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长篇小说光武帝和他后妃子孙们 » 第七十三章 英主临终明心志

第七十三章 英主临终明心志

    颂声满耳,光阴如梭,眨眼便是中元二年(57)。此时的光武帝,虽已六十三岁,仍然勤理国事不知疲倦。若案头积疏不多,则召进赵憙、梁松、窦固之类好属文的公卿郎将谈论经义。前一拨人离去,后一拨人还没进殿的空隙,光武帝则拿过大号虎子去屏风后小解。然后活动几下手脚,与正好进殿的臣子谈论《尚书》、《易经》、《春秋》。

    太子刘庄揪心父皇长此以往会损害龙体,得便再次劝谏光武帝道:“父皇明若禹、汤,独独不知休养龙体。天天这样不知疲倦辛劳国事,儿臣颇为忧虑。恳请父皇从今天起颐养精神,属意休闲养生。”

    光武帝对刘庄笑着摇摇头道:“太子多虑,我乐此不疲,清闲了反而浑身不自在。”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快又被验证一次。就在光武帝、刘庄就勤政与养生对话不久,光武帝突然心胸不适。几天下来,病情只见加重不见减轻,并出现了短暂昏迷。至此,光武帝不仅后悔没听太子往常的养生谏言,还彻底明白封禅祭神并不能给天下和自己带来福祉祥瑞。乘着神志清醒,命范忠传旨,着行司徒事邓禹、司徒李欣、太尉赵憙、司空冯舫、大司农冯勤、虎贲中郎将梁松速速见驾。

    光武帝病重,太子刘庄日夜守护在光武帝病榻前。范忠离去后,光武帝又命刘庄拟旨:已经就国的东海王刘彊、沛王刘辅、楚王刘英、东平王刘苍等火速赴京。刘庄拟旨毕,光武帝便命用玺发出。

    紧接着,殿外候旨的邓禹、李欣、赵憙、冯舫、冯勤、梁松一起进殿见驾。光武帝在刘庄的搀扶下靠起半身,打起精神环视众人一边道:“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皇考五十三岁病逝于南顿令任上,朕年过花甲染重病,不敢怨天亏朕。启上承下,守国之度,有遗诏与太子、众卿……”

    刘庄、邓禹、李欣、赵憙、冯舫、冯勤、梁松等人见光武帝口述遗诏,一起跪下俯首听诏。老太监范忠则含泪提笔濡墨,凭御案笔录之。

    “汉室中微,莽贼移国。汉室复兴,赖天命,亦赖民心。《尚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曰,‘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朕经年筑南北宫、筑灵台、立方坛,皆无益于百姓。朕之德,尔光大之;朕之弊,尔改过之。朕之后事,皆如孝文帝制度,务从节俭。各地刺史、二千石长吏皆不准离开城郭凭吊,亦不准派遣吏员吊唁以及呈送祭文。诸爱卿顾命辅政,恪尽职守……”

    光武帝一阵胸闷胸疼袭来,忍疼片刻便昏迷过来。太子与重臣一起叩首哭唤“陛下”,也没能让光武帝再次清醒过来。二月戊戌日,光武帝寿终南宫前殿,享年六十三岁。是日,除了雨雪霏霏,冷风嗖嗖,上天并未显示其他异常天象。光武帝大行当日,邓禹、赵憙力主太子刘庄立即在却非殿登基,史称汉明帝。

    汉明帝命太尉赵憙主理国丧,奉葬光武帝于原陵,庙号世祖。所用葬具,皆如民间所用陶器。原陵一带山水,均保持旧貌。凡借光武帝文治武功之名,要求以车驾、兵器陪葬原陵的奏疏,汉明帝一律驳回。

    大丧期间,已经就藩的诸王都陆续回到京城。历朝历代皇家骨肉间尔虞我诈的血腥争斗,似乎也要重复上演。太尉赵熹在太傅邓禹支持下,一边遵照光武帝遗诏筹划丧葬事宜,一边密切关注着诸王言行。

    光武帝逝世,普天同悲。因光武帝遗命丧事效汉文帝制度,禁止州郡到京吊丧,明谕治丧期间不禁止民间婚丧嫁娶饮酒娱乐。即便应该为光武帝服丧哭祭的朝臣,孝带不逾三尺,略行孝礼便着常服,饮酒娱乐均不受限制。

    因可以依为辅国重臣的征西大将军冯异、大司马吴汉、固始侯李通先后病逝,光武帝在临终之前,将启用为行司徒事的邓禹列为第一辅国重臣。此时邓禹年过花甲,因体弱患病精力不堪重任。于是,汉明帝登基后第一道诏命,便是让资历名望远低于邓禹的赵憙主持国丧祭礼。

    与名震域内的冯异、吴汉、李通、邓禹相比,让赵憙当太尉并主持国丧祭礼,是矮子里面挑将军。不过,矮子里面挑出的将军也是将军,赵憙的胸襟韬略人生经历,绝不是只知道上阵厮杀的武夫可以比拟的。

    赵憙字伯阳,南阳郡宛县人,擢任太尉时正值天命。其人粗壮身板,威武面相。浓眉凤目,方正脸庞。其十五岁时,从兄被仇家杀害。赵憙纠结十数乡里少年执兵器寻到杀害兄长的仇家,因杀兄的仇家疾病在身不能争斗,赵憙便对匍匐在他脚下的仇家道:“尔患病间,我杀你不义。若想活命,病愈后可逃避他乡。”

    那杀他兄长的仇家病愈,以绳自缚请求饶恕,赵憙坚持不与相见。其后与仇家相遇路途中,数其罪而杀之。因信义盛名一郡,十九岁时,更始皇帝刘玄经人推举,遣十九岁的赵憙收降了其他将领久攻不下的舞阴城。在著名的昆阳大战中,赵憙跟随王凤留守昆阳城也小有建树。光武中兴,赵憙拜为南郡怀县县令。初到该县,便收捕民愤极大的豪吏李子春。李子春的两个孙子因命案畏罪自杀,李子春当坐纵孙杀人罪而判死刑。李子春致仕前为琅琊相,来自京师赵王刘良以下为其说情者数十个,赵憙均不为徇情。

    建武二十六年(50),光武帝宴会内戚。席间,许多女眷提起赤眉逃回山东时,她们从赤眉军中逃脱。大家在衣不遮体饥寒交迫的窘况中,得赵憙主动接济衣食得以活命。光武帝再联想当年邓奉在南阳竖旗反叛,与邓奉友善的赵憙多次去书谴责邓奉。于是,光武帝擢拔赵憙为太仆,进而位列三公拜太尉。

    且说这日,汉明帝在却非殿聚齐回京的东海王刘彊、沛王刘辅、楚王刘英、东平王刘苍、济南王刘康、山阳王刘荆等十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兄友弟恭,汉明帝特地在御座前给诸王预设了锦凳。以汉明帝本意,刘彊、刘辅、刘英、刘苍、刘康、刘荆因从藩国赶回,特意将光武帝遗诏轮流传看,告知了自己和辅政大臣拟定奉葬先帝的葬礼、日期、时辰等。

    刘彊因过于悲痛,还没想好皇长子应该如何向新皇帝表态,排行靠后的山阳王刘荆便揎袖磨掌大声道:“大皇兄不敢说话,我敢说!父皇临终自谦,把自己和汉文帝相提并论。父皇的文治武功,直追汉高祖、汉武帝。父皇可以自谦,我们做皇子不可忘记父皇的经天纬地之功。现在四皇兄是皇帝了,第一个不该亏待父皇。不以汉武帝茂陵的规制安葬父皇,就是冷所有皇子们的心。”

    刘荆话音一落,楚王刘英也大声道:“父皇是所有皇子们的父皇,父皇有病,就该早点请我们回来和父皇见上一面。父皇大行后,其丧葬礼仪,也应该听听皇子们的意见。新皇帝不懂规矩,那些辅政大臣们应该懂得,是以大礼安葬父皇还是简葬父皇,今天也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第七十四章】山雨欲来云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