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武诸天行 » 第七十六章 入关之后

第七十六章 入关之后

    两万的骑兵,在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少有了。张道真带着刘铤,从沈阳出发,直接向宣府镇进军。

    一路上他们都是白天休息,夜晚行军,不为别的,就为了掩人耳目。骑兵过境,那是很引人注目的,朝廷想不知道都难。终于,几天后,他们到了宣府镇外。

    这段时间,昼夜颠倒,士兵们早已是精力不济了。就地在一个山谷扎营,张道真派出亲兵跟镇内联系,上次他们为了表示诚意,来了个副总兵。而现在,他本人都到了宣府镇了,当然是总兵出来了。

    能在九边之地当上总兵,那肯定都是本地派系的人。九边重镇的任命,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他们内部消化的,只有战事不利才会给朝廷插手的机会。但是,两百多年的时间,九边自成一套体系,朝廷已经是很难过问了。西北和辽东之间,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都是相互扶持的,关系特别好。

    晚上,他在大帐见了下这位总兵。这里是京师的门户,也是防守的重中之重。其实士兵本身战斗力不强,但是他们守城的能力确实非比寻常,也因此能防守宣府镇。

    怎么说呢,其实他们这帮人现在相当于是一个联盟吧。朝廷两百多年来对于九边重镇和军方势力的欺压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不得不说,叶向高主持的内阁的却是厉害,一上来就想对他们这些有功之臣动手。让这些将军们都寒心了,所以他们才能聚到一起。

    第二天晚上,修整一日后,宣府镇的关隘门已经打开,连过几道防线都是空无一人,其实这里的士兵早就被调走了。

    过了宣府镇,两百多里开外就是京师了。张道真也不用掩饰了,他们这么大的动静,现在估计也差不多要被发现了。索性他直接打出“清君侧,诛逆党”的旗号,并把自己的帅旗挂起来。

    这时,迟钝的朝堂内阁终于反应过来了,实际上他们之前就接到消息说有骑兵经过九边重镇,但是,他们都没把这些消息放在心上。这下,他们是真的慌了。

    这股明军是谁,打的旗号已经是一目了然。但是,他们那份勤王的诏书却是让所有的大臣都是如鲠在喉,难以言表。

    几番争论下,叶向高压不住了,朝廷内阁和六部大臣等又一齐到了乾清宫,质问万历皇帝这封诏书的由来。

    不过,现在已经无救了,即使是他们单方面宣布诏书是伪造的都不行。河北之地,人口众多,有心人的传递之下,这个消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众口皆知的事情。

    现如今,人们议论的最多的不是首辅怎样怎样,而是从清君侧谈到朝廷为何要杀尽有功之臣。舆论就是如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许多朝代都在注意这件事。谣言之所以会成为谣言,就在于它巨大的煽动性。

    张道真也不急,等事情慢慢发酵。朝廷吞了他们功劳,将军方名字从邸报上抹去了,稍微理智一点的人就能猜出这是真是假,也因此具有了真实性。

    乾清宫,万历的暖阁之中。众人林立,一同看着床前的万历皇帝。此时的他们一同来质问皇帝诏书的事情。谁知道,万历皇帝避而不见。不得已之下,用了一些手段,才进入乾清宫。

    只是躺在床前的万历皇帝,气若游丝,骨瘦如柴,脸色青灰,须发皆白,整个人都透着一股暮气和衰沉之色。看到皇帝的第一眼,他们就从心里冒出一个念头,他要死了。是的,任谁看到他这副模样,都会这样认为。

    万历对于他们的请求也是不曾理会,诏书的事情更是没说半点。

    一个时辰后,叶向高不想坚持了,施了一礼后,拂袖离去,身后的一大堆官员一同离开了这里。

    “叶大人,现在耿贼已经到了京师附近了,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一个白发老头焦急的问道。

    “不妨事,当年瓦剌都没攻破京城,小小的耿贼带着一些骑兵就想打进来,痴人说梦!”叶向高不屑的道。

    “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澄清诏书的问题,让天下兵马前来勤王救驾。”

    “可是,首辅大人,耿贼拿的就是勤王的诏书啊!”一名官员道。

    叶向高没有说话,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寒声道:“耿贼能悄无声息的入关,我们却没有接到半点消息,看来九边重镇应该都有参与此事。现在要防备的是,京城里不出骚乱,防止有人吃里扒外,内外勾结。把城里守门的将士都换成我们的人,另外,派人盯着皇上,我要知道他的一举一动!”到最后,话语之间已经是一片狠厉和杀机。

    “派人全城戒严,若有人有异动,立刻就地逮捕,关入大牢。现在是非常时刻,耿贼的目标,你们应该都清楚。大明的存亡,就要靠我们诸位同僚来一同守护了。”

    这位首辅当然是聪明人,接到消息的一刻,他就知道,这事可能是皇上默许,甚至是一手促成的。但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万历就不怕保不住这大明的江山吗?就不怕宗庙不保,自己被人赶下来吗?

    可是,今日求见,万历皇帝的态度,却是耐人寻味,看起来,不像是担心的样子。令他是百思不得其解,只是现在,他只能拖延时间了。只要进不来北京城,随他们怎么样。勤王的军队一来,保证让他们灰溜溜的逃走。

    一群不成器的武夫罢了,懂得什么?

    而在这一边,张道真招来了黄叶道人,之前的消息之所以能传递的这么快,就是靠的锦衣卫的渠道,拿到诏书之后,黄叶就已经在准备了,现在终于发挥了作用。

    第一,张道真手里有勤王的诏书,有清君侧的名义在,谁也不能说什么。

    第二,朝廷的却是隐瞒了他们的战功,而且至今都没有解释。鞑靼是大明百年的宿仇,现在朝廷这样做,已经是让天下人都寒了心。

    第三,张道真他们速度快,两天的时间就可以从河南赶到京师,各地的军队即使是想要听候调动,没有几天的时间是过不来的。调动军队还要有万历的首肯才行,至少目前是这样。

    种种因素结合起来,已经让叶向高觉得棘手了。绳子勒到脖子上他们才反应过来,现在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