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站在风暴之眼 » 【034】报平安

【034】报平安

    来武汉的第3天,姜洋一直没有机会跟母亲视频。

    虽然每天都要跟家里报个平安,但每次都是下了班简短聊了两句语音,没有时间视频。

    姚芊发微信说,母亲怕影响自己休息,不敢打电话过来。

    今天下班的早,姜洋算起来姚芊这个时间点应该是休息,想发个视频给家里。

    当他准备拨通视频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自己头上那无寸发的光头,想起来武汉时医院给准备的帽子。于是他连忙去翻出帽子,戴好后还去卫生间确认一下是否能遮住,调整好帽子以后他才放心地拿起手机拔通了视频。

    而此时,在滨江的姚芊和杨桂英,正好吃完晚饭,坐沙发上看电视。

    这个点各个台都是新闻联播,以往不怎么看新闻的杨桂英也耐着性子关注起新闻来,她是想从电视里知道一些关于武汉的消息,进而推测姜洋在那边会是什么情况。

    杨桂英最近有点慌神,自从姜洋去武汉后,她是吃不好睡不好,现在这种情况又不能常出去,那次超市抢购后,第三天超市的生鲜蔬菜都正常供应,杨桂英一次性买了好几天的菜,这几天都待在家里没有再出去。

    在家除了做饭也没别的事,姚芊去上班的时候,杨桂英一个人在家,不免又要胡思乱想。

    她每天等着姜洋的电话,感觉有好多话想跟儿子说,又感觉这三天过得实在是漫长。

    姚芊相对来说,比杨桂英的状态好一些。做护士本来就没有正常的节假日,这YQ期间全国人民都在家待着,医护人员反而是要坚守岗位。姚芊还能出门上班见到同事,不用跟婆婆每天待在家里大眼瞪小眼。

    近来,各大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都是关于武汉的YQ,姚芊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全国YQ新增确诊人数,确诊人数每天几百几百的增长,看着让人干着急。

    滨江市的XGFY确诊病例也一天比一天多,市民除了买菜都闭不出户。姚芊从物业群里知道,附近有个小区已经出现了确诊病例的,社区已对其所在的小区实行疫区封闭管理。

    连续的关注YQ信息也让她心生疲惫,她也看些其他有趣的信息消解负面情绪。

    YQ期间宅在家,大家在家憋得相当难受,网络上的段子手们坐不住了,集体上线,纷纷展示自己才华:

    有神对联:上联,猪肉永远没有想到,它居然败给了口罩;下联,口罩永远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成了年货;横批,出乎意料。

    无聊的日记:初二,微风,小雨,竹叶晃动了1693次,吹掉了486次,小鸟叫了167声,飞来飞去196次。

    提醒一下大家:如果在家出现喉咙痒,持续咳嗽的情况,不要紧张,不是肺炎,可能是你瓜子、山核桃、炒货吃得太多了。

    YQ期间旅游行程如下:床上池塘(吃躺)——客厅谷——衣柜洞——阳台瞭望峰——过道长廊——马桶湖等景点,本行程带厨房亲子野炊免费活动。

    ……

    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给姚芊缓解了一些紧张的情绪,不过,她今天看到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解读全国FY的情况,让她看到了希望。

    因为CRB的发病总体呈波浪状,目前感染XGFY的确诊人数正处于爬坡期,感染人数还未达到最高峰。

    专家说YQ拐点的出现来自武汉的封城,封城的那天意味着武汉输出病例降到最低,而XGBD最长潜伏期为14天,从封城那天算起,大概到正月十五,现在6天就有所变化了,过后几天还要有变化,如果这个拐点能出现,期待看到明显的成效。

    姚芊心里坚信这个拐点终将来到,YQ最终是能得到控制的,但是她希望这个时间点能早点来,新增确诊人数能早点得到控制。在武汉也好,在湖北以外也好,确诊患者也好,去驰援的医护人员也好,都能少受些罪。

    跟丈夫分开仅仅三天而已,可她异常的思念他,前两年姜洋自己回老家过年待了一星期,那会都没有这么想念,可能现在的想念更多的掺杂了一份担忧,所以才会更强烈吧。

    婆媳俩虽坐在一起看电视,可心思都不在电视上。

    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播完后,杨桂英喃喃地念叨:“不知道洋仔怎么样了?在那边吃得饱吗?也不知道打个电话回家!”

    “妈,不说了嘛,他们这两天培训,交接工作呢,肯定很忙的。”姚芊见婆婆老是问着这话,有些不耐烦,“空了他自然会回电话的。”

    “唉!”杨桂英无助地叹口气。

    姚芊也不想多说什么,拿起电视遥控器调着台。

    突然,放在桌上的手机边响边振动起来,倒吓了姚芊一跳。

    姚芊看到来电是姜洋的视频,激动地扔掉遥控器,忙拿起手机,又忙喊着杨桂英过来:

    “妈!快来,洋洋来视频了!”

    杨桂英迅速的凑过来,贴着姚芊。等两人坐好,姚芊才接通视频接。

    视频的画面还没显示姜洋的脸,杨桂英就激动地眼泪掉下来了,哽咽地喊道:“洋仔,在那边怎么样了?”

    姜洋看见视频里挤着两张脸,母亲的眼泪啪嗒啪嗒地掉,有些哭笑不得,忙回应:“妈,我好着呢?”

    杨桂英异常激动,从姚芊手里拿过手机,面对着镜头,有点语无伦次,反复叮嘱:

    “洋仔啊,在那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啊,别逞能,别什么事都冲到最前面去,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

    姜洋看着母亲感到心疼,儿行千里母担忧,况且现在处在危险的地方,他猜想,母亲这几天肯定没睡好觉。

    母亲说的“别逞能”,虽不中听,谁都不去逞能,那来这里干嘛呢,但这应该是医护人员的亲人们私下对他们最真实的期盼吧。

    姚芊在一旁忙安慰杨桂英,也像是在安慰自己:“妈,他们肯定防护做到位的,不用担心这个。”

    “那电视里不是说也有医生护士感染吗?”杨桂英反驳道。

    “是前期他们防护物资不够呢。”姚芊回道。

    “有防护也不行,怕万一呢!”杨桂英态度很强硬。

    “妈,芊芊说的对。”姜洋赶紧笑着安慰她,“这个您可以放心,我们有最好的防护呢!光我们的防护服就三里层外三层,BD根本没有办法靠近我们的,闷都能把病毒闷死……”

    “真的,你没骗我?”杨桂英被逗得一笑。

    “哪能啊,在这里比在家里还安全呢,在家还要担心买不到口罩,在这里我们全副武装,您就别担心。”姜洋回道。

    “这两冷了,武汉更冷,一定要穿够衣服,千万不要着凉了。”杨桂英叮嘱。

    “衣服的事情不要担心,武汉政府这边给我们发了冲锋衣、保暖内衣,不会冷到的。”

    “那吃得怎么样,能不能吃饱。吃不饱一定要说,妈妈想办法给你寄东西。”

    “吃的也挺好,武汉人民很热情,我们吃得好,穿得暖,您不用担心!”

    “你说吃的好,那你今天吃了啥……”

    姜洋又跟母亲聊了一会,各种叮嘱注意安全,等说得差不多了,才把手机给姚芊。

    姚芊接过手机,这时才注意到姜洋戴了帽子。

    姚芊是护士,更是支援武汉医护人员的家属,她比谁都关心那边的消息,对于去了的医生可能会剪头发是知道一些的。

    她拿着手机慢慢地走进房间,并小声问道:“你怎么在酒店戴帽子啊?”

    “是不是头发剪了?”

    姜洋轻描淡写地回答道:“剪了,呵呵……剪了凉快点。”

    “我看看。”

    “这有什么好看的啊,就是剪了嘛。”

    “我看看嘛。”

    姜洋听到妻子一直坚持,便慢慢地拖下了帽子。

    姚芊看到丈夫那光光的头顶,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看到了,这心里咯噔一下,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了。

    “干嘛呀,我这不挺帅的嘛。”姜洋打趣道。

    “是挺帅的。”此时的姚芊是心疼老公,到她也懂得丈夫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救治病人,她只有含着泪笑着回答道。

    但这心里是真心疼丈夫。

    “不要跟妈说,等我回去头发也就长出来了。”

    姚芊点点头。

    “你那边怎么样啊?身体还受得了吗?要是不行就提前请产假。”姜洋目前在武汉最担心的就是即将临盆的妻子。

    “现在这样的情况我在家里也待不住,好在前几天护士长把我调到了胎心监护室工作,挺轻松的。”

    “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