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姬陛下称霸宇宙 » 第九十三章秦皇之功

第九十三章秦皇之功

    感谢:chenhanzhe,寻邻q,腾飞,寂寞的穷光蛋几位书友的推荐票支持!

    ——

    和帝国远征舰队同时出发的还有数十颗的无人探测器,远征舰队的任务是前出抵挡后续可能继续出现的铁狼文明舰队。

    无人探测器的任务则是,提前替帝国看清楚这几十万年间附近恒星系的变化,是否有新的文明诞生等等情报,以供帝国管理层更好的做出相关布置。

    连遥远的海王星,它那时刻处于零下一百多度的超级低温下都已经发展了微生物,现在宇宙生命普遍存在的事实已经被证明,至于说为什么地球上那么多人搜寻了那么久为什么没有发现。

    一来是因为时间不够,二来是因为方向不对。

    重点还是科技层次没有达到。

    按照以前地球人向宇宙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虽然理论上无线电信号在真空环境中可以传递无限远无限久。

    但事实并非如此。

    宇宙中大量且广泛存在的各种电磁干扰,宇宙微波和背景辐射.......无时无刻不在阻碍着地球人向外发出的各种无线电信号的的传递。

    就算侥幸躲过一劫真的传递到了其他文明星系,这里也会有其他问题,比如文明等级达不到,还没有发展出无线电科技,亦或者干脆还没有发展出文明。

    ...........

    在宇宙黑森林法则的指导下,高等文明就算收到也不会做出什么回应,何况地球发出去的还都是些没用的废话。

    就算是真被和地球一样天真的心生初级文明收到破译,{地球向外发送的01信号破译不存在难度。}并做出了回应。

    按照电磁波的传递速度,那也是在最少几十年以后,而一般情况下,不会有文明会干出地球这样作死的事情。

    向太阳系各方散布无线电信号,如果真有地外文明关注,那么地球彼时堪比漆黑夜幕下万里无云的月盘耀眼。

    同样帝国在商议铁狼文明为何前往太阳系的时候,就考虑过不排除是收到电磁信号确认这里有文明的可能。

    ——

    此去天苑四恒星系虽有十多光年的距离,放在地球上那是不可逾越的天堑,但放在帝国却并不在话下。

    按照远征舰队旗舰勇士号搭载的曲率引擎层级,最经济的曲率速率五十倍光速计算,此去天苑四也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算上前后的加减速所费时日加起来不会超过三个月而已,等张超他们到达的时候帝国两颗生命星球也才接近完工而已。

    如果是最高曲率航行,{一百倍光速}那更是一个半月就够了。

    对于强大的帝国而言,进行一次跨星系作战就像以前地球上一次远洋贸易一样。

    要知道铁狼文明的舰队来到这里那可是花费了三年之久的时间,毕竟他们的曲率引擎只可以做到三倍光速。

    除了有家人在远征舰队中的那些人会时不时通话关心一下以外,帝国的其他百姓都很快放下了对这件大事的关注。

    毕竟现在的帝国发展势头太快了。

    一个不注意,很可能第二天,周围朋友聊的话题你就插不上嘴了。

    在确定了金火两颗行星的轨道后,两颗行星附近很快的各种太空工厂和太空城开始陆续被建立。

    政事府已经明文规定,各种存在污染的行业,全部不得开设在生命星球之上,经历过地球环境污染的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先发展后治理这个死循环。

    因为金火轨道全部被政事府征用的缘故,诸如马画藤星辰科技这样的帝国民营公司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地球轨道,和更远的木星轨道。

    好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太空工厂建立,各种民用舰只可以十分方便的获得,而不用似以前一般还需要争抢名额。

    在发现帝国巨大的资源缺口后,何盛良等第一批运输舰拥有者干脆几人十几人联合起来,把太空提炼厂开设在了土星轨道外围。

    做起了拖,提,熔.....矿产一条龙服务,最后把分拣完成的单一资源出售给帝国资源司或者帝国其他民营公司。

    如果单论能量消耗,在海王星轨道开设提炼厂是成本最低的选择,但是哪里的温度却无法融化一些熔点较高的物质。

    虽然金火星轨道太空冶炼工厂的效率最高,但帝国却并不允许他们在这个轨道上架设那无以计数的反光阵列,稍有疏忽或者出现角度偏移,一旦对焦点变成两颗生命星球,那个后果简直无法想象。

    帝国各方面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内部的大融合同样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华夏古语“攘外必先安内”此话并非没有道理。

    帝国内部要是无法形成凝聚力,那么无论科技发展得再好也不过镜中花月。

    几个月来古明等一干民事府官员算是煞费苦心。

    现在可以说是初见成效。

    一如秦始皇所做的那样,书同文,车同轨......无论后世对他如何的贬低,指责,始终无法磨灭他为炎黄儿女在地球延续千年所立下的不世之功。

    如果当初没有他的那些创举,很可能之后的夏国完全会如欧舟那边,变成无数的弹丸小国。

    所以古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合教育府,文化府先对所有的帝国百姓进行了语言教育。

    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字,懂一样的理。

    虽说不上一帆风顺,但遇到的阻力也并不太大,毕竟帝国的一切科技全部只有一个翻译版本,生产的各种科技产品亦是如此。

    作为在帝国长久居住下去的前提,条件这一步是强制的,不允许商量的。

    接下来的间隔安插居住,经常组织邻里之间的各种活动。

    ..........

    古明他们的计划可以推进得如此之快主要是整个帝国,原夏国男人占据了绝大多数。

    虽然那些民营公司在尽可能的选择没有成本的地球职员,但一些关键岗位却是绕不过去的关隘。

    加上帝国同样需要大量的工人,但凡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获得不错的生产回报,各自在帝国的获得感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国民个人对帝国各项政策的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