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末代闯王 » 第204章 剑舞(五)

第204章 剑舞(五)

    “二天一流?”公孙离愣了一愣,非常好看的黛眉皱起来了,眼神中带上几分不解,“我从未听说过东瀛地带有此绝技。”

    “没有吗?”李闯神色间有点怀疑,那夜长安城中的刺杀,他在那个蒙面高手的身手上看出了几分后世居合道的影子,因此认为刺杀之人来自于东瀛。

    李闯低下头,脑海中仔细回想起了当时所遇到的惊天一击,刺杀者的身影与月光融为一体,从天而降,让李闯有种避无可避的感觉。

    “就是一种从高处落下,自上而下锁定的刀法,有种无可闪避的错觉。那人手持双刀,走的是二刀流的路线,刀法极为凌厉。”李闯想起那时在千钧一发间的闪躲,现在还有些心有余悸。

    他甚至有种感觉,当时的刺客并没有尽全力,出手间留有余地,以自保为主,没有丝毫的杀气。

    一击不中之后,跑的很是利落,似乎这趟差事仅仅是为了应付了事一般。

    李闯这点倒是猜对了,宫本次郎不远千里来到中原,是为了磨炼武技,琅琊王氏给的那张饭票,远远不够让他拼命,所以在简单的交手之后,见李闯是个硬点子,便立时抽身而退了。

    宫本是位浪人武士,不是那种敢于玉石俱焚的刺客,收了他人的钱财,应付两下算是对得起主家,至于生死相搏,那是不可能的。

    “你这么说,我倒是有点印象,听闻近日有东瀛剑圣宫本次郎来访,到处挑战武学高手,手中双刀一者为杀意,一者为鸣雷,据说出道以来历经数百余战,未尝一败。”公孙离眼神清澈,眼角带有一丝的妩媚,显得极为迷人,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绝顶高手。

    看来二天一流还只是在草创的阶段,不为人所知,怪不得当日的黑衣刺客敢随意暴露,毕竟说出来也没人知道。

    “问这些干什么?你和那个东瀛剑圣交过手?”七七问道,很好奇李闯什么时候能和这东瀛的武士扯上了联系。

    “确实是有所交手”,李闯点点头,“长安城中,长乐宫外,有黑衣武士行刺与我,匆匆交手了两招之后,便离去了。”

    李闯说得很是简略,没有提及其中的惊险部分,刺杀哪有不危险的,这又不是过家家。

    “哦?”七七坐直了身体,神色间极为关切,打量了李闯一下,“没受什么伤吧?怎么不早说呢。”

    “我看起来像是有事的样子吗?”,李闯翻了个白眼,心里头对七七的关怀很是受用,草原一行,危险比这长安城中的刺杀大多了,宫本剑圣的名头听起来很是吓人,但论起威胁程度,哪里能够比得上单于王庭。

    “这么说来,动手的多半是这个东瀛来的剑圣宫本次郎。”李闯冷笑道,“有这样身手的人可不多,来自东瀛的更少,只是不知道此人现在何处。”

    “江湖上打打杀杀的事情,阿离早就不参与了,具体的情况并不清楚。”

    “公孙姑娘...”李闯刚开口,就被打断了。

    “大人叫我阿离即可,不必如此见外。”公孙离虽然身负盛名,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双十年华的女孩子,由于七七的关系,她对李闯的观感很好,言语间也有了些亲近之意。

    在这个时代,师徒之间的联系比之后世要密切许多,拜师更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经过诸多的流程,传统的师徒关系甚至仅次于父子亲人之间的关系。

    公孙离作为七七的师父,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李闯的尊重,当下也不再矫情,改口道:“阿离,这越女剑是从何而来?”

    关于各家的武学传承,都有那么一套相应的传说,像李师师所在的江南水月宫,其间的传闻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直接参与了乾朝的建立。

    “越女剑,传说是由一头剑仙所化的白猿所传授”,公孙离的语气有些缥缈,说起这些传言,连她也无从知道事情是否真实,“春秋之际,吴越大地上,有三十三剑客,而祖师赵阿青,正是凭借这一手越女剑法,位居首位,纵横一时,未逢敌手。”

    “然后呢?”李闯听得很是出神,这些虚无缥缈传闻背后定然有着事情真相的蛛丝马迹。

    “后来,祖师伤情而终,退隐至深山丛林之间,收徒四人,将越女剑流传了下来。”公孙离说的很是简略,这不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就这些了?”李闯有点懵,像这种重要的历史人物记载的太过于简略了吧,何况还不是外人,是门中的祖师。

    为什么伤情?隐居何处?做过什么事情?又为什么被称作是吴越三十三剑客之首?

    一介女子之身,能压下诸多豪杰,她定然是有一些惊天动地的事迹。

    “近千年的时间下来,有多少名噪一时的剑客都淹没在了尘埃之中,祖师也不例外,隐于山林之中数十年,连时人都将她忘记了,后来人又怎么会知道呢?”公孙离很是感慨,越女剑之精妙,当得起天下无双这四个字,只可惜屡经战乱挫折之后,留存下来的不是很多,大部分的剑招都遗失了。

    数十代的传承下来,越女剑早就不是当初赵阿青手中的越女剑了,经过后人的修修补补,已是面目全非。

    李闯默然,春秋时期的史料不多,大都来源于诸子百家的学说记载,李闯在后世所看到的历史文献,在这个时代很多都还未成书。

    在纸张没有出现以前,文字的记载不易,一般写在帛绢丝绸、龟甲钟鼎以及竹简上。

    因而古人所言,大都言简意深,理解起来很是困难,而且会有不少错误的释义。

    如果李闯真的对这段时期的历史感兴趣的话,就要埋头进故纸堆里,说不定会有什么发现。

    至于记载着这段历史的书籍,基本上都掌握在世家的手中,其中收藏最丰富的自然是乾朝皇家的典藏。

    若是有时间的话,可以问问赵玉儿这方面的故事,她应该会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