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道医艾修远 »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程宁道:“我想学点中医,该从哪里入手,要不现在反正也没事干,你跟我讲讲中医的基础知识呗,免得我像一只无头苍蝇乱撞。”

    艾修远脑海里有老艾灌注的大量中医知识,免去了他读书之苦,而他专业是现代医学,这段时间他一直思索着将两者融合,有了些心得,侃侃而谈道:“先搞清楚阴阳五行基本理论。我前一段时间跟你讲过要用函数思维去理解。理解了阴阳五行再找中医药大学的教科书《中医基础学》,有了基础就可以读《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这两部书是正宗医家所写的,贴近实战。除此之外《难经》、《神农本草经》也要读。读完之四本书,基本上算得上了解了中医。”

    程宁道:“那《黄帝内经》呢?我听说《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名著之首,你怎么不推荐?”

    “《黄帝内经》太深奥了,没到一定境界是读不懂的。你不要觉得中医好像就那么几本书,其实那只是浮在水面冰山的一角。

    中医也分很多流派的,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目前中医大致有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汇通派还有火神派。每一派治病原则也不一样。

    伤寒学派是以《伤寒杂病论》为核心展开的,又分错简重订、维护旧论和辩证论治三个分支。

    河间学派开派祖师爷是宋金时期的医学家刘完素,他倡导‘火热论’认为风、湿、寒、暑、燥、火六气皆火化,主张用治火邪,后世称寒凉派。这派有名的药方就是银翘散,桑菊饮

    易水派又称内伤派,开山祖师是张元素,这一派主要研究的是脏腑虚损病机,擅以补益法调治内伤病。后来又衍生出补土派,有名的药方就是补中益气汤。

    攻邪派认为病邪作为致病的元凶应当攻伐,强调邪气留则正气伤,邪气去则正气安的道理。利用汗、吐、下三种方法攻邪。开派祖师是张从正。

    丹溪派主张滋阴,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因此主张滋阴降火,这一派的开派祖师朱震亨,号丹溪先生,他是河间派刘完素的三传弟子。

    温补派理论承补土派李东垣,后来张景岳深化,提出了命门藏先天水火,为元阴元阳所居之所,命门之水火为十二脏之化源,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创制左归、右归诸方治疗命门先天水火不足,否定阳常有余的观点大力倡导阴阳相济。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肾是先天之本,男人要补肾等观点就出自这一派。

    温病学派是明末清初出现的,当时瘟疫流行,江浙一带为甚,开派祖师是吴有性,著有《瘟疫论》,后来的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治大纲。

    汇通派又叫中西结合派,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加之中国屡战屡败,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医界思想也变得混乱,唐容川提出‘中西医汇通’的口号,代表人物还有张锡纯,他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你应该听说过。

    火神派主张与丹溪派相反认为阴常有余,阳常不足,强调温扶阳气,擅用附子、干姜、肉桂等辛热的药物。开派祖师是清朝末年的四川名医郑钦安,现代有名的就是李可。”

    “你学的是哪一派?”

    “我学的是道医。”

    “怎么又出来一个道医?”

    “儒道两家对医家都有深厚的影响,像易水派,丹溪派都是受当时理学影响诞生的。

    而道医可以算得上中医的源头《黄帝内经》、《难经》与《神农本草经》是道医写的。也只有道医才最了解活人的身体构造。道医与纯医家最大的区别,是道医以练气为主。后世医家认为练气之说太过虚无缥缈,加以摒弃同时弱化了阴阳五行,不再以阴阳五行为纲领,发展出六经辨证、八纲辨证。

    人体的经络、穴道就是道医最先发现的。道医一辈子都专注练气,治病救人都是偶尔为之,因此名声不显。”

    程宁听了大为震惊笑道:“我靠你连气功都搞出来了,小心让人当骗子给抓起来。”程宁与艾修远同窗四年知道艾修远的性格,很理智,不是那种神神叨叨的人。

    艾修远道:“气功其实非常常见,没有气,你连大小便都解不出来。最突出的现象就是男人在男女之事最后那一瞬间就是由气而发;还有女人怀孕,胎儿气血运能量就是母体提供的,这就是中医治病手段之一的导引术的由来。

    大科学家牛顿晚年一直纠结地球转动的初始动能是谁提供的,最后归结于上帝。婴儿气血初始运转的动能就不用那么纠结,是母亲提供的。因此母亲一些气分上的小毛病往往会遗传给子女,比如便秘、痛经、晕车、高血压,糖尿病、五脏之中不足的毛病,比如母亲肾虚的子女一定肾虚,中医把这种叫先天不足,母亲本来不足,留给子女当然也很少,西医叫做遗传因素。”

    “那你练成气功没有?”

    “差得远,连基础都没有打完。气功不是那么好练的,人在活动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消耗气。知道道家为什么强调清静无为自在吗?”

    “为什么?”

    “为了省气,道家认为: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开口说话,动心思都是非常耗气的。你看道家根本不会像其他宗教那样卖力宣扬,广收信徒,就凭一个词‘缘分’而‘缘分’一词只是敷衍,最终目的就是省气。你信就教,你不信他也不勉强,多说一句话都是浪费气,阻碍修行。就像段子说的,分分钟几百万上下,不会为了一块钱耽误功夫,大部分道家人都是这种心态。

    老子道德经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对于那些下士道家人都是用缘分来敷衍。但凡道士跟你讲缘分不够,其实就是瞧不上你。”

    听了艾修远的讲解程宁摸了摸下巴道:“我说道家怎么这么高冷,原来是这么回事。中医比我想象中要复杂啊。”

    “是复杂,但是比现代医学要简单。中医是以人为本,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什么病邪最终伤害的都是人五脏六腑,只要辨别病邪阴阳属性,伤害的是哪一个脏器,然后针对性下药纠正即可。现代医学是循证医学,要找到确凿的证据才能下药,能致病的因素有千千万万,有时候没等找出来病人就死了。

    比如说爆发流行病,现代医学从检测病毒基因,再到制造出疫苗需要很长时间。这段空窗期现代医学基本没有办法,而中医不用看这些,只要看病毒侵袭的是哪一脏,症状如何马上就可以针对性拿出药方进行对抗,这样可以保住身体强壮的人,遏制疫情的发展。

    中医也不是没有缺点,对于那些身体比较弱,而病邪比较猛的,难以力挽狂澜。比如肺结核以及各种细菌感染,身体强壮的及时就医,中医还是有办法的,但是身体弱拖延时间较长,五脏受损严重,中药的效果就难以发挥。这时候只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才能遏制。不过现代医学作用也就到此为止,后续调养消除后遗症还得中医来。善治病,但是不能养人,这是现代医学的另一个致命弱点。仅仅保住一条命对于患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后遗症比病痛更可怕,更让人生不如死。”

    程宁听了拍了一下艾修肩膀道:“行啊,胖子!没想到你对中医与现代医学优劣势见解这么深刻,我平时在网上看到中医粉就知道说中医好,但是怎么好却说不出来,大部分排斥现代医学,中医黑也是欲将中医除之而后快。”

    艾修远道:“我专业学的是现代医学,现代医学有什么弊病你我心知肚明,肯定比那些不专业的要了解得透彻。至于中医,现代大多数中医依靠的是经验,连最基本的阴阳五行理论都不能掌握透彻,更不用说推进理论发展。其实现在中医就有一个发展的契机。”

    “还记得我跟你讲过的天人合一本质上是一种归纳法吗。现代人口众多,生病的人也是海量的,而医院保留有海量的病历。用阴阳五行为模型,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将病人病症加以归纳,就能极高提升中医理论。中医理论本质就是归纳法,收集的数据越多,精度越高,可惜现代中医只知道抱残守缺,对眼前的宝库视而不见,真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