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 » 第29章科举取士新方案!

第29章科举取士新方案!

    “最大的问题?!”

    “自然是区域不平均。”

    “虽然是从天下南北各地都招来考生,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被那些江南贵族垄断。”

    “陛下不想看到这个局面,所以才会如此停止。”

    朱棣说道。

    “那没有解决办法吗?”

    周羽又问。

    “解决办法?”

    “那只能尽快改善北方的经济,让北方人从当年蒙古的压榨之中恢复过来。”

    “恢复经济,起码就得十年的时间。”

    “饮暖之后,自然开始有求学的追求,到时北方自然就不缺少教化才华出众的考生了。”

    “如此下来,起码十五年的时间吧。”

    “所以陛下也只有一种暂停科举的办法。”

    朱棣马上把其中的苦衷给说了出来。

    从他的逻辑出发,确实是需要停止,不得不停止。

    毕竟要想让科举公平,只能是在北方的经济发展起来后。

    那就得等十五年以上时间了,现在自然是不得不要停止。

    “所以啊,你们还是被公平给误导了。”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公平吗?”

    周口周羽马上反驳道。

    他知道,朱元璋如此做,是为了公平。

    “公平的坏处,就是导致效率的被破坏。”

    “这个世界上,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

    “想等到十五年后,再公平科举,到时,依然不可能。”

    这些话,让朱棣听得一愣一愣的。

    公平,竟然是与效率相对立的?

    这让他有些不大明白。

    ……

    而此时的二楼。

    朱元璋听到这个结论,不由身子为之一震。

    公平,将会破坏效率。

    如此一言,直接道破了朱元璋所面临的尴尬境地。

    确实,他立国以来,的确是想要为天下万民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

    可是为了这个公平,他付出的代价太多了。

    甚至都已经完全影响了大明了行政,影响了大明的效率。

    之前大肆杀贪官,就让大明的行政,受到严重影响。

    当时朱元璋还觉得不解。

    如今听到周羽的总结,他才明白,这是完全必然的。

    “公平,与效率对立。”

    “实在是对了。”

    “看来,有时候,为了效率,也不得不放弃公平了。”

    朱元璋似懂非懂地说道。

    而朱标,则是更加疑惑了。

    他所追求的,向来都是要公平与效率兼得。

    如今告诉他,二者不可兼得,这让他如何可以接受?

    ……

    酒楼门口。

    “那为了效率,就一定放弃公平了吗?周先生?”

    朱棣觉得更加不解了。

    其他他觉得,这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因噎废食,舍近求远。

    但是他又不敢直接说出来自己的担心。

    “放弃绝对的公平,追求相当的公平。”

    “比如,既然南北科举存在巨大差异。”

    “那为何就不可以以南北区别,分别取士。”

    “以人为的限制,把南北比例控制在某个理想的位置,不就可以了?”

    最后周羽,便提醒地说道。

    其实,他的这办法,和后世的倒是有一些相同之处。

    一些学校的招生,那不同地区的分配名额,确实是不一样的。

    虽然被人诟病太多,但是从某种角度,也保证了一些公平。

    只不过,等全国的经济都发展了起来之后,就必须要废除了。

    不然就会严重影响天下学士的公平。

    “根据南北,分别取士?”

    朱棣明显还是不明白。

    周羽便给他举了一个例子说道。

    “比如,朝廷完全可以提前定下一个名额。”

    “若是取士一百人。”

    “如今大明人口,南多北少,那就可以按照四六比来取士。”

    “其中的四成,从北方取,六成从南方取,当然,直接五五分也不是不可。”

    “甚至,还可以更细一些,不同道府,分配不同的名额。”

    “北平府,分八个名额。”

    “山东府,分十个名额。“

    “如此,不就可以保证,朝廷的取士是从天下各处选拔出来的名额了。”

    通过了这个例子,朱棣终于明白了一些。

    原来,按照分成来收取士人,是这个意思。

    从结果为导向,直接规定每个道府的取士比例。

    那么自然就可以达到朱元璋所想要的某种公平。

    朱元璋不正是想要一个结果吗?

    这个结果就是,要天下士人,都是从天下各处取来的。

    而不是只集中于某个地方,那就完全失去了科举的初心了。

    但是想要实现这种公平,需要先发展个十几年。

    那这十几年不举行科举,朝廷自然会减少不少的人才。

    也会有大批的才子,因此而受到了埋没了。

    而周羽的这个方式,直接从结果为导向。

    一步到位,就直接把从不同地方的结果给完成了。

    “这样做,怕是不太好吧。”

    朱棣明白了之后,马上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他总感觉,这是一种强行的公平。

    “那有一些士人,如果是专门到名额多的地方去参加呢?”

    他又问道。

    “你以为户部统计天下人的户籍地,只是一个摆设吗?”

    “那些士人,自然是必须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进行科举了。”

    “他们想要作弊,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周羽回答说道。

    “那,如此所招到的人,会不会能力太过于欠缺?”

    “毕竟有些北方的百姓,尚且还吃不饭饱,强行给他们几个名额。”

    “怕是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啊。。”

    朱棣又是担心地说道。

    如果强行达到了某种公平。

    但是他所要的人才,依然还是不是满意的。

    那就舍本逐末了。

    “你以为,就算是绝对按照成绩来取士,他们就有能力了?”

    “当然,这属于是下一个问题,现在还不急着来讨论。”

    周羽又是回答道。

    他的这个反问,直接就是一个绝杀。

    因为确实是如此,即使是完全按照成绩来取士,那么他们大明所招到的那些进士,能力也不为朱元璋所满意。

    甚至那些才子又觉得自己诗做的好就行了,看不惯朝廷的一些制度。

    实在是让朱元璋觉得生气。

    “先生,我明白了。”

    “确实,这种公平,似乎也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坏处。”

    “毕竟那些人进入朝廷后,依然还是要从头学起。”

    朱棣也是无奈一笑。

    觉得按照不同的道府进行取士,倒不也是不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