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侠丐张三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江南水患

第一百四十六章 江南水患

    张三到皇宫门口的时候已经是晚饭后了,时间大概是晚上八九点钟。

    门口的队长认识张三,见他过来,主动上前:“见过三贤王!”。

    “我有急事见皇上,你去通报一声!”

    “皇上正在乾阳殿议事,三贤王可直接过去!”显然皇帝应该是之前吩咐过。

    到了乾阳殿,通报过后,有个太监专门把张三接了进去。

    “三郎来了,这么找朕所谓何事啊?”皇帝看到张三,难得的有了笑容。

    “大爷,听说江淮一带水患严重,皇兄要前往赈灾,侄儿也想跟着一起去!”张三直接说明来意。

    “嗯?”皇帝闻言没有说话,而是沉思良久才说道:“哎,也罢,有你跟着朕也放心不少,景桓跟朕多次提议,要去江淮,都被朕否了,江淮水患,自有当地官员处理,不必非要你们过去,水火无情,万一被困在打水之中,万难脱身!”。

    “灾情已经如此严重?”张三又问道。

    这会儿一旁的一位老臣站了出来说道:“三王爷,刚刚接到消息,洪泽湖北岸全线溃决,而且这两日暴雨一直未停!”。

    “蔡相!”张三走上前说道:“可有人去救援?”

    说话的人正是当朝宰相蔡京,被张三这么一问,愣了一下说道:“雨势如此之大,整个江淮都情况不明,如何救援!”。

    “当地百姓想必眼巴巴的等待救援呢吧,我大齐百姓,纵有一线生机也当尽力挽救,为何不探查实情就轻言放弃!”张三看着蔡京说道,他说话很轻,但是在场所有人都听得到,尤其是蔡相,被张三一句话说的后退了三步。

    倒不是被张三的言语惊到了,是张三在不觉中放出了大宗师的气场,蔡京这样的文人受不了。

    “好了,你既然要去,我也放心不少,去把景桓叫来!”皇帝说话间化解了这种尴尬局面,他生怕张三脑袋一热,上去把蔡京给砍了,这才让身边的太监去把楚王叫来。

    “父皇,您这么晚叫孩儿过来,所谓何事?”楚王进来看见张三也在,好奇的问道。

    “你不是要去淮南么,三郎听说了,也要与你同去!”皇帝说道。

    “父皇您答应了?”楚王说道。

    “去吧,去吧,切记不要深入灾区!”皇帝说道。

    “孩儿明日便上路!”

    “让成元跟着你!”

    “多谢父皇!”楚王告退,张三也跟着除了乾阳殿。

    “皇兄你框我啊!”张三这会儿也明白楚王想去淮南,皇帝不准,他就将事情跟靖王说了,靖王不知皇帝不让他去,回去跟张三就说了,然后张三就乖乖的上钩了。

    “三郎侠义心肠,这等事情怎能没有三郎!”楚王笑着说道。

    “明日辰时三刻南城门见!”张三也不多说挥手就回去了。

    回到靖王府,跟靖王交代一声说明天就要出发,靖王特意提醒张三去找一趟宁王,张三立马会意宁王手里财物甚多,自己的小金库估计有不少粮食。

    “三郎你要去淮南是不是不打算带我去?”一身素衣的黎玉凤找到了张三。

    “如今淮南,水患严重,大雨未停,水火无情,我担心你去了会有风险!”张三拉着黎玉凤的手说道。

    “你为国为民,我就不可以么,我不管我要跟你一起去!”

    “这!”张三沉吟良久,这种危险的事情他是真不愿意把黎玉凤带上,但是把她一个人留在王府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三郎,让我跟你去吧!”黎玉凤梨花带雨,可怜兮兮的撒娇道。

    张三最受不了的就是女孩子撒娇,然后就稀里糊涂的同意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三就把牛伯温和介啸天叫了起来,东西昨晚上就收拾的差不多了,这次出发他们一路骑马过去,靖王一大早把宁王请了过来,说孩子们要出去了,让宁王表示一下。

    张三拉着宁王在屋里嘀咕一阵,心满意足的出来了,宁王则是一脸愁苦。

    辰时三刻京城南城门口,楚王带着十几个护卫,张三这边一行五人,加起来二十多人,全都骑着马。

    “三郎,在这里!”楚王比张三要早到一些。

    “咱们现在就出发?”张三看了一圈楚王身边的人,有两个人他认识,除了邵成元还有个赵杰灵,还有几个楚王的贴身侍卫。

    “走!”楚王简单的一句话,二十多人疾驰而去。

    七月底的时候夏天已经过去大半,今年南方梅雨季节十分的长,最近几天雨带才开始往北移动,但是淮南三湖一带已经成为一片沼泽了。

    张三一行人两天那就赶到了淮南,在洪泛区外围,他们找了一处高地,往下看到处都是水,根本就没法过人,这两天虽然雨小了很多,但是还是看不到进去的路,没有办法就先转道去了楚州府。

    楚州知府名为梁德清,这会儿正站在城头看下边官兵阻拦流民呢,看到一队身穿有披甲在身的人骑马过来,知府叫身边一位都统下去看看怎么回事儿。

    没多久那位都统连拱带爬的跑了过来喊道:“老爷,不好了,楚王和三贤王爷来了!”。

    “楚、三。”梁德清听到这几个字,脸色大变,赶紧招呼道:“快、快,都给我下去接驾!”。

    “微臣梁德清,叩见二位殿下!”梁德清不知道为什么手脚打哆嗦,这两位王爷他是知道的,楚王还好点,听说为人和善,可另一位三贤王可不是个好惹的主,听说他去了一趟秦凤,手持乌龙沉金锏,从总督杀到县令,杀得血流成河。

    “梁大人,我来问你,为何阻拦灾民进城?”楚王质问道。

    “回楚王殿下,不是微臣不放他们进来,实在是城中人满为患,再放不下人了!”梁德清诉苦道。

    “进城!”楚王黑着脸进了城。

    这会儿天还下着小雨,大街上随处可见三五流民,挤在一个房檐下,抱着打包小包的行礼挨着取暖。

    楚王看着城中的情况,知道梁德成没有撒谎,他问道:“城中有多少流民?”。

    “回殿下,这半月来城中不断涌入灾民,如今已有数万之众!”梁德成摊手说道:“如今城里实在是没办法再进人了啊!”。

    “梁大人,城中可有粥棚?”一边的张三转言问道。

    “回三王爷,有的,南北各有一处粥棚,每日发粥八个时辰!”梁德成说道。

    “数万人两个粥棚怕是有不少人吃不上饭呐!”张三说道。

    梁德成又一哆嗦,立马说道:“三王爷有所不知,这楚州城余粮...”。

    梁德成还话说一半被张三抬手止住了,听他这意思,肯定是所剩余粮不多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说不定会引起骚乱。

    梁德成也知道自己差点说漏嘴,立马伸手捂住了嘴巴。

    几人到了楚州府衙,梁德成才说道:“不瞒二位殿下,如今楚州粮库里剩下的粮食不出三日就要断顿,微臣也是没有办法!”。

    楚王听了没后回他,而是转头问身边的邵成元:“吴大人的粮车什么时候能到?”。

    楚王来之前,内阁和朝中各部给了他特权,户部尚书吴醒昶特意给他拨了十万担粮食,跟着他一起南下,他们骑马走的快,后边的粮队要先调兵、调车、调粮食才能拉过来。

    “根据行程算,他们应该在五日后到达楚州。”邵成元说道。

    “能否先用轻骑运一部分过来?”楚王说道。

    “我这就给吴大人传信!”邵成元说完出去了。

    “如此多的灾民,梁大人可有什么对策?”楚王问道。

    “回楚王殿下,微臣已经将城中所有的守卫衙役捕快,都派了出去,维持城内治安,入城之人一律不得打扰当地百姓,如游...”梁德清开始给众人讲起了他的救灾实践,听着还挺有成就感。

    “都是些手无寸铁的流民,你打压他们有什么用!”张三打断了梁德清的讲话。

    “这,这,流民这么多,容易生事啊!”梁德清又哆嗦了。

    “你饿极了你也生事儿!”张三说道。

    “三郎可有什么好办法?”楚王问道。

    “现在城中粮食什么价格?”张三没有直接回答楚王,而是问起了粮食价格。

    “如今各大粮行开业的不多,一斗米大约二百六到二百八十钱!”

    “翻了三倍都不止!”张三气的一甩袍袖,一声低沉的龙吟响起,吓得梁德清差点没跪下,他说道:“你去找粮行就说朝廷以八十钱的价格收三天的口粮,让你那些个维护治安的人把流民都给我带到城外去,我看城南有片树林,让灾民去砍树搭棚,没有工钱,一天管两顿饭,把粥棚也拉过去,现场熬粥,上工的两顿,不上工的一顿,优先保证工人吃饱!”。

    “三王爷,这粮食价格相差甚大,恐怕商户不肯啊!”

    “平时六七十钱的稻米,他们卖近三百,你不去管,你要那些兵干什么,抓灾民么,你的大牢放得下呢么多人么?”张三说话声音不大,但是梁德清听得双腿打颤。

    “我这就去办,我这就去办!”梁德清转身快步走出了知府衙门。

    “三郎还是你有办法,你说这梁德清为什么这么怕你,你与他相识?”楚王看到梁德清的表现,不由得疑惑。

    “我与他第一次见面,不知是何愿意。”张三也很纳闷,为什么梁德清这么惧怕自己。

    “我倒是知道点原因!”一旁的赵杰灵说道:“自从三王爷去秦凤杀了一批官员,朝中官员大多视三王爷为煞星,我想像梁大人这样的人,三王爷应该能碰到不少。”。

    “还有这种事情,看来三郎你的名声不好啊!”楚王调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