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 » 第16章你搁这九族消消乐呢?

第16章你搁这九族消消乐呢?

    酒楼门口。

    朱棣同样是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周先生,我听说海外的岛也不少,那如何去找?”

    “蠢货!”

    他的问题还没有问完。

    就立刻又挨了周羽的当头一骂。

    这一骂,让楼上的朱元璋和朱标也是相当羞愧。

    感觉周羽是在骂他二人似的

    “一看你就没有好好复习!”

    “我给你的地图,好好看了吗?”

    周羽又批评道。

    “我……看了。”

    “但,没有完全看懂。”

    朱棣不好意思地说着。

    “那张地图上面,我已经在高丽附近的海域标记了几个小岛。”

    “里面,正是那些匠人后人的藏身之所。”

    周羽直接揭晓了答案。

    其实,这之所以知道这个,还是因为后世所看到的一个新闻。

    在高丽的海域小岛,发现了很多考古遗迹。

    里面正是藏着这些匠人的珍贵航海资料。

    不过,这岛上的人已经灭绝了。

    是死在了百年后的壬辰倭乱,

    那些倭寇也相当需要这些资料,可是他们不识货。

    把这些匠人都杀了,也没有发现那些宝贝。

    一直到了现代,才重见天日。

    这也是一个遗憾。

    如果能早就把这些东西给利用了,那或许也会改变东亚的格局。

    “周先生,是我愚钝,竟然没有看懂。”

    朱棣终于领悟了周羽的用意。

    便林叔好自责地说道。

    ……

    二楼。

    “那地图,竟然还有这些信息,咱疏忽了呀。”

    “老大,快记下来!”

    朱元璋当即吩咐了一声。

    他上次看那地图,也仅仅只是注意到了山地上面的路线图。

    谁能想到,在海外的岛屿,还有这些细节。

    “等咱回去,还得再好好研究地图啊。”

    ……

    酒楼门口。

    “先生,今天讲什么?今天接着讲,抑制兼并。”

    “上次讲的,是扩张之法。”

    “今天就讲,内政之法。”

    周羽提示了一下。

    “内政,要怎么抑制兼并?”

    “那就用法律!谁敢收买百姓的土地,就处以极刑!把他的土地给没收了!”

    朱棣恨然道。

    他听说过很多圈占土地的事情。

    特别是元朝刚刚建立的时候。

    那些蒙古人,恨不得要把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必成他们的牧场。

    贵族们来到田庄,马匹圈到哪里,就占领哪里的土地。

    到了元末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的北方田地被破坏。

    “那如何制定法律?”

    周羽又问道。

    “定法律还不简单?!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朱棣不以为然地说道。

    在他看来,作为统治者,打仗是需要战术和战略的,但是法律这些东西,随手的事情。

    “比如,买了一亩土地,就打二十大板,十亩土地,就五十大板。”

    “百亩土地,扒皮实草,千亩土地,就诛连九族!”

    “千亩以上的,还是九族!”

    朱棣自信地说道。

    他所接触的法律,就是他父亲对于贪官的严惩。

    反正是怎么来历,就怎么来。

    所以他对于法律的理解,相当朴素。

    不过就是对各种酷刑的叠加罢了。

    怪不得这个人,后来能想到“诛十族”这种创新的东西。

    “你搁这九族消消乐呢?”

    “你这是在定法律,还是在定酷刑?”

    周羽吐槽地说道。

    这种思想很危险。

    “看来,以后我得专门再给你开个法律课了。”

    “罗翔讲法律,有没有听过?”

    周羽又说道。

    他倒是真的有这个想法。

    毕竟自己在现代的时候,几乎看了罗翔合集。

    罗翔与张三的相爱相杀,他也相当熟悉。

    “好呀,以后有机会,专门听周先生讲讲律法!”

    朱棣也是期待地点点头。

    而周羽,又开始郑重地上课道。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他是用来托底的。”

    “如果万事求诸于法律,那就落了下乘。”

    “抑制兼并,也不是立个法,就万事大吉了。”

    “先生之言,发人深省啊。”

    ……

    二楼。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精辟啊。”

    朱元璋也突然觉得,这话听得振聋发聩。

    只会让百姓生活在恐惧当中。

    这还是自己当初起义的初心吗?

    “所以,就得需要道德来管理百姓啊。”

    “儒家礼仪,他可以更加深层次地纠正百姓的行为。”

    朱标相当赞同地说道。

    他学习于儒家大儒,平素以来,就不喜欢自己父亲严苛法律的作风。

    只有用礼法约束世人,才能更加有力地规范百姓。

    “虽然如此,礼仪强调多了,只会产生更多的伪君子。”

    “所以周羽才说,要用法律做底线。”

    ……

    “兼并的矛盾,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矛盾?”

    周羽又暗示道。

    朱棣思考起来。

    “导致国家和百姓的矛盾,逼得百姓要起义了。”

    “为何起义?”

    “当然是过不下去了!”

    “他们没有土地!”

    “那么没有土地者,为何还要交税呢?”

    周羽问道。

    “税不正是这样来的?”

    “有多少人,就得交多少税!!”

    “不然国家的财政可就不够了。”

    朱棣脱口而出。

    而被这一问,他突然也开始觉得,原本这些看似有道理的规矩,似乎也变得不合理了。

    是啊!

    我都没有土地了,凭什么还要交税?!

    还不如做一个乞丐、做一个家奴呢!!

    随着兼并的后期。

    越来越多的百姓无田可耕。

    他们自己都无法养活自己。

    打打短工、做佃农,勉强维持个半饱。

    怎么可能再去交锐呢?

    这确实是逼着百姓造反。

    元末便是如此。

    可是他们还是得按照人数来交税。

    “无地者,似乎又不能交税。”

    “周先生,这似乎陷入到一个怪圈了。”

    “无地者不交税,国家财政要崩。”

    “让无地者交税,他们又是要反。”

    “无论走哪一步,都是死胡同啊。”

    朱棣挠着头,觉得自己陷入到了一个怪圈当中了

    周围都是悬崖绝壁。

    无论向哪走,都是死路一条。

    “一定要有一个选择!”

    “你会选什么!”

    周羽坚持道。

    他就是要逼近朱棣做这个选择。

    只有这样,他才能从中有所领悟。

    “周先生,这……”

    “横竖都是死……”

    “真的没得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