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明,打造最强海军 »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江风阵阵,喊杀阵阵。

    一场厮杀,在朱载圳面前爆发。这是一场正规军人的搏斗,俞大猷部占领先机,却并未取得绝对性的胜利。

    何将军率领的三百人,虽经过一夜的航行,有些力疲,但是战斗意志极强,短暂慌乱之后,迅速靠拢,拥着何将军朝山中退去。

    然而,经过草地时,还是被五百人团团围住,再无生机。

    何将军见大势已去,知道再挣扎只会死更多的人,于是朗声说道:“俞将军,恐怕你们早就知道我们身份了吧!”

    满身肃杀之气的俞大猷,手持长刀,远远与之对视,冷峻的脸上,闪过一抹杀意,并未理会对方的言语,冷声喊道:“水匪作乱,立即歼灭。”

    五百余家军,不再犹豫,立即朝着三百人冲杀过去。

    一战之后,三百人,仅剩何将军一人还稳稳站立,他浑身浴血,双目赤红,手中长刀早已卷刃,眼睁睁看着三百弟兄,惨死在眼前,整个身子禁不住开始摇晃起来,最后手拄着刀,勉强稳住。

    “徐大人,你误了我啊!”

    何将军仰天长叹,心有不甘,此番下东南,实在非他所愿,可身为将军,不得不听命,没死在战场上,没死在蒙古人手里,却死在自己人手里,不禁黯然。

    俞大猷站在远处,冷冷注视着他。

    随后,一名杀红眼的余家军,上前一刀砍下何将军的人头。

    等朱载圳和徐渭赶到时,烈日当空,三百具尸体曝晒在旷野上,远处不时传来阵阵乌鸦鸣叫。

    纵使经历了几场海战,朱载圳还是被眼前情景惊的呆住了,好半晌才回过神,驱马来到俞大猷身侧,翻身下马。

    俞大猷见状,抱拳单膝跪地:“末将来迟,让王爷受惊了!”

    “哎,余将军快快请起。”朱载圳连忙上前搀扶,“俞将军带兵有方,今日一见,让我大为叹服,是国之幸事啊!”

    俞大猷站起身,用一种好奇的目光打量朱载圳。这几个月,在海上与倭寇厮杀,多半是为了寻找这位二皇子。

    对方一系列行动,也传入军中,让他都大为惊叹。

    夺敌船,杀倭寇,闯月港,击毁追兵,最让他感到诧异的是,最后竟然没有赶尽杀绝,放走了他们。

    是怜悯,还是迫不得已,俞大猷一时竟然也琢磨不透。

    “俞将军,把这些人都埋了吧!”朱载圳叹道,说到底死去的都是我大明的将士,他理解俞大猷不留活口的目的。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狡猾的胡宗宪自然明白,一旦和他们交上手,再也没有回旋余地。

    放走一个活口,都将会引来非议和弹劾。

    如今,人死,他胡总督自然会一本奏折,将这些人视为水匪,说他们勾结倭寇,上奏朝廷,纵使有人心存不满,只能压在心里。

    “是,王爷!”俞大猷眼神温和下来,嘴角露出些许笑意,转身吩咐下去。

    朱载圳牵着马,走上一处高石,身后跟着俞大猷和徐渭。

    良久,他开口道:“俞将军,如今东南倭寇作乱,沿海百姓,离家逃难,不知将军心中可有良策啊?”

    俞大猷心一惊,犹豫不言,他心有不忿,却碍于身份,实在不敢说出口。

    徐渭在一旁见了,笑道:“俞将军,在王爷面前,尽管直说,这次王爷被倭寇掳走,死里逃生,等回了京,定会献策,让朝廷大力支持抗倭。”

    徐渭的话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朱载圳抗倭是假,想要重启航海之路是真,只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倭寇必须要除掉,保证航海安全。

    俞大猷见他这样说,当下心一横,立即朗声说道:“末将是一名军人,若有不当之处,请王爷恕罪。”

    “眼下倭寇肆虐,明军疲于应付。加上沿岸有汉奸暗中通信,往往等我们赶到,他们已经逃之夭夭,让人泄愤。”

    “如今,横屿岛盘踞一伙倭寇,势力不容小觑,这些散乱的倭寇,逐渐形成军队,有目的,有计谋的抢掠,危害更大。”

    “我们几次围剿,皆因地形和环境,迟迟攻不上去,士气大损。”

    “末将想说的不是这些,说这些,只是想告诉王爷,如今东南倭寇之乱,已经很严重了,如果朝廷不能重视,东南百姓流离失所,国之危已。”

    此话一出,让徐渭大吃一惊,急忙朝朱载圳看去,见他脸上如常,心中这才稍作安定,心中暗道:这位将军,说话真的快人快语,这种话,一旦传出去,会引来杀头之祸啊。

    朱载圳不怒反笑道:“俞将军既然这样说,心中自然有良策咯!”

    俞大猷这番话,并非危言耸听,在朱载圳看来,国之危已可能有些过了,但是失去民心,大明灭亡的宿命,将会加速。

    日本一旦嗅到可乘之机,大明将会前后受敌,处境更加艰难。

    俞大猷遥望浩浩荡荡的江面,摇头叹道:“王爷,如今朝廷防御重点是在北方,防止蒙古人入侵,朝廷兵部,几乎将大部分税银拨给了北方,若不是胡大人从中周旋,我们这些当兵的日子更加艰难。”

    “嗯,说下去。”朱载圳沉声说道。

    得到鼓励,俞大猷精神一震,继续说道:“除了没银子外,朝廷对待倭寇政策,也颇有异议。”

    “倭寇肆虐,我们只一味地防守,只会是疲于奔命,海岸线极长,想要做到完全防御,如天方夜谭。”

    “若能恢复水师,购买火炮,训练海军,在海上歼灭敌人,直捣倭寇老巢,那我大明百姓,也免收祸乱之苦。”

    直到此时,俞大猷才将自己多年思考的策略全盘说出,永乐年间,水师是何等威武,郑和七下西洋,震慑诸国,何等霸气。

    作为一名军人,尤其是擅长海战的俞大猷,做梦都想拥有一支舰队,航行于大明沿海,保家卫国。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为了围剿倭寇,疲于奔命。

    朱载圳听完大喜,笑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正有此意。”

    “俞将军可知,我为何非要从胡大人手里,借来这匹白鹿吗?”

    俞大猷心存疑惑,瞧了瞧,不远处,那头通体银白的白鹿身上,心里不由暗赞一声,好一头仙物。嘴上却说道:“末将不知!”

    “此事,也不是什么宫廷秘史,父皇修道三十余年,一心想要得道成仙,这头白鹿,极为罕见,若我将他送进宫中,父皇必定大喜。到时,我提出振兴水师,驱除倭寇,岂不是水到渠成。”

    “哎呀。”俞大猷心中一喜,“王爷,若真有这份心思,末将替沿海百姓,感谢王爷。”

    说着,俞大猷匍匐跪拜,朱载圳连连搀扶,“俞将军的话,让我感到汗颜啊。”

    此番谈话之后,俞大猷看朱载圳的眼神,变得敬畏起来。

    “俞将军,安心待在绍兴府,等我消息。”

    朱载圳大手一挥,沿着巨石朝着山下走,众人闻言急忙跟上。

    来到白鹿身边,朱载圳仔细打量片刻,暗赞一声。让人弄来一辆马车,王小武充当马夫,朱载圳和徐渭骑着马,与众位士兵告别。

    “王爷,真不需要派人护送你们?”俞大猷不放心的说道,此番回京,路途遥远,不知还会遇上什么麻烦,若有俞家军一路护送,自然无忧。

    “不了,俞将军你的职责是抗击倭寇,任务繁重啊。”朱载圳自信一笑,摆手示意。

    望着一行人渐渐消失,俞大猷满眼希冀,若真如朱载圳所言,大明沿海,将再无倭寇祸乱。

    他不禁有些期待起来。

    朱载圳三人,带着白鹿返回钱清江口,一天后,船只修补完成,上船继续北上。一路披星戴月,出了浙江,一刻不停的赶往京城。

    一路上,倒也相安无事。

    半月后,到达京城通州区,停泊靠岸。

    聂小娥扶着额头,晕乎乎走出舱室,长出一口气:“哎呦,可算是到了。”

    坐了半月的船,让她略感不适。

    众人脸上都露出些许笑意,毕竟苍山船属于作战船,舒适度肯定比不上福船和宝船,加上船身窄小,众人挤在里面,感觉是度日如年。

    朱载圳冲着众人笑道:“大家上岸,找家客栈先休息一日,明日在走吧。”

    众人闻言,心中一喜,不再抱怨,纷纷下了船。

    第二日,两辆马车,又继续上路,行了半日路过一家茶馆,朱载圳吩咐道:“停下来喝碗茶在走吧。”

    落座后,徐渭笑道:“王爷,再有半日,便到了京城。”

    “嗯,一路上,倒也安稳。”

    朱载圳唏嘘道。

    半月行船,从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沿途水匪寨子不计其数,他们昼伏夜出,避开了多次水匪袭扰。

    “先生,怎么对地形如此熟悉呢?”王小武坐下来,好奇的问道,一路走下来,他对这位弱不禁风的书生,大为佩服。

    “小武,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徐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朱载圳称赞道,历史上徐渭这个人,年轻时,恃才傲物,多次科举不顺,索性遍访山川,胸中郁结,这才逐渐散开。

    后来,成为大明嘉靖时期,有名的大才子,琴棋书画颇为建树,最让后人称道的是,他在总督府当幕僚,辅佐胡宗宪铲除倭寇的事迹。

    王小武入行伍时间早,最是佩服读书人,给徐渭倒了一杯茶,好奇的问道:“徐先生,为何不去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呢?”

    此话一出,徐渭挂在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叹息一声,一口将杯中茶饮尽,只觉一阵苦涩萦绕齿间。

    “大概是我,徐渭此生,与功名无缘,几番参考,都名落孙山。”徐渭黯然一笑,想起自己十年寒窗,雄心壮志,却落得一个寂寂无名。

    朱载圳闻言,哈哈大笑。

    “王爷为何发笑?”徐渭不解问道。

    朱载圳问道:“先生读书是为了什么?”

    徐渭一愣,若有所思,许久才缓缓说道:“我辈读书人,当然是了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说的好,先生既然不是为了谋取官位,又何必纠结于仕途不顺呢,凭借先生才华,出山辅佐胡总督平定倭寇,或者修身,齐家,成为一方大儒,何尝不是一件大事呢!”朱载圳淡然笑道。

    “王爷说的极是,是徐某人,过于固执了。”徐渭颓废的心绪稍微收敛,可并未表露出激动的情绪。

    朱载圳看在眼里,知道他的心思,朗声笑道:“先生大才,之前我便与先生说过,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如今世界格局,变幻莫测,大明如此封闭锁国,实在不是明智之选。”

    “各国商人,行走世界各地。必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革,我们号称天朝上国,若不能参与,将会远远落后世界诸国。”

    “落后,就要挨打。”

    “与其防御倭寇,不如进攻,主动去剿灭。先生才华,定有大用。”

    徐渭眼睛一亮,寒窗十年,卖与帝王家。或许只是一种谬误,他有所悟,想到之前,朱载圳的梦想,不禁有些怅然,难道他真的想航行世界,这可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啊!

    想我徐渭一生,绝不甘心碌碌无为。

    这一刻,徐渭的心胸逐渐打开,心里长久郁结,如云开雾散,豁然开朗,不禁激动起来:“王爷,徐渭这一生,愿追随王爷,走遍世界各地。”

    “哈哈哈··好,好哇!”朱载圳大喜。

    王小武听两人对话,有些云遮雾绕,便无聊的独自喝茶。

    忽然,他的眼角余光瞥见一道黑影,出现在马车边,此辆马车后面,关着那头白鹿。

    “王爷,不好有人偷白鹿!”王小武大惊,噌的站起身。

    朱载圳见状,回头一瞧,果然见到一个黑衣人,正蹑手蹑脚的解开拴马的缰绳。

    黑衣人听见一声暴喝,不再犹豫,一刀将绳子砍断,纵身跳上马车,一声令下,马车开始朝前疾驰。

    这几乎是眨眼间,徐渭大惊,然而却见朱载圳依旧稳稳坐着,丝毫不为所动。

    “王爷?”徐渭急道。

    朱载圳哈哈一笑,手指微动。

    只见向前疾驰的马匹,骤然一顿,像是被什么东西硬生生摁住,丝毫动弹不得。

    马车上,黑衣人使劲挥舞马鞭,结果毫无作用。

    马蹄在地上使劲踏着,却丝毫前进不得。

    “回来!”

    朱载圳手指朝后,轻轻一收。

    奇迹发生了,马车竟然径直倒了回来。

    在场众人,无不看的目瞪口呆,僵在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