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全球灾变:我暗中推动科技革命 » 第46章未来的方向

第46章未来的方向

    “降雨持续的第22天,陈远已经出门5天了。”

    “他说水坝那边情况良好,人们也比较有干劲,从那里运来了一批零件。”

    “中午的时候我看到远处的花果园公寓有楼塌了,整座大楼倾斜倚靠在旁边的楼房上,那里之前好像也是一个临时避难所。

    “不知道情况如何了,有没有及时进行撤离。”

    “今天看到直升机通过街区,似乎是在寻找幸存者,不过天实在是太暗了,救援条件也很差。”

    “希望他们能救下一些人。”

    “家里的食物还能撑最多两周,王小朋那边情况还算良好,就是他们那边的油也快烧光了。”

    “陈远说社会机构那边批复了他们修建更多水坝对洪水进行导流,也许能解决电力问题。”

    “不过这样的话,他可能要在那边继续呆几天。”

    “我想其实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搬过去。”

    “毕竟这栋楼确实也挺老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倒。”

    李灵阳合上日记本,忧心仲仲的看向了窗外。

    ......

    “总之,除开水坝那边的人,我们手头上还有231个员工,有一些参加过水坝建设。

    但大部分嘛...就对施工比较没概念了。”

    宋新给陈远传了一份人事简历。

    现在大部分时候都是用文字交谈,省流量,应答快。

    要想打电话或者打视频,那可是要写申请的。

    粗略看了几眼,陈远说道:“没关系,很多工作都不难,如果他们理解不了复杂工作,也可以做体力活。”

    只是陈远记得似乎两周前飞吴公司还有四五百员工,还不算上那些后来加入的,还有先前劳务派遣的。

    现在就只剩下两百多了?

    似乎是知道陈远在想什么,宋新说道:“社会机构调了一批人过去,总之任务比较艰巨,上面也很缺人手。”

    “搞这么大工程,缺青壮年劳力也正常。”陈远没有多数说什么,把图纸抽了过来。

    “下一阶段我想在附近街道修第二条水坝,这样我们就有三栋可用的建筑了。

    我改进了一下水坝,现在的水坝无线输电功率是80KW,有线输电方面基本能满足聚落用电。”

    说着他在图纸上画了个圈。

    然后拍了图片发过去。

    “...而且这样一来,这几栋建筑会呈现包裹飞吴物流园的分布,完全可以当作物流园的第一层分水防护带。”

    宋新闻言一喜:“这样的话...那可就太好了。”

    外部水坝将洪水导向其他街区,物流园就能撑更长时间,更久的维持运作。

    日后被社会机构收编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他可就是社会机构的官方人员了!

    陈远大概清楚宋新的想法,也没说什么。

    宋新是个聪明人,在管理方面有一手。

    或许这家伙的道德水平比较低,但却又不完全低,属于是把灵活底线玩得比较明白。

    相比于现在外面黑暗失联地区里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这绝对算是个好人了。

    让他做自己和社会机构之间的沟通渠道,其实也不错。

    至于为什么选取物流园做核心,当然是因为物流园的建筑设计要求比居民区高很多。

    不然宋新这小子也不会安安稳稳呆那里这么长时间了。

    “但是如果要想维持水坝和园区正常运转,我们可能要想办法加一些人手。”

    宋新想了想:“这个可能有点麻烦,你知道,现在上面正在搞大工程。

    市里倒是应该还有不少幸存者,但是...”

    但是那可不一定是劳动力。

    现代社会是复杂的,分工也非常明确。

    一些人一辈子读书,然后选一个专业,进入社会工作,很可能就一辈子都栽在行业里了。

    土木工程就业人员有限,大多都有安排了,剩下的人能帮多少忙很难说。

    要是救上来几个吃白饭的,那还不如不救。

    不过嘛,陈远自有他的做法。

    【信息栏】已经开放了多个兑换生存点的渠道,制造无人机和蜂巢柜或许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但上交一些有机质、食物、零件却并不难做到。

    只要有人有使用生存点的需求,就说明他有能力与外界沟通。

    需要生存点,就必须按照陈远规定的方式劳动。

    这能帮助陈远筛选出优质幸存者的避难所。

    于是乎,陈远想了想说道:“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受灾前各区的产业情况尝试救助。

    我想从事实业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适应能力应该更强。”

    宋新眉头一挑,陈远说得确实有道理。

    只是宋新自己不算是正儿八经的“实业”从业人员,严格意义上讲物流虽然能算实业,但他本身就是个管理人员,还是个学金融的。

    怎么感觉陈远好像对那些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不是很友善啊。

    想了想,宋新打字道:“可以试一试,毕竟我们现在也算是社会机构的外包人员。”

    拿了好处,还是要适当做点工作的。

    要不是有社会机构拨下来的食物,怕是早就分崩离弃了。

    和宋新确定了施工方案和项目流程后,陈远走向了食堂。

    不过在这时,陈远脚步一顿--

    来了一个大活。

    ......

    江峡大坝,人类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总长度超过两公里,高度接近两百米,年发电量高达1000亿千瓦时,对龙江防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长时间的全球降雨会同时提高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对水坝提出巨大的挑战。

    而大坝增强计划也已经确定了。

    利用大量的碳纤维材料,在大坝内外建立支撑结构,使其变为更加宏伟的超级大坝。

    最终,整个坝体的高度会突破250米,厚度和长度更是成倍增加。

    第一个里程碑式的工作已经在无数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的努力下完成了--

    射频输电阵列,将大坝本身的电力以无线输电的模式传递到数公里之外的指挥和营地。

    这是个非常冒险的举动。

    因为射频输电的软控程序和硬件设计非常复杂,尽管从【信息栏】中得到了相应的设计图纸和设计理念,但实际上,他们是被“教会”使用和制造的,而非自研发的。

    如果...【信息栏】的技术,有一天也消失了,像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一样卡他们脖子怎么办?

    直升机上,看着工程师们确认最后的检查无误,几位白发苍苍的中年人终于是做出了决定。

    毕竟建都建了,要是现在突然说不用了,那不扯淡吗。

    而且,这确实是他们需要的技术。

    更简单的输电手段,更大更稳的大坝,更多的能源。

    “开始按照【信息栏】的指示写入程序吧。”

    得到指示后,现场负责人操作起了电脑,将鼠标移动到了那无处不在的【信息栏】上。

    确认接入【公共服务网络】。

    【确认符合条件的设备接入公共服务网络】

    【正在写入...】

    【正在启动...】

    几分钟后,所有射频发射器同时开始转动,指示灯闪烁起来。

    几秒之后,射频阵列按照设定好的方向,将信号齐齐射向某个方向。

    就像向日葵随着阳光移动一样整齐划一。

    【射频输电阵列运转正常】。

    数公里外的营地,亮起了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