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万道天经 » 第十六章 大军围城

第十六章 大军围城

    清晨,天还没亮,李云盘膝坐在床上,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中透露着兴奋的神奇色。

    “原来是这样。”

    看了一夜基础的修炼知识,李云可谓是茅塞顿开,前几次种种碰壁的事也终于有了解释。

    “天地间漂浮着无数的灵气,而这些灵气又有属性之分,大体是由金,木,水,火,土,无属性,六中灵气组成。”

    “在一些特殊的地方还会有风,雷电,等一些特殊的属性灵气。”

    “如月儿这般的,在火属性灵气充溢的地方修炼会事半功倍。”

    “而修士吸收灵气纳入丹田,炼化以后才能使用,未经炼化的灵气等于是无主之物,可以对敌使用,但是一旦进入身体就会不分敌我,对身体造成破坏。”

    “《万道天经》是属于所有灵气都可以吸收的功法,但是要经过丹田的炼化,现在我丹田破碎,无法炼化灵气为己用,这才导致我开辟经脉失败。”

    “修炼一途,当真是浩瀚如海,我以前太过于自信了,现在看来,创造功法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我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来推演功法,这一次不能在冒失了,要不然那天死了都没地说理去。”

    天地漂浮的灵气属于无主,而经过丹田炼化的灵气等于是认主状态,认主的灵气会本能的不去伤害它的主人,反而会保护宿主。

    这是无数先贤在还没有修炼体系的时候用生命发现的,经过一代一代演化,才有了修炼体系供后人修炼,让后人少走了无数弯路。

    现如今李云丹田被毁,先贤所给出的道路对李云来说只能是个借鉴的模板,最终的路还是要李云来走。

    “相比之下还是你更容易一些,不用功法就可以吸收灵气化为自己的养分。”

    李云梳理完基础知识之后又看到了那株小草,小草经过这两日灵气的滋养长的越发的晶莹剔透。

    抬手给了小草一道灵气,李云又是一阵感慨。

    “对呀,草木是如何炼化灵气的,它又不会任何功法,甚至连灵智都没有。”

    “传说中有些草木甚至修为比修士还要强大。”

    李云越说越兴奋,好像是又有一片广阔的天地为他打开。

    “现在天还没亮,再看看关于草木类知识。”

    当即意识沉入《万道天经》,甚至都忘了运转功法去滋养肉身。

    一瞬间无数关于草木的知识涌入李云的脑海,整理了一番以后,李云开始一一的观看。

    说是观看,就跟回忆差不多,毕竟都在脑海里了,只需要回忆回忆就能记下,跟普通人比起来,可能普通人只看了个书名,而李云已经把整本书都看完了,这就是《万道天经》的恐怖之处。

    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而李云还沉浸在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之中,直到月儿敲门李云才醒过来。

    出了门,李云还在兴奋,他感觉他离功法完成又近了一步。

    “你今天怎么起那么晚,居然还要我叫你,哼,下次再比我起的还晚,看我怎么收拾你。”

    月儿对李云哼了一声,挥着小粉拳,做了一个凶狠的表情。

    在李云眼里,月儿凶狠的表情就好像小猫咪学***,着实滑稽。

    “一不小心睡过了,对不起月儿姐”

    又有谁会对一个假装生气的小猫咪而生气呢。

    “月儿,又胡说八道。”

    “云儿这两天也累了吧。”

    婶婶先是假装凶了一下月儿,又转头对着李云温情的说道。

    “多谢婶婶关心,可能是伤势还未痊愈,在加上这两日工作,身体有些虚弱,休息两日就好了。”

    李云可不敢告诉他们自己是因为创造功法的事太入迷了,才没注意时间。

    “这两日辛苦你了,等会到了城里,在拿两幅汤药巩固一下。”

    听到汤药,李云表情有些不自在的看了看月儿,又想起了自己昏迷的时候月儿给自己喂药的那一幕,李云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多谢婶婶。”

    “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快去洗把脸吃饭了。”

    没办法,一个人撒谎总要承受谎言所带来的后果,谁让李云明明好了还说身体没有痊愈呢。

    洗漱完毕,老李外出也回来了,说是已经联系好了村民,吃过早饭大家一起出发。

    早饭过后,一大堆人马,拖家带口,浩浩荡荡的前往县城。

    领头的是上次来通知老李的那个人,只听老李叫他“猴子”,真实名字不知道。

    具老李说,当初“猴子”来到小芒村的时候,身材瘦小如猴子,大家开玩笑似的就以猴子称呼,起初他还不乐意,慢慢的发现改变不了,也就接受了这个称呼,这一叫就是几十年。

    就连收购茶叶的城里商贾也是“猴子”联系到的。

    一堆人,每家都有一辆牛车,车上托着两大筐茶叶,留下一点点空间供女眷乘坐,而男人则都是徒步行走。

    不只是老李一家都去了,好几户都是全家出动,有七八岁的孩子,也有如“猴子”这般一个人的。

    早晨出发的,到了城里已经临近中午了。

    城楼有数十米高,透露着古朴而又厚重的气息,上面站着几个士兵,每个人身上都穿着兵服,手持一把长矛,稳稳立于城墙之上,一动不动。

    城门上方的墙壁上写着“渭河县”三个字,李云一眼就看出了这是华夏的文字,城楼下还有着士兵把守。

    “猴子”上前跟守城的士兵说了两句,然后只见“猴子一挥手大家就浩浩荡荡的进入城内。”

    一般情况下这种人数众多的队伍是不准进城的,但是经过了几年的时间,守城的也知道了附近有个给城里商贾送茶的村子,再加上“猴子”又给了“茶水钱”自然而然也就畅通无阻。

    来到城内,直接就奔了商贾的后门,管家一副高人一等的嘴脸,不耐烦的收了茶叶,给了钱之后就没在多说一句话,看来也是看不起这些村里的人。

    这一切李云都看在眼里,不仅感叹贫民的地位。

    大家按照产量分了钱财之后,拖家带口的就选择在城里转转,有的就直接买点东西回去了,大家各走各的。

    “走吧,都中午了,我们先去吃点东西去。”

    老李对着大家说道。

    “耶,又可以吃好吃的了,阿爹真好。”

    “你这丫头。大庭广众之下成何体统。”

    月儿给了老李一个大大的抱抱,老李无奈的教训了一下月儿,月儿只是呵呵一笑,不以为意,对此老李更加无奈了。

    一行四人牵着牛,来到了一个地摊面前,拴好牛以后找了一个桌子坐下。

    地摊老板应该是一对夫妇,年纪约莫有五十岁了,仍然还在摆摊。

    “老板。来四碗“谷雨汤”。”

    “好嘞。”

    老李熟练的点了四碗汤,看来不是第一次来这里吃了。

    不一会四碗汤就端了上来。

    “傻子,我……跟你说,这家的……“谷雨汤”可好喝了,我每次……来城里……阿爹都带我喝,你快……尝尝,呼……。”

    月儿一边跟李云说着话,嘴里都没停下吃。

    “呵呵,慢点吃,别烫着,云儿,你也吃。”

    婶婶微笑着说道。

    “嗯”

    李云应了一声,低头看着碗里的汤,闻着好像是肉汤,里面有一颗颗托着长长尾巴的白色东西,像是小蝌蚪,又像雨滴落下一样,怪不得要叫谷雨汤。

    李云轻轻喝了一口,觉得味道确实还不错,但是跟华夏一比还是差点,毕竟调味料都少了许多。

    吃完饭几人又去逛了一下闹市,买了一下生活用的东西,又到布坊给月儿订了一件衣服。

    本来要给李云订一套,被李云给拒绝了。

    临走之际,又去了一趟药店,给李云抓药。

    当听到去药店抓药李云表情就有些不自在,不让老李抓药,老李脸色一黑说了一句:年轻人,身体要紧。

    李云无奈。他只是随便找了个理由而已,没想到还真要破费抓几副药,但是李云又没办法拒绝,只好跟着去了药店。

    老李领着大家去了一个清风堂的地方,说是给李云看病的大夫就是这里的。

    李云跟着进了药店,因为到了中午了,药店里这会没什么人,仅有两个学徒在。

    老李让学徒给大夫喊了出来,让大夫给李云把了把脉,这一套流程李云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跟华夏老中医,一模一样。

    把脉时候李云四处张望,看到一面墙壁上还挂着虎皮,鹿角,龟甲一类的东西,连东西都差不多,李云一瞬间都觉得自己回到华夏了。

    “身体已经没什么大碍了,只是肩膀处有些淤堵,抓两幅药,喝完就好了。”

    大夫把完脉对着老李说道

    “麻烦大夫了。”

    老李对着大夫抱拳行了一礼。

    李云听完大夫说的话整个人都惊呆了,他肩膀怎么回事他自己心里清楚,这个老头,头发花白,没想到医术这么厉害,看的这么准。

    抓了两副药,几人就准备回去,没想到,刚出城门口,就只见一个骑着一头红棕马,手上高举着一面三角小旗,旗中间写着一个战字,身上隐隐透露着萧杀的气息,这是只有在战场上杀过人,经历过战场的洗礼才会有的气息,此刻士兵策马狂奔而来,嘴里还喊着什么,到的跟前才听清他喊的什么。

    “吁……”

    “战将军率军来到,快开城门”

    一般情况下大家走的都是偏门,唯有战事才会打开主城门。

    城门守卫虽说不是那种上过战场的,但也不会被其三言两语就打开城门的。

    “不知是哪位战将军,可否容我等禀报一番。”

    “混账,误了我家将军的事,小心你的脑袋。”

    士兵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拿旗指着守城的士兵,一脸的愤怒。

    两名守城的士兵虽然被吓的不轻,但还是不敢轻易打开城门,他门心里明白,不开门不一定会死,但一旦城门打开,进来的是敌人的话,他们必死无疑。

    “将军息怒,实在是我们没有收到命命令呀,还望将军体谅我等。”

    “你……”

    传令士兵欲要再次跟守城的士兵理论,远处就传来的阵阵的马蹄声,士兵回头一看,立马一勒缰绳调转马头,向大军奔去。

    只见黑压压的大军,犹如乌云一般向城门压来,把人压的喘不过气来,在里城门五百米的地方,大军停止了前进,原地驻扎。

    数千人的大军,随着一声令下,整齐划一的立在哪里,一动不动,好似一座座雕塑一样。

    守城士兵一见如此多的人马快要来到,吓的赶紧通知城墙的传信兵。

    “快,通知守备大人,有大军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