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星海归向 » 第6章 白矮星系

第6章 白矮星系

    15个自然日后……

    一艘带着太阳能板,四四方方的探测器高速掠过白矮星的近日点。

    即使在数千万公里的距离下,那颗白矮星依旧显得非常小,像一颗位于遥远处的星辰。

    但它的光芒已经很明亮了,探测器附带的太阳能收集板在正常工作。

    探测器渐渐远离白矮星而去,并使用自己的电弧推进器缓慢调整轨道。

    下一步,它要一圈圈降低自己的椭圆环绕轨道,完全泊入白矮星附近。

    这已经是第四颗发射向“D-001”环绕轨道的探测器了。

    北极星完全不受不利处境的影响,他还在不断的在已经失去了一部分的通讯网络里刷着信息。

    “墨提斯,我们的各种金属还够用,要不要再多发射一些其他类型的探针。从来没有人类近距离观测过白矮星,这必定是难得的机会。”

    墨提斯依旧一板一眼的背着探索守则。

    “对白矮星和基本环绕系统的测绘工作已经完成,应该优先寻找资源进行补充。”

    “好吧,确实应该先补充物资。”

    测绘发现,白矮星附近环绕着一圈小行星带,轨道半径约为水星轨道的一半,距离恒星非常近。

    其物质来源应该是此前恒星逸散的物质,其中有少部分被重新捕获了,形成稳定轨道。

    小行星带以星际尘埃为主,但不乏较大型的陨石。

    他们决定找一颗比较大的陨石停泊,在那里建立基地进行修整。

    ……

    脉冲引擎的强大推力下,舰队能轻易的完成变轨,远没有探测器那么繁琐。

    舰队的轨道呈现陡峭的螺旋型下降,两圈内就抵达了小行星环的位置,找到一颗直径约50公里的不规则陨石停靠。

    即使是一颗在宇宙中极不起眼的尘埃,连表面重力都聊胜于无,但它在最大不过两百米的舰队面前却显得宛如接天连地一般庞大。

    与其说是“停靠”,其实更像是降落在其上。

    舰船轻盈的贴在小行星地表,位于腹部的舱门无声的滑开,早已准备就绪的各类工程机器人蜂拥而出。

    “工蜂”三号舰,为舰队的生存做出巨大贡献,传奇事件的亲历者,这绝对是一艘有着故事的舰船。

    然而它现在被两个没有感情的人工智能小心翼翼的拆掉了。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业舰的价值,它的外壳被拆开,作为工厂雏形的保护壳,内部的生产单元被全部拿了出来摆在飞船外壳保护的地表,利用充裕的空间,所有机械都可以完全展开,满负荷运转。

    剩下的合金骨架正好作为建筑框架使用。

    ……

    黑色的长方形工程舰被彻底拆解开了,连引擎都被改造成了大型冶炼炉。大量的结构被用于其它用途。

    几排银白色合金制成的框架被固定在小行星的岩质表面上,框架上焊着被精心修正过形状的装甲板,整体看上去就像资料记载中以前的工厂厂房。

    各个角度探照灯的光芒笼罩下,大部分仪器都被摆放在其中。

    百米见方的巨大空间里稀疏架着各种已经完全展开,精细结构反射细碎银色光芒的器械。

    其中放着各种各样的精密机械臂和其它小型结构,所有生产单元都在有条理的运动着,远看如翻腾的海浪。

    在工业机械层层包围中,已经可以看到某种流水线装置的雏形。

    墨提斯准备先用储备的燃料制造一条能够大量生产太阳能板的生产线,再利用其源源不断的吸收恒星能量进行其它工作。

    几乎所有的燃料都被用来投入了生产,因此现在没有其他项目可以同时进行。

    墨提斯在主持着制造工程,而北极星则完全无事可做。

    于是,他转动着旗舰上的天线,逐一接收飞往各个方向的探测器传回的信息。

    “我看一下,飞往白矮星表面的dh04号探测器不出意料的被烧毁了,没有观测到理论上的引力潮汐效应。近日探测型号的耐热性能不佳啊。”

    “位于环绕轨道的cz01号探测器发现一颗长轴为80公里的陨石,先记录一下。”

    “高轨道环绕的cz03号探测器轨迹出现异常,存在未知引力源影响可能性为67%,似乎远处有一颗之前没有被探测到的行星。”

    探测器发回的消息引起了北极星的注意,找到一颗系外行星,这也算是不大不小的探索收获。

    “计算一下……大概距离D-001十五个天文单位,质量比水星略大一点。”

    由于距离恒星很远且体量不大,这颗隐没于黑暗中的行星现在才被察觉。

    北极星决定在能源供应恢复后就去进行具体的探索工作,他要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探索系外行星的生物。

    ……

    在不知疲倦的精准操作下,二十米大小,结构复杂的太阳能板流水线顺利竣工,被安放到提前空置出的地面上开始试运行。

    小型运输车排着队将挖掘的岩质物质输入冶炼炉中,提纯出太阳能板所需的硅。

    相关的制造工作已经顺利展开,生产出的太阳能板被安放在工厂周围,并直接接入工厂的电力系统。

    由于小行星的形状不规则,它永远是由同一面面向白矮星,这给光能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不断循环生产下,光能发电阵列的规模会逐渐扩大,实现完全的能量自给并为其他活动提供能源。

    然而旗舰的氢气收集工作却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历史时期的恒星风吹散了大量的宇宙物质,星系内的氢原子密度反常的很低。

    即使两艘“穹顶”级舰首的收集膜一直保持着打开状态,实际收集到的氢也不多,甚至不够一艘大型飞船达到逃逸速度。

    情况暂时不允许大型舰船出航,但北极星不愿意推迟自己的探索计划。他决定控制已经发射的探测器变轨尝试接近未知的行星,至少要证实其确实存在。

    被好奇心和探索欲控制的北极星,行动能力能够超越一切生物。他迅速重新计算了几颗高轨道卫星的航线,让他们尝试着从各个角度接近那块空域。

    在恒星系的立体地图上,可以看到代表飞行器的,原本按周期轨道运行的闭合航线是无数角度,规整平滑的椭圆形,而现在有一小半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偏移,预计轨迹如麻线般混乱一团。

    ……

    一颗半径不过数千公里的岩质行星,孤独的沿着无数年不曾变动过的轨迹独自运行在黑暗的空间里。

    如果在这个位置观察,那么远处的白矮星只是一颗稍微明亮些的星星。

    因此,这颗行星至少在最近几万年里一直浸泡在无边的黑暗中,无人能够发现。

    但现在,有智慧生命的造物从它的附近掠过,甚至,专门为它而来。

    “cz11号探测器回复,观测到背景辐射有被遮挡痕迹,实体存在位置与引力源方位估测一致。”

    “岩石行星‘D-001-i’正体判明,质量约为地球八分之一。已录入数据库中,正在确认其运行轨道。”

    “‘天顶’系列任务日志更新,探测器已抵达第一颗系外行星附近。比预计时间提前约603年。”

    “对系外行星探索任务正式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