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秦国公 » 第一百零二章 粮食北上

第一百零二章 粮食北上

    十天后,袁凌鳯和白复带着右军两千人坐上了北上京都的运兵船,十艘兵船后面是上百艘粮船,这些千料粮船,带着十几家南商商团的标记,每艘船都带着近万担大米,米不是南稻,而是从南海各国私贩而来的,味道差南稻几分,不过粮食就是粮食,南商用自己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实力,十天时间,一百万担大米,十万匹白布,这些白布是南商搭给袁凌鳯的说白了就是白送的。

    十天时间王百川花掉了六十万两白银,袁凌鳯没有食言,花了比市价高两成的价格买下一百万担大米,南商礼尚往来搭上了十万匹白布,另外还加上了五船南方特产,零零碎碎袁凌鳯没有细点。

    两方都有诚意,而且这一次是大宗的交易,也是南商和袁凌鳯第一次交易,所以袁凌鳯愿意花高价,南商也不会让袁凌鳯吃亏。

    站在码头上,袁凌鳯对着要暂留南方的王百川叮嘱道:“南商初露头角,实力不俗啊。”

    “四家不次于我们王家的商会,十几家稍次的商行,加上近千家各种小商贾,南商实力不是不俗,而是庞大。”王百川意有所指。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将你留在南方的原因,我总觉得北方不会总是小打小闹,所以这股庞大的势力不说为圣上牢牢地抓到手里面,也要明确的支持圣上。这件事情也只有我们镇武司可以出面,武公公没走,有什么事情你和他多商议。我们是内廷的人,说的简单点,就是皇帝的家臣,大明南方不能乱。”袁凌鳯稍微解释了一下。

    王百川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怎么做了,西川王家不会参与南商之事。”

    袁凌鳯这么说也是无奈,南商势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般庞大的势力,任谁抓到手里,都有颠覆国体的可能,袁凌鳯不敢抓,王百川就更不敢了,恰巧武斌南下,交给他暂时算是稳妥之举,不过之后崇祯会派谁来,袁凌鳯就不知道了。可能是内府的人,也可能是浣衣局那些老太监,老供奉了。

    “三百万担分为三次送于北方,两个月后,我会抽身此事。”王百川对着袁凌鳯说道,看到王百川眼中的祈求。

    袁凌鳯点了点头说道:“我等你回来。”

    袁凌鳯和王百川相视一笑,白复这会儿走了过来,对着袁凌鳯说道:“镇抚,右军全部上船待命,请下令北上。”

    “拜托了。”袁凌鳯拍拍王百川的肩膀,转身对着白复说道:“传我将令,北上。”

    王百川目送着袁凌鳯上船,看着一艘艘船开出码头,当最后一艘船的影子消失于水天一线间,王百川对着东子说道:“走吧,明天第二批粮食陆陆续续就要到了,我今晚要去见一下武公公。”

    袁凌鳯带着白复和右军北上,将亲兵和老卒二百人留给了王百川。

    虽然王百川有着东镇抚司的保护,但是毕竟没有自己人用着方便。

    对于袁凌鳯将亲兵留下的行为王百川没有多想,但是东子却忘不了袁凌鳯的嘱咐。

    “记录与王百川所有来往的人,说的话。两个月之后,王百川必须北上,记住必须北上。”东子忘不了袁凌鳯说这句话时严肃的神色。

    站在船头的袁凌鳯看着南边,嘴里轻叹:“百川,希望王家不要做傻事。”

    商人追逐利益,王百川虽然是一个锦衣卫千户,但是他却不纯粹是一个军人,王百川掌管后军大营,打理的井井有条,但是却有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西镇武司的后勤被西川王家垄断了。

    平常袁凌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生意给谁不是做,但是这一次所有带着皇家身份的人,任何人都不能将自己家族的势力带进去,这是袁凌鳯的底线,官商勾结,那是国之不幸,所以东子和亲军被留下来。

    王百川不是傻子,袁凌鳯为什么最后和自己说了那样一番话,他都明白,西镇武司五军,袁朱白秦四人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白复和朱临昭为了增加战力,将亲族安排进去,是得到袁凌鳯首肯的,秦长武天生的军人,不会去想这些,袁凌鳯更不用说了,西镇武司至今为止除了袁凌鳯,关中袁氏没有一人。

    只有自己做的有些过了,不说别的,西镇武司的吃穿用度全部是西川王家包办了,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而是袁凌鳯将后军交给了自己,王家涉入的太深了。

    不说别的市面上王家原本只是做生意,现在竟然开始插足钢铁生意,袁凌鳯当初和自己说的很清楚,这个生意只是借王家的渠道,王家商会的人不允许插手,袁凌鳯手上不是没有人用,这次带着整天忙碌的自己南下就是在敲打自己。

    王百川忘不了,自己南下之前,将这些告诉自己的父亲,惹得父亲大怒,从来没有打过自己的父亲,第一次动手打了自己一个耳光。

    “愚蠢,要不是你有个好兄弟,及时提醒,我们王家怕是要遭受一番磨难了,以后安安心心做你的后军千户,京都的生意我亲自接手,京都商行的人全部调换。”王父说过的话就是决定。

    只是王百川有些不理解其中的缘故。

    望着不解的儿子。王父提醒着说道:“为父虽然不是军伍之人,但是也知道军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心和后勤,袁凌鳯将后勤交给你了,人心就不能再交给你了,明白吗?这也是袁凌鳯和你同生共死,有兄弟之情,不然你去别人帐下这么做试一试,你身上家里的影子太重了,所以你以后要和家中剥离开来,要么老老实实做你的千户,要么辞官做你的商人。”

    最终王百川选择了从军,这样意味着王百川放弃京都商会的经营权利。

    有舍便有得,王百川晓得其中的厉害。

    袁凌鳯身在北上的船上,但是他十天前给崇祯帝的信件这会儿已经到了崇祯的桌上。

    “好,好,好啊。”崇祯看完信件连声喊好。

    走到偏殿中,脱下靴子,走在铺满偏殿的舆图上,崇祯走到舆图的应天府上,跺了一下脚,嘴里痛快地说道:“南商,好一个南商。”

    崇祯帝登基十八载了,除了魏党,却涌出了东林党,国内四处动乱,扫平了动乱,哈密之战,北援之战,两战大胜,国内稍安,大明终于可以抽出精力对外了,现在袁凌鳯带来南商的善意和支持,有此大势,就能压制住逐渐冒头的大姓大族了。

    夜里,崇祯帝到了周皇后寝宫,周后看着比往日来得喜悦的崇祯帝有些不解。

    “哈哈,凌鳯这小子歪打正着这次在南边办了件大事。”崇祯对于周皇后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需要隐瞒的,将袁凌鳯带着自己的好消息分享给周皇后。

    末了还加上了一句话:“你之前从内库中借给袁凌鳯的六十万两白银,这小子在信中说了,双倍奉还,这下你总不能说没有银子了吧,朕的内府这半年已经将今年的银钱用完了,府银压仓底又不能动用,你看?”崇祯说道最后老脸一红。

    “上次宗人令在,银子早给您准备好了,五十万两白银,够您花的了。您要是不怕御史上奏,这一次那一百二十万两白银,臣妾给您凑足一百万两。”周皇后玉指点着崇祯的额头笑着说道。

    “不了,不了,要不了那么多,五十万两足够了,临到秋季,北方草原有点不安稳,兵部不想出兵,朕却想动一动察哈尔,去年承诺的事情他们可还没有给朕办到呢。”崇祯最后一句话显然是很坚决的。

    “好了好了,军国大事就不要给臣妾说了,臣妾只管给您攒银子,怎么花那是您的事情。对了,西川王家进献了两只食铁兽,看着着实讨人喜欢。”周皇后岔开了话题,后宫不得干政,周皇后一直遵守这条规矩。这也是朝廷上下一直很尊重这位皇后的原因,上一次周皇后出面保下袁凌鳯,不管是谁都要给这位品行无失,勤俭良善的皇后一个面子。

    世界的不同和袁凌鳯的小翅膀让这位曾经遵旨自尽的一代贤后没有走上历史的结局。

    “西川王家被袁凌鳯敲打一番了,这倒是懂事了。”崇祯冷哼了一句,显然这几年王家借着皇恩做了不少事情。

    “您就是气性大,王家虽说这几年挣了不少银子,但还不是按规矩来的,再者说了,您内府里面的钱还不是王百川的父亲给您挣下的。您这半年赏赐给大臣们多少东西,您自己把钱花完了,这会儿怎么责怪起他了”周皇后劝慰道。

    崇祯嘿嘿一笑,乐了,说道:“朕以前听说有人得了巨资,花费无算,没有节制,朕还总是很鄙夷这种人,没想到朕现在倒成了这种人了。”

    “您啊,就是嘴硬心软。”周皇后泯着嘴笑道。

    “对了,wwukanshu.co朕有一个想法,朕记得袁凌鳯和太子年龄相仿,年十七,就为一军主将,太子性格敦厚仁德,朝廷的大臣们夸赞有加,不过,太子身为一国储君,这样的性格就不太适合了,所以朕打算让太子出宫历练历练,你是太子的母亲,你觉得怎么样?”崇祯问道。

    “历练历练,知道民间疾苦也是好的,不过您的意思可不仅仅是这样吧。”周皇后反问道。

    崇祯神色有些严肃的说道:“朕初为信王,皇兄将朕留于京都,作为储君培养,最后传位于朕,皇兄英年早逝,雄心壮志无法施展,朕十八年来,励精图治,大明却一日不如一日,现在北方各三布政使联名上奏,今年干旱,恐有灾荒,河南布政使也提及上书提及此事。北方缺粮食,恐怕到了冬初便要北方各地缺粮怕是要有乱子了。今天袁凌鳯来信,押运一百万担大米北上京都,另有三百万担粮食两月时间再送到北方,京都有赋粮,可是四个布政使司手下的粮仓却没有多少了,所以朕打算将这件事情交给太子去做。”

    “这是大事,太子去做是不是有些不妥。”周皇后有些担忧。

    “太子性子沉稳,朕再派人手去帮助他,你大可放心。”崇祯解释了一下。

    不过周皇后却还是有些担心,毕竟太子久居深宫,她有些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