯时终于放下心来,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原本冯时还在担心,这可能只有自己才有的异变,无处可以借鉴,又或者这是很机密的事情,被保密着,也没法去了解,不然为什么石岩从未听说过,连学校阅览室也没有看到一丁点相关的痕迹。虽然后面有黄茹和丁当的介绍,冯时也还是有点不放心。

    等到他来到这里发现这不止一本上面有介绍,说法众多,并不是什么秘密,它有个专属的名字“源”。

    这也就是灾难后出现的能源,既是一种存在于天地之间的能源,也是一种源于新生代生物体的一种能量一种力量,这些新生代生物也就是异兽。但是没有经过异变的人类无法产生源,但是并不妨碍人去提取、去使用它。

    起初第一批突破界限的觉醒者,以为自己身体内的也是源,看起来相似,但是后面却发现这跟“源”差距极大,像是对立面,水火不容,后来人体激发出来的物质,被叫做“炁”。

    天地之间的源跟异兽体内的源又有些不一样,同时与人体内炁有些相通之处,异兽的源也可以通过汲取自然的源来壮大自身,所以天地之间的源被称为自然源炁,代表着它兼备“源”和“炁”的特性。

    冯时再三确认没有看错,只要是变异生物那就都有可能开发出源力,而且野兽的基数太大,导致野外到处是强大的野兽。

    拥有“源”的野兽已经不能称之为野兽了,而被称为异兽。目前将野外的异兽,按照实力划分为三个层次。

    最弱的异兽,它们身体已经产生了源,身体被源大大强化,大部分体型都十分巨大,但是它们无法主动使用源力,被称之为凶兽。其次是源兽,不仅体内已经产生源而且会主动使用,体型比凶兽还要大上许多。在源兽之上的是龙兽。

    龙兽与传说中的龙并没有关系,之所以叫龙兽,是基于它们已经脱离的一般生物的范畴,强大到离谱的实力,和神话中的那些生物也差不了多少。

    后来新世纪,又将异兽依据破坏力和危险程度进行了细分,在原有的三个层次上,拆分出九个等级,每个层次三个等级。第一级异兽最弱,而第九级最高。凶兽等级为1、2、3。源兽等级4、5、6。最后的7、8、9则是龙兽的范畴

    即使是最低级的一级,普通枪械对他们都没有任何作用。

    一发10公斤的火箭弹能够重伤的异兽,都只能算是一级,这个定义标准让冯时凌乱了,一公斤烈性炸药就能炸塌两三层的砖瓦房,十公斤都无法击杀的生物居然才第一级。

    原本以为自己现在实力挺强的了,虽然不稳定,但是毕竟可以穿着200公斤的负重衣进行短暂训练,可现在看来,连门都没入,勉强算是个战五渣,自身的破坏力肯定比不上一枚火箭弹,毫无可比性。

    这些,冯时也只是用来看看,拓展下见识。对他最重要的还是关于“源”和“炁”更加具体的资料,最好是有相应的修炼法门。

    也许是感受到冯时迫切的期望,双手转了无数的圈圈,看了十来本无关书籍,两本没有记载在目录之上的书,意外出现在冯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