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肱骨佞臣 » 第三十章 一举五得

第三十章 一举五得

    是的,此时此刻,周康安满脸写的都是“忧国忧民”。

    谢言就搞不懂了,你在青楼里面嚯嚯了一晚上,怎么就嚯嚯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了?

    就是再怎么扯淡的阅读理解,也不敢让你这么作吧。

    另外为什么突然聊到凌汛了?扬州身处零度线以南,跟凌汛没什么关系吧。

    “倒是有一些比较浅薄的看法,您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

    周康安顿时双眼一亮道:

    “果然是有所研究的?快跟我说说!实不相瞒,在下有个弟子现在正在处理凌汛灾情,现在急需相应的经验和意见。”

    谢言对凌汛还真是有些经验的,当初他们老家就在北方,有一年他跟着父母回老家,刚好目睹了凌汛爆发。

    怎么说呢,只有真正见过凌汛灾害,才能真切的体会到大自然的力量有多强大。

    有些灾害真不是靠人力就能去抗衡的。

    一听周康安聊起了凌汛,还不等谢言说话另一边的王继业倒是先开口道:

    “凌汛发生之后,无非就是加固两岸的堤岸预防决堤,同时派人前去打冰疏通河道嘛。”

    周康安很不客气的给了王继业一个白眼,心说你说的这些若是有用,那陛下也就不至于直接来信了。

    果然谢言也摇头道:

    “老先生说的这些都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恕我直言,若凌汛的来势过于凶猛,您的这些办法恐怕没什么效果。”

    王继业的这些说法,就是古代人们应对凌汛的基本操作。

    所谓的打冰,就是将凌汛形成的冰坝破坏,让河流再次畅通。

    谢言为什么觉得有时候人力无法对抗大自然,因为他亲眼见过凌汛一旦形成冰坝,那是一种何等可怕的规模。

    千里冰封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是形容词,但在凌汛面前,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场景了。

    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单靠人的双手去开凿冰坝根本就不现实。

    谢言沉吟了一阵之后道:

    “现在凌汛已经形成了吗?”

    “已经形成了,目前当地官员正在努力组织人手疏通河道,同时也在加固堤坝,但情况不容乐观。”

    “一旦决堤,两岸的百姓可就要遭殃了。”

    谢言也明白决堤的可怕,别说是现在这个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时代了,即便是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凌汛带来的危害也是相当个怕的。

    谢言当年看过一篇资料,某次凌汛爆发的时候,可是足足淹没了两县六十多个村落。

    若是不知道这种事情也就罢了,既然现在周康安问起了,谢言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

    炸药什么的肯定不敢现在就拿出来。

    先不说皇权对这东西怎么看,就说没有经过实验配比的黑火药极不稳定,效果也难以保证。

    “我个人的意见是在加固堤坝和打冰的同时,想办法在上游修建一些水利设施,同时在下游拓宽河道。”

    谢言的话让周康安两人陷入了沉思,很快周康安就开口询问道:

    “拓宽下游河道我能理解,这样可以让冰凌快速通过,不至于造成堵塞形成冰坝。”

    “可是现在这个时候,在上游修建一些水利设施是为什么?”

    王继业也点头道:

    “是啊,现在的问题是冰凌堵塞容易决堤,而不是要蓄水,难道小友是打算将冰凌全都引到水库里面去?”

    谢言的嘴角直抽抽,他只能说很佩服这位老大爷的想象力。

    没有直接回答两人的这个问题,谢言只是拿了个水杯放在了桌子上道:

    “二位认为形成凌汛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俩老头对望了一眼,片刻后周康安才缓缓开口道:

    “自然是冰凌了,冰凌堆积形成冰坝堵塞河道,导致河水上涨最后决堤,小友的这个问题是否过于浅显了?”

    谢言心说果然啊,其实当初我国在防止凌汛的时候,也一度认为主导因素是冰凌本身。

    但是经过了无数人的实践跟总结,这才发现形成凌汛的主导因素不是冰凌本身。

    谢言指了指桌子上的茶杯道:

    “这是冰凌,两位觉得现在的它能形成凌汛吗?”

    这次是王继业开口道:

    “只是一块冰凌,自然是不可能形成凌汛了。”

    谢言又拿了几个茶杯,将他们分别放在了桌子上的不同位置道:

    “那么现在呢,二位认为这些冰凌能形成凌汛吗?”

    这……

    两个老头本想说可以,但是看了看桌子上这散乱摆放的茶杯,一时之间又觉得有些话说不出口了。

    片刻之后,周康安才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他豁然抬头看着谢言道:

    “小友的意思是,如果这些浮冰静止在原地不动的话,是不会形成凌汛的?”

    “老先生真是慧眼如炬,我就是这个意思。形成凌汛的主导因素并不是这些浮冰,而是水流。”

    “如果这些冰块静止在水面上不动的话,就不会形成凌汛。”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上游兴建水库的原因,目的是为了控制水流量和流速。”

    “关键时刻若是能减缓流量流速,对于缓解下游冰坝的出现,将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完谢言就不在多话了,反正能讲的他都已经讲了。

    他连后世用科学方法总结出来的经验都已经说明白了,现在信不信的就看周康安了。

    周康安跟王继业死死地盯着桌面上的杯子,两个人口中还在不停的喃喃自语着什么。

    很显然谢言说出来的这个观点,足以颠覆他们之前的认知了。

    凌汛形成的关键不是浮冰,而是水流。

    这一观点一提出来,就让两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啊。

    足足愣了半天,周康安才嘴唇哆嗦道:

    “可是现在兴修水利设施,恐怕来不及了吧?”

    谢言耸了耸肩膀道:

    “尽人事听天命咯,再说了,今年用不上,那明年呢。现在修好了,以后就都能用的上了。”

    “刚巧因为凌汛遭了灾,灾民肯定不少,朝廷可以以工代赈,让这些人去修水库拓宽河道。”

    “水库这种东西一旦修好了,先不说解决凌汛的问题,至少附近农田的灌溉可以得到保障吧。”

    “而且把灾民组织起来统一管理,不仅能减少灾民的伤亡,而且可以有效的避免产生民变。”

    “另外若是能在河湟地区修行水利,那么水利设施修建完成,给予一定的政策,大量流民是不是能就地安定下来?”

    “有了这批人是否就可以开边河湟了,不知道二位对此地区是否有所了解,这里一旦开垦成功,可以说大乾立刻就多了千里沃野。”

    “一旦河湟开边真的成功了,西夏再敢犯边,可就要腹背受敌了!到时大乾的周边局势就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此一举五得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ps:求推荐票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