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西游际 » 381狮城脱口

381狮城脱口

    且说猪八戒宽慰了洞中绑缚的众人,九灵元圣却又叫:“小的们,好生在此看守,等我出去拿那两个和尚进来,一发惩治。”

    如此身无披挂,手不拈兵,大开洞门,也不答话,却是把头一摇,左右者八,张口一衔,轻易拿下。就这,他还怕,嘴巴稍微一重,许就咬死了。还得轻放轻拿,洞中把他二人捆了。

    说实话,还记得捆人是怎么捆的么,特别是捆孙猴子这样滑溜的人。可老狮子却没管他,恨道:“你这泼猴,把我那七个儿孙捉了,我今拿住你和尚四个,王子四个,也足以抵得我儿孙之命!小的们,选荆条柳棍来,且打这猴头一顿,与我黄狮孙报报冤仇!”

    孙猴子也不搭话,毕竟这一次比狮驼岭上的大鹏鸟来的都轻易,换句话说,惹不起。可这家伙也不可能怕!确实,以这九头狮子的表现,人家就不是个轻易伤身的,都没有性命之忧,那还需要怕什么怕?更何况荆条柳棍,稍有本事,打在身上那就是个笑话。

    一阵噼里啪啦,照着孙行者专打,沙僧见他这般放水,直接还说了句:“我替他打百十下罢。”

    猪八戒不会想去受这个罪,沙僧却是自观音亲送孙悟空后就撑他,话本也不错,问题是,恨的却不是老沙,就恨他,也还要逼着放他。天昏了,九灵元圣果然叫:“小的们且住,点起灯火来,你们吃些饮食,让我到锦云窝略睡睡去。汝三人都是遭过害的,却用心看守,待明早再打。”

    这一来,却不轻易让孙猴子跑了?若是别个不清楚孙猴子的本事,那也就罢了,可这放水的人比不得其他,明明越是重视,就越是松懈一下,卖破绽让他。这事儿从金角银角,到金翅大鹏,再到这九灵元圣,莫不是如此。

    放了也罢,可那孙猴子不去搬救兵,反而就着功绩,打死小妖,解放起自己人家来。沙僧撑了孙猴子一把,这猴子果不相忘,就先解了。

    可猪八戒却不是这个看法,确实,你就救回了人众,敌得过人家么?抵不过的话,早晚还不是要再次被人家拿下。还记得狮驼城中,猪八戒曾说话,救便要脱根救,很明显,这种方法……

    他也不掩饰,忍不住就大声叫道:“哥哥!我的手脚都捆肿了,倒不来先解放我!”

    这一声,正好惊动九灵元圣,沙僧一听,极其聪明,干脆背贴在廊下站着,白白让他拿下。

    孙猴子呢,只得回转玉华州,却遇土地、城隍全来了,金头揭谛、六丁六甲,一尊土地往前押。

    说来也是孙悟空不争气,自争权换做争功绩之后,就一直不希望别人来帮他,分薄了功绩。可不得已之下,实属无奈,狮驼城、无底洞,他都没有办法。很明显,这九灵元圣也不是他可以应付得了的。

    不一样的却是,此处已是天竺境内,城池管辖,就要求援,他也不知道往哪儿求。

    确实,自观音亲送,火焰山以来,孙猴子就一直断了求援的心,狮驼岭天庭送来援助,那猴头却是直接往西方找的如来大驾。钦法国又有观音指点,本已以为这西方乃是佛门势力范围了,可经过凤仙郡求雨吃了闷亏之下后,那猴头却不敢胡乱找人了。

    可巧的是,土地、城隍,乃是他天庭的“官儿”,揭谛、丁甲,也是他玉帝差下,这不是很明显么,这事儿得往东去。

    果然,那被押的土地说了实话:“那老妖前年下降竹节山。那九曲盘桓洞原是六狮之窝,那六个狮子,自得老妖至此,就都拜为祖翁。祖翁乃是个九头狮子,号为九灵元圣。若得他灭,须去到东极妙岩宫,请他主人公来,方可收伏。他人莫想擒也。”

    孙行者倒也知道这位善事不留名的真“菩萨”,连夜前行,寅时才到东天门,广目天王还笑他:“那厢因你欲为人师,所以惹出这一窝狮子来也。”

    妙岩宫中见太乙救苦天尊,细陈述之下,座下狮子果然走了。这天尊也是一推二五六,就对狮奴道:“那酒是太上老君送的,唤做轮回琼液,你吃了该醉三日不醒。那狮兽今走几日了?”

    这话,好生赖皮,孙猴子却不得不答:“据土地说,他前年下降,到今二三年矣。”

    太乙救苦天尊笑道:“是了,是了!天宫里一日,在凡世就是一年。”其实却是知道孙猴子喜欢嘴里罪人,是以自家先说完了话,再去收服。

    竹节山,救苦天尊直接差了孙猴子引怪,那家伙打进门内,惊醒了老狮子,等他才张口来衔,就赶紧跳出洞外。果然主人见面就服,狮奴抓住项毛,就用拳打。说实话,刘备摔阿斗,自家妈妈打自家娃,这就是让孙猴子说不上话。

    太乙救苦天尊乘此搭鞍上马,话不多说,很干脆的走了。

    这一位不声不响,孙猴子拿不住人家性子,赶紧往空称谢了,这才亲入洞中,先解玉华王,次解唐三藏、猪八戒、沙僧并三王子。一番搜查,照旧烧了,发放众神,猪八戒、沙僧使法,把玉华王父子背回城中。

    只有他,搀着唐僧,路回当下,渐晚方至,斋筵叙话……

    眼看新打造的金箍棒有千斤,九齿钯与降妖杖各有八百斤,兵器成则授徒成,孙行者三人在唐僧的鞭策下快传武艺,莫误行程。当时收徒,本就是兴之所至,取经团时间紧迫,哪里教得了许多。

    这不,天开后四万七千零四十年,六百五十三年,乘着那三个小王子在数日间操演精熟,攻退有方,紧慢有法,学了七十二道解数后,取经团再次西行上路。

    不是老和尚动催,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自六百三十九年以来,已经历尽十四个秋冬,实在是心里着急。可自家徒弟们都不过什么节日的,哪里懂得这些,只顾自己高兴,压根儿没把师父的事情放在心里。若不是唐和尚催问,也不知会教到什么时候。

    唐僧急,孙猴子却少看繁华,好为人师,哪里晓得人家的心思。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师徒四人心有间隙,老和尚一路鞭马疾行,只五六日间,幸又见一座城池。

    正所谓望山跑死马,一众走过几条巷口,还不到城,却见一座山门,门上有“慈云寺”三字。唐僧一看,道:“此处略进去歇歇马,打一个斋如何?”三藏法师不是不想进城,可自家徒弟们甚是吓人,还是不要进城安歇为上。反而是寺庙,正为出家人安身之所,非常合情合理,也更合适。

    别个都不搭话,唯有那孙行者道:“好,好!”

    往常遇上这事儿吧,最开心的自然是猪八戒。可这一次一路疾行,师徒有隙,虽有人家,却压根儿没怎么化斋。是以哥儿仨都不敢轻易去触自家师父的霉头,一路遮脸,把脸嘴的丑,紧守。

    寺庙虽在城外,可架势却不小,也是巧,正好有小和尚来问:“老师何来?”

    唐僧确实有一副得道高僧的样子,答道:“弟子中华唐朝来者。”岂料那和尚即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搀起道:“院主何为行此大礼?”

    那和尚合掌道:“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才见老师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