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们的神族 » 第四章 往事3

第四章 往事3

    “什么叫社交障碍?”

    “就是为人处事比较生硬,不太理解对方的感受。”

    “嗯,就算有,也不严重,没事的。你最想从事什么工作?不要跟我说你最想在面包店当伙计。你来我们店做是混口饭吃,我知道。好屈才的。”

    “我最想从事建筑。”

    “当建筑师吗?”

    “有关建筑的都感兴趣。”

    “你是说泥瓦工、木工、水电工这些你都愿意做?”

    “对,从无到有把房子建起来,我都想做。”

    “哦,那你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首先要进大学的建筑系学设计,然后再进技工学校学手艺,没有十年八年是学不出来的。”

    “我知道,我会努力的。”

    “建筑系好难考的。”

    “不知道能不能靠自学,上大学费用太高了。”

    “是啊,等你赚够学费,年龄也大了。自学又没有时间,每天那么忙。有一点时间也在辅导我功课。”

    “我星期天可以学。”

    “你有几个星期天?以后别帮同事代班了,你要不好意思说,我帮你去说。”

    “没事的。我学习效率高。”

    “小梁哥,我太佩服你了。脑子好用,精力充沛,好像都不知道累字是怎么写的。我学习超过两个小时就头昏脑胀,吃不消。”

    “你不能跟我比,我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你懂不懂谦虚?就算是事实,也不能这么说。这么说别人对你的印象不好,说你太狂了。”

    “好,我记住了。有些可以直接说,有些不能直接说。”

    “你这人吧。经常可以用智商弥补情商。”

    “这算优点还是缺点?”

    “基本上算优点,有时候算缺点。”

    “为什么?”

    “因为有些适合用情商解决的你非要用智商,显得特别生硬。了解你的人无所谓,碰到生人,人家会有想法。”

    “明白了。请随时提醒我,我一点点改进。”

    “当然了,包我身上。你帮我这么多忙,我正愁没地方回报。”

    在回家的路上于、梁经常进行类似的谈话,而谈话的内容热乎乎地马上汇报给于大海夫妇。大约两个月的时候于大海一家专门对梁一方进行讨论。

    于大海:“说实话,我真想到他身份证上的地址去看看,他们家到底什么样的。”

    顾海蓉:“身份证上的地址不见得就是他们家吧。”

    “小梁哥真神奇,离开课本这么久了,好像一点都没丢下。关键是解题思路,总是很简单有效。比老师讲得清楚。”

    “小梁真是出色。业绩在长,连贞贞的学习成绩也长。到外面请一个私教,按小时收费的。我们欠他人情。”

    “他又坚决不收费,真是为难啊。”

    “找机会感谢吧。”

    “难怪从里到外,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好。”

    “是的,才十八岁的小孩,多懂事!工作能力强,人品又好。我问过德兴酒楼的人,他们对小梁评价也高,说是转正之后马上升他领班的。”

    于素贞:“哦,难道他是完人不成?我不信。”

    “怎么可能是完人?小梁有自己的问题,做事太实在,不会玩手段。不会站队拉帮结派。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很难找到靠山的,没有靠山是混不开的!”

    “你们俩这么喜欢他,不都是他靠山吗?”

    于、顾大笑。

    “也对,有时候中立有好处。我们店人际关系简单,比较适合小梁。出去混可就完全两回事了。”

    三个月试用期满,于大海拿着员工雇佣合同跟梁一方谈。

    “外送业务越来越好,小梁你记首功。以后外送部分单独记账,年底给你百分之五提成,你觉得怎样?”

    “谢谢老板,可以接受。不过我有条建议,不知道能不能说?”

    “尽管说。”

    “我现在每天大概能送四百块钱的货,我觉得我最多可以送一千块左右,再多,我一个人送不过来。”

    “往下说。”

    “如果我做到每天送一千,提成加到百分之十,这样我有积极性。”

    梁一方微笑。

    “好,送到五百提成加到百分之十,这一条可以写进合同里。”

    “老于作坊”目前营业额每天大概一千五左右,而梁一方想把外送的业务做到每日一千,在于大海看来是很难的。

    “谢谢老板,我还有几点建议,需要老板的配合。”

    “只要销量上去,需要我怎么配合都没问题。”

    “请给我做几件跟其它员工不一样的工作服,衣服后面把我们店的名称和联系电话打上去,我骑车的时候等于打广告。还要配同样的雨衣,我穿雨衣的时候也可以打广告。”

    “好办法。这样,你找一家可以在衣服上印字的广告店,小区附近就有,我把新工作服给你;雨衣,小区边上的小店有买,你买了和工作服一起去印字。费用回来找我报销。”

    “好的。能不能给我提供一些免费试吃的样品,我骑车回家的路上可以让别人试吃,效果更好。”

    “没问题,想要多少直接找我拿,不出库。吃不了你带回去吃。”

    “好的。等销售额超过一千,老板可能要再雇一个人了,有的地方比较远,主要是时间不够,一天送多少趟都是固定的,没增长的空间。”

    “小梁,这个事情到时候再说。你这样送是很辛苦的,有没有考虑到承受能力?”

    “考虑了,不会超出我的承受能力,请老板放心。”

    “其它条款你看看,我们有工龄工资,随着工龄增加工资也逐步增加。年底有效益奖,这个奖不包括给你个人的分红。去年我们员工能拿到四千。”

    “老板,销量增加了,你和老板娘也更忙了。我们每个星期可以休息一天,你和老板娘天天上班不休息。有没有考虑到承受能力?”

    于大海笑了,心中生起莫名的感动。

    “小梁,谢谢你为我们考虑,目前应该还在我们承受范围之内。以后万一承受不了,你来烤房帮我们。外送业务就交给别人去做。”

    “谢谢老板信任!我对烘焙感兴趣。”

    “干一行就应该爱一行,小梁,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

    “谢谢!”

    “合同我修改好,重新打印,明天我们再签。”

    “没问题。”

    于大海在感动之下说出了让自己都很吃惊的话,面包、蛋糕、西饼的配方和烘焙流程是店铺核心所在。为了寻找配方和烘焙方法,经过无数失败,无数次试验才总结出最优的方案,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物料成本。这一块学会了完全可以复制出另一个“老于作坊”。静下来于大海把这事细细想了一遍,尽管梁一方神秘的家庭让他有后顾之忧,但综合考虑,没有大问题,既然话已出口,没有收回的必要。以后尽可慢慢观察。第二天于大海给了梁一方一份期限由被雇佣方任意填写的劳动合同,梁一方自填三年。这让于大海感到失望,他觉得已经拿出老板对员工最高礼遇,而员工却没有拿出对老板的最高信任,至少得填五年吧。过后想来,梁一方的理想是做建筑,五年之后二十三岁,再进入建筑行业有些晚了,于大海因此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