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颂 » 第九十六章 送父赴边

第九十六章 送父赴边

    这时候,家丁拿来弓箭,李广抻了抻弓弦,接着道:“陛下这才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老夫料定,卫将军此去必获全胜。不过这一切仅作猜测,是否会出意外便是另一回事了,而且那是朝廷的事情,我们还是打猎去吧!”

    两人正要出门,只见守门的家丁急忙地跑进来禀告,说门外来了两个人,正打听李大人的住处。

    什么人会找到这里来呢?

    有急事?

    估计是长安来人,去李府问过去向的。

    灌强立即警觉道:“这个……来者不知是何目的,叔父不妨暂且一避,待小侄前去应付。”

    李广摆了摆手:“人家声言要找老夫,老夫怎么能不见呢?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还是出去见见吧!在你的庄园里,见见总不会出什么意外。”

    “那倒也是。”

    他走过庄园的萧墙,再抬头探看,就见家丁引着两人进来了。

    这不是未央宫的黄门么?

    后面跟着未央宫的禁卫。

    李广赶忙上前作揖道:“咦,公公为何来了?好久不见呐!”

    “恭喜卫尉大人!”

    毕竟当过几年未央宫卫尉,说不认识几个黄门不大可能,特别是这种被皇帝重用的。

    在未央宫的日子里,李广与黄门们相处甚好,他们一直都称李广为李卫尉或李将军。

    一干人来到内庭,黄门便宣达了陛下的旨意。

    灌强听明白了,陛下要起用李广,但是只给了个右北平太守的官职。

    大半辈子操劳,再次启用竟还是做着守边的活,为何不能同卫青一样去打仗呢?

    他愤愤不平,正要说话,却被李广用眼神制止了。

    喝过乡间甘甜的茶水,黄门告诉李广,韩安国在疆场病逝,临终时留下奏疏,推举他担任右北平太守。

    李广一时伤感,禁不住唏嘘不已,韩安国与他相交没有几年,但一见如故,临死之前竟也不忘为他奔劳。

    看着日近中天,黄门起身告辞道:“边关事急,请卫尉大人稍微收拾一下就回京吧!”

    “还收拾什么?这两年老夫闲得骨头架子都要散了,老夫这就随公公回京!”

    灌强急道:“右北平路途遥远,事情也不在这一两天,叔父不妨与公公暂住一天,明日回京不迟。”

    “韩将军对老夫有举荐之恩,如今他为国殉职,陛下要老夫主持他的葬礼,这是一刻也不能耽搁的。贤侄,你还是速备马来吧!”

    灌强见留不住李广,于是请求道:“叔父此去边城,当是建功立业之时。小侄不才,愿随叔父上阵杀敌!”

    “那这庄园……”

    “交给管家看守就是,叔父在这住了两年,家丁们武艺见长,护院看家足矣。

    叔父既然去意已决,就请先行,小侄稍事安排,随后就来!”

    言毕,灌强亲自到马厩去牵来了李广的战马。

    与李广一起出生入死的战马似乎有预感,灌强刚刚解开缰绳,它就直向前院跑去,瞧见李广,它就“啾啾”叫个不停。

    李广的手轻轻地从浓密的马鬃中滑过,深情道:“呵呵!你也闲慌了吧?”

    他翻身上马,一干人飞马向长安方向奔去。

    灌强站在庄头,望着滚滚而去的烟尘,远远地听到李广的声音:“贤侄!记得差人送你叔母回来,还有,老夫在边关等你……”

    三天后,长安城上林苑中。

    傍晚,天色昏沉。

    李敢刚把衣服洗完,正准备挂在篱笆外的树枝上晾一晾,却见不远处哨亭边的昏黄灯火下一个黑影掠过。

    他三下五除二地把衣裳尽数铺开挂好,然后跳下树,眯着眼睛观望。

    可那黑影转瞬即逝,李敢一时之间竟是观察不清了。

    黑影在月光下略微浮动着的身形勉强可见,片刻后竟是往李敢这边靠近了。

    等黑影近了,李敢这才发现来人是刘都尉刘涛子。

    他在篱笆边碰见李敢也是一奇,尔后笑呵呵地道:“咱们进去说话。”

    篱笆围着四个茅草屋,一个主屋作卧房,供八个子弟兵地铺而睡,一个侧房堆柴草及杂物,另两个一为客房一为后厨。

    汉时没有什么夜间活动,这时候大家都睡下了,李敢本也酣睡着的,可睡了没多久才想起衣服未洗,这才去把衣服洗掉了。

    两人去的是客房。

    李敢点亮猪油灯,一丝丝腥味渐渐散发开来。

    点灯后兀一坐下,刘涛子那黄褐色的长须便在灯火映照下微微抖动,“本就是想叫醒你找你说几句来着,未曾想你正好醒着。”

    现在找我说话?

    李敢可不觉得是因为自己人格魅力太大。

    “可是有什么事?”

    刘涛子微笑着,“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想给你两天假来着。”

    两天假?

    打从来建章营骑起,李敢就没听说过还有休假这么一回事,这肯定是例外的。

    “刘都尉为何要给小子假?”

    刘涛子轻拢胡须,“你父亲,也就是李广将军,他要去右北平做太守去了,过两天就启程。

    我以前是李广将军手下的兵,自当应该对你有些关照,这不是顾念他这一去不知何时能回来么?

    老将军年纪也大了,你若是能送送他,多少是件令人暖心的事。”

    李敢叹气道:“你本不必破例的。”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破就破了呗。”

    到底是父亲手下待过的兵,不大讲死规矩,与李敢他那干爹程不识是两个作风,也难怪人人拿他们俩并列说事了。

    挪了挪屁股,李敢追问道:“陛下又出兵了?”

    “你姐夫卫青作帅,总辖战事。”

    “边关又出事了?”

    “渔阳被匈奴所破,韩安国恼恨下病逝了,留下一地狼藉。”

    李敢想起些什么,问了出来,“你那计可献了?”

    “献了。”

    “小子看你这次可要立献计之功啊!”

    刘涛子一惊,“小鬼头,你怎知陛下采了我的计?还有,怎的确定此计必成?”

    李敢耘酿了片刻,装作世外高人的样子,“小子曾经同师兄东方朔学了几年占卜及卜筮之术来着,张良张公典藏也曾窥视过,些许天机还是猜得的。

    这些个变化之道少有不灵验之处,索性只是问个吉凶,上天感念虔诚,总会给些面子。”

    刘涛子不去看他,嘀嘀咕咕的道:“样子总似个滑头,单听话语像有道理,也不知灵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