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星海归向 » 第37章 虫群来袭

第37章 虫群来袭

    由数据搭建的虚拟空间中,白发人类少年模样的北极星抬着头,仰视着天空中“D-001”恒星系的三维模型。

    舰队由智慧更高的北极星担任作战总指挥。

    由于星系中的探测器在数十年间一直在增加,越来越多的信息标示被增添到模型中,这个一开始就构建的模型在不存在标尺的数据库中,像是变得越来越大。

    在数量接近六位数的探针支撑下,最开始只占满一张桌子的星系模型此时似乎像个体育馆一般巨大。最中间则是个沙粒般大小的白矮星。

    而唯一的行星逐日者母星则运行在另一个方向,也是一颗几乎无法找到的尘埃。

    此时整个立体模型已经切换成战时分析模式,以中央白矮星附近的小行星基地为中心,一层层不同颜色标注的球形区域扩散开来,越往外越杂乱,又分出一些较小的球形区域。

    这代表着不同区域的信息的滞后时间,作为辅助计算的依据。

    依照人类文明数据库中,对外空间战斗的理解,由于战场信息只能以光速传播,因此永远只能观测到目标过去的位置。

    命中更多依靠“计算”而非“瞄准”,就像最优秀的狙击手会通过沿途的风力和目标的运动修正自己的枪口一般。

    若整个星图真的有体育馆般大小,那么小行星环直径约数米,这是舰队最坚固的火力点,所有的陆基武器都被布置在这里。

    而再向外一点,还有一层被特殊标注过的壳层,在模型上的直径约十米,一大半的空间轨道卫星都分布在其上,它们积蓄白矮星的光能,并发射高能激光。数量庞大的火力点构成最坚固的壁垒,靠近的噬金虫会遭受覆盖式的攻击。

    而从恒星附近向远处延伸的一条直线上还散布着大量的其它标识,这是精心调整过位置的触发式炸弹,在噬金虫行进路线上形成一片连绵的雷区。

    第一批虫群早已经出现在地图上,在模型边缘,距离中心数百米的极高延迟区域,一缕缕细小的黑烟在向着白矮星的方向行进。附近的探测器每刷新一次信息,它们就向前延伸一点,像是一卡一卡的爬行。

    事实上,这些发丝般细小的轨迹每一缕都是一股直径数千千米的噬金虫群落。

    相比于广袤的虚空,似乎数量无穷无尽的噬金虫群也没有多么突出,一样像尘埃般渺小。

    星图边缘,一个装置接进黑色线条,图标闪烁一下,消失了。

    第一颗触发式氢弹已经爆炸了,北极星通过外部摄像头同步观测到,虚空中有光芒一闪即逝。

    北极星的虚拟形象撇了撇嘴,不置可否,这个距离没有其他武器可以触及到,还需要继续耐心等待。

    而在数小时前的现场。

    庞大黑色的噬金虫群附近,突然有一点微弱的光芒亮起,散发着真实的热量与电磁辐射。

    附近的噬金虫群开始大范围的向光源聚集,在黑暗中拥挤着,一窝蜂冲向光芒。

    然后,那个光源便爆炸了。

    突然明亮千万倍的光芒在噬金虫特殊的感知器官中出现,随后它们被大面积的融化或升华,现场只留下一圈炽热的液态金属。

    北极星针对噬金虫制造的触发式氢弹,先吸引噬金虫靠近,再引爆氢弹,争取最大限度的杀伤。

    氢弹其实并不是太空战斗中常用的武器,热辐射会被空间很快稀释,并没有在大气圈中的威能。

    但用来攻击异常密集或巨大的个体却有奇效。

    随后的时间依旧平静,在北极星的耐心等待中,黑色的烟气向着模型中央一点点的延伸,沿路触发精心设置的炸弹,留下点点模糊的痕迹。

    前进的灰色烟气只是噬金虫群中很小的一部分,还有更多丝丝缕缕的黑线紧随其后而来。

    黑色的线条终于触摸到了星系的中心区域,武装卫星的防御圈附近。

    ……

    一颗孤独的武装卫星运行在宇宙空间中,面积超过羽毛球场的太阳能板正对着光芒明亮的白矮星。

    它的舰体是长度五米的细长圆柱体,外形像放大的专业相机,有着一层层复杂的镜头组。

    来自观测网络的信息汇总到基地的量子计算机中,经过预测的位置信息已经发送到了它的数据端口中。

    卫星前端的保护盖无声的滑开,缓缓调整姿态,对准似乎是空无一物的虚空。

    看起来无事发生,但如果现在处在聚焦镜头的前端,毫无疑问会被高能激光无声无息的融化。

    这一幕在成百上千个不同的点位发生,大部分光束都精准的穿越百万公里的空间,数秒后击中相对庞大的目标。

    宛如黑色浪潮的噬金虫群翻滚着,行动力最强的噬金虫争先恐后的向前行进,像一场没有死角的海啸。

    来自防御圈的打击迅速到来。

    无数星星点点的光芒在黑色的噬金虫群中升起,规模不知道超过曾经的逃亡舰队多少倍。

    这次虫群连向着光源聚集的机会都没有了,密集的激光照射直接激起大面积的混乱,数以千计的噬金虫在第一波打击中被融化,失去行动能力。

    原本线条般的虫群在混乱中聚成了一团。

    观测到虫群的混乱情况,北极星非常满意,正式接战前,已经有数以万计的噬金虫被消灭,战果还要略微超出预计。

    然而这样的混乱只持续了很短的数分钟,又经历了一轮激光武器打击后,虫群似乎突然散开了,无数噬金虫抛弃了对光芒的向往,向着四面八方散开。

    已经进化不知道多少时代的宇宙寄生生物噬金虫远没有那么容易被灭杀。

    无形的激光开始散乱开火,不可见的聚能光芒密集的划过虚空,在四散而走的噬金虫群留下零星的闪光。

    由于目标开始分散,激光武器战果严重下降。从战场模型上,可以看到黑色的线条散开成为了模糊的雾气,贴着球形的防御圈四处扩散。

    北极星淡定的声音在战时频道响起:

    “全体作战单位,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噬金虫已经抵达防御圈外围,随时可能突入内部,作抗冲击预备。”

    北极星的战斗安排或许并没有多么精妙突出,但极其的精确有序,逻辑严谨,不会存在任何明显的漏洞,稳定的杀伤着数量未知的敌人。

    他天生就是很优秀的指挥官,在面对复杂的信息时,处置手段更是突出。

    散落在广阔空间中的噬金虫并没有选择直接进攻,确认靠近恒星会遭受更加密集的进攻后,它们选择在原地徘徊等待,等到聚集更多的个体后,再尝试顶着攻势一举击穿防线。

    和袭击灰月族聚居地时一模一样的战术,但这次它们聚集的数目要高出好多个数量级。

    一团更加明亮的光芒在黑暗中亮起,北极星尝试着发射一颗氢弹干扰虫群的判断,但一路上遭受聚变武器连续袭击的噬金虫早已经不受干扰,反而有序的四散开来躲避热辐射。

    北极星看着头顶的作战地图,陷入了沉思。

    噬金虫的数量在防御圈外越聚越多,不断有后续抵达的黑色线条汇入其中,让球壳外涌动的黑雾更加凝聚。

    探测器已经无法对虫群的数量进行计数了,但粗略估测已经能够超过百万数量级。

    外层的防御圈绝对拦不住这个数量的噬金虫群。

    不过北极星早有预料,此刻依旧气定神闲。

    小行星带上的很多颗陨石表面,无数文明造物在闪烁着点点寒光。

    镶嵌进岩体,内部结构复杂的导弹发射井悄然滑开直径十米的保护盖。

    银白色的陆基电磁炮缓缓转动三层楼高的加速导轨。

    由聚变反应推供能的激光照射阵列表面,无数细碎的金属镜片扭动。

    模仿聚变引擎建造的等离子束喷枪,弧形的前端跳跃着淡蓝色的聚变光。

    而数十米长的战舰结成编队,在虚空中巡游,舰载武器反射着白矮星苍凉的白光。

    它们都在静静等待着更为激烈的遭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