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笑傲逍遥游 » 103 三镇

103 三镇

    张秀才随徐云一起上路,他知道徐云是修仙者,便开口想邀请徐云加入精武门。

    “精武门?”

    从一个偏远之地的秀才口中再次听到这个组织,徐云有些意外。

    张秀才点头道:

    “对啊,精武门你听说过吗,是开国皇帝时期建立的伟大组织,至今已经八百多年,旨在反抗暴政,建立一个更美好的大同社会。”

    这个精武门确实是在大夏建国的时候就有了,具体是赵匡东建立的,还是他师父李克堂弄的,已经年代久远不可考证。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这确实是个古老的组织,也一直秉承着社会改良的宗旨,算是一个积极正面的组织。

    “但是你怎么确定这个精武门就是八百年前的那个,说不定它早已经断了传承,如今只是被人借尸还魂呢?”

    徐云笑着看向张秀才,如是问道。

    张秀才被问住了,愣了半天。

    精武门本来就是一个极其隐秘的组织,八百年的时光,多少事情变迁,谁也不敢说它就没有变化。

    但张秀才还是选择保留一个美丽的幻想,他摇了摇头,说道:

    “我听师父说起过精武门的起源,去年我进京赶考的时候,有大儒给考生宣讲了精武门的宗旨,还号召有志之士加入,共同努力,改变这个逐渐腐朽的国家,我心向往之,这一趟我正准备去邀请师父和好友加入精武门,共商大举。”

    张秀才一打开话匣子就越说越激动,滔滔不绝往下说道:

    “现在大夏依然强大,但已经偏离了太祖皇帝天下大同的愿景,只有精武门还传承着开国元勋的精神,只要天下有识之士团结起来,一定能改变这个世界。”

    他转头看向徐云说:

    “公子你是强大的修仙者,若你也能加入精武门,那大计成功指日可待,我们一定能为天下苍生做出更多贡献。”

    徐云笑了,他没有回应张秀才的请求,反而问了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你明知道我是修仙者,却不像寻常人那样恳求我传授长生法术,反而让我加入精武门,这是为什么?”

    张秀才闻言摸了摸脑袋,苦笑道:

    “师父以前请道观的真人测过我的资质,灵根普通没法修炼,所以我才选择读书科举。”

    张秀才对所谓的精武门抱有幻想,但徐云却没什么兴趣。

    包仁杰凑过来,问张秀才:

    “你进过精武门吗,知道里面的人是怎么样的吗?”

    包仁杰原来在大夏当官,就是精武门成员之一,那时他也曾对这个组织抱有幻想,可是深入接触之后他才明白,任何与人相关的组织都会落上一层灰,破除滤镜之后,没有什么是洁白无瑕的。

    当包仁杰被关押下狱,精武门抛弃了他,再也没有联系过。

    从那以后,他就对这个组织放弃了幻想。

    后来,包仁杰从徐云这里听说了马克思哲学和教员思想,他立刻就明白,那是比精武门所谓的天下大同还要高一层的东西,它更深刻更实际,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所以包仁杰毫不犹豫抛弃了精武门,转而开始到处宣扬马神教。

    张秀才回答道:

    “我还没有进过精武门,也没有跟他们有深入交流,但我听过他们的宣讲,我相信精武门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伟大组织。”

    包仁杰听到这个回答,便没有再说什么了。

    如果张秀才也深入接触过精武门,那包仁杰倒是很有兴趣跟他探讨一番,可是他都没有进去过,只是道听途说而已,那就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了。

    徐云又问了张秀才一个问题:

    “你跟小谭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跑来帮他?”

    张秀才并不是狼牙谷本地人,他风尘仆仆把靴子都磨破了,是赶了二十几里路过来的。

    张秀才垂头黯然道:

    “其实我跟小谭并不熟,我是听说了他的事迹之后才决定帮他的,我去年考上秀才之后跟着朋友学做状师,本想帮他辩护脱罪,没想到周员外竟直接动用私刑,等我赶回来已经来不及了,哎,我终究没能救得了他!”

    兰茜唏嘘不已:

    “他不该死的。”

    老管家姚恒也低叹道:

    “是啊,好人不该是这个下场。”

    一个好人死在众人眼前,还有无数好人默默死在远方,在那些没人看见的犄角旮旯里,只因为好人本就习惯默默无闻,他们总是很少开口。

    雪花静静飘落,气氛有些低沉。

    徐云拍了拍张秀才的肩膀问:

    “你的脚不冷吗?”

    “啊?”

    张秀才这才发觉脚底板发凉,他的靴子磨破了,脚底板踩在积雪上,已经冻得有些麻木了。

    “换双鞋吧。”

    徐云从储物袋里取出两只毛靴,递给张秀才,让他换上。

    一行人迎着风雪往前走,一路经过了三个县城。

    第一个县叫乌龙县,属于偏远山区,没有设立官府,全凭乡贤宗族自行管理,秩序还算可以。

    有纠纷就找族老主持公道,有人偷窃抓住就毒打一顿,若是有敢抢劫的,更是直接打死。

    街坊邻居互相知根知底,你若是敢坏事,轻则名声败坏社死,重则挨一顿毒打,除非你们家靠山够硬,否则行事之前总要掂量掂量。

    第二个县叫中和县,当地官员还算尽职尽责,百姓安居乐业。

    第三个县就不同了,它叫银杏县,明明也有官府,但却乱的很。

    徐云等人路过一片南瓜田,就看到一群老人结队前来偷南瓜,那简直不叫偷,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明抢。

    老头老太拿着麻袋和菜刀,挑个头大的南瓜砍了就塞进麻袋里,装得满满当当,再放到板车上往家里运。

    瓜农带着妻儿过来劝阻,那些老人就往地上一躺,大喊大叫乱嚷嚷,说瓜农打老人。

    兰茜惊道:

    “这些老人在干啥,明抢还碰瓷?”

    如此丑相王迪都看不下去,啐道:

    “呸,倚老卖老的东西!”

    瓜农势单力薄,又不敢伤了这些老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种的南瓜被抢走,一家人坐在瓜田里号啕大哭。

    徐云哪能惯着这些老混蛋,当即大喝一声:

    “放下东西给我滚,否则别怪我下手打断你们狗腿!”

    声如洪钟震得老头老太们耳朵嗡嗡响,他们回过头来看着徐云,目光不善的说道:

    “你管什么闲事?你敢打我们,就不怕彭县令把你抓进大牢?”

    徐云也不知道他们为何有恃无恐,更懒得跟他们废话,当即变出一根鞭子,扬起手臂就抽打过去。

    “我是外地人,可不怕你们的狗屁彭县令!”

    徐云将鞭子舞得啪啪响,打得这些老人嗷嗷直叫。

    “哎哟,哎哟,你真敢打啊!”

    “哼,你给我等着,我们一定会报官抓你!”

    老头老太被鞭子打得不轻,丢下一袋袋南瓜,抱着头跑掉了。

    赶走了这些老不羞,徐云便带着众人向县城走去。

    路上看到一个菜农拉着一车白菜往集市上赶,半路上车轮陷在泥坑里拉不出来,后面的行人非但没有上来帮忙,反而趁机拥上来,眨眼就把车上的菜都抢光了,让菜农欲哭无泪。

    这一幕看得徐云眉头扭曲脸色异样,一向波澜不惊的他此时也忍不住吐槽道:

    “银杏县是吧,还真是块风水宝地啊!”

    他捡起地上被踩坏的几颗白菜,递给菜农五两银子,说:

    “这几颗白菜我买了。”

    没有理会菜农讶异的目光,徐云带着众人头也不回继续往前走。

    兰茜仍然愤愤不平:

    “这个地方的人怎么都这样啊,风气也太坏了吧!”

    张秀才叹了口气说:

    “哎,据我所知银杏县以前不是这样的,我朋友宋杰就是这个县的人,他或许知道一些缘由吧。”

    张秀才带着徐云等人去县城找宋杰,这宋杰是一名老状师,也有秀才功名,张秀才就是跟他学的打官司。

    众人进了县城,来到宋杰家中。

    宋杰是个不惑之年的状师,四十多岁,正从中年迈入老年。

    他热情接待了徐云等人,泡好茶后又吩咐后院准备酒席,要盛情款待。

    徐云看他家也不是很富裕,就取了一些酒肉食物,又拿出几个大南瓜和烂白菜,让后厨一并弄了。

    宋杰好奇道:

    “这是?”

    徐云拿出的有牛肉和鹿肉,酒也是好酒,就是这几颗烂白菜有些与众不同。

    “路上得来的。”

    徐云把路上的见闻给宋杰讲了一遍。

    张秀才问他:

    “宋兄,你世居于此,可知这银杏县何时变成了这般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