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武诸天行 » 第六十四章 宫中密谋

第六十四章 宫中密谋

    听到这句话,黄叶道人惊恐的跪下,双膝着地,额头触着冰冷的地面,惶恐的说道:“陛下,这一切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不仅是为了当初含冤逝去的李妃娘娘,也为了我当初的同袍,更是为了这个大明朝。我们才不惜出此下策,请陛下明鉴”

    万历皇帝没有说话,紧闭着眼,枯瘦的手只是不断摩挲这玉佩,事已至此,他已是无话可说。至于那枚印鉴,他不用去看了,这枚玉佩足以证明一切。当初大明宗人府都有记载和备注,是真是假一查便知。

    良久,他才睁开眼,不复之前的衰弱之态,目光炯炯,“你们打算怎么做?”话语间满是忐忑和期待。他现在病入膏肓,勉力支撑,他们大势已成,不是他一句两句话就能改变想法的,他也无力去改变一些事,只能是顺势而下了。

    “殿下与我约定,一旦大胜就令臣下进京向皇上禀明一切,其他的自有皇上做主。”黄叶道人没有起身,仍是跪在地面上。

    “你平身吧!”万历皇帝叹了口气,随着这声叹气,他仿佛又是回到了刚才那副虚弱的样子,疲惫不堪,精力不济。

    黄叶道人这才从地上起身,看着面前宛若风中残烛,衰老不堪的万历皇帝,是啊,他已经老了,不复当年的血勇和青春,不似当年的刚健和果断。

    “朝中现在是东林党,浙党、楚党、齐党林立,三党抗衡东林党,这才让朝中的争斗暂时停止。他们分别支持着太子和福王。一旦朕离开,朝堂就要大乱,进行一波角逐,不管谁上位都只是文官的傀儡而已,这是没法改变的事实。这时候你们插进来,想怎么做?”万历皇帝揉着眉心,疲惫的声音传开。

    朝堂上的事情,两人都是心知肚明,不必遮遮掩掩,当年的事,两人都是亲身经历,也都是受害者,文官的势力有多么庞大,已成了大明朝许多人众所周知的势力。

    黄叶道人拱手道:“陛下,这帮文臣狼子野心,陛下可要保重身体,防止被小人可趁。当初殿下和臣的定计是兵变。”

    “兵变,兵变?”万历皇帝不断咀嚼着这句话,眼神越来越亮,思绪翻飞间仿佛是找到了前路。

    “你们是想让朝廷逼迫九边的士兵们谋反,然后,皇·····耿少南借此机会亮出身份,起兵清君侧,对吗?”万历皇帝神色平静的道,结合之前的事情,他已经是猜到了张道真的目的,所以有此一问。

    黄叶道人严肃的道:“陛下猜的不错,以朝中文臣的个性,这次的军功他们肯定要贪下去,一旦这样,十几万士兵得不到抚恤和奖赏,定会引起哗变。而齐王殿下手上掌握着近乎一半的兵力,再凭借这次的军功。”

    “到时候,殿下亮出身份,振臂一呼,十几万大军足以逆转乾坤。九边重镇都是他们在把守,入关是很简单的事,直接逼近京师,就可以改天换地。”

    言语之下,已经是势在必得,无法挽回。

    万历皇帝也是一阵默然,跟那帮文官斗了大半辈子,他又如何不知那帮文臣的个性,他们的贪婪是前所未有的,这次的军功肯定会贪的,他们不仅要军功更可能是直接想要染指兵权,激起兵变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那帮文臣已经是目中无人,不把天下人都放在眼里,更别说那帮武将。他们以为天下都是他们的,一切都会发生,加上张道真的推波助澜,一场流血兵变不可避免。文官的心思不在于朝政,在于内斗,文官的斗争远比战场厮杀更要凶狠和残酷。

    想到这里,万历皇帝摇头道:“那你们想要什么?讨伐诏书?”

    “是,想要起事,就得有大义和大名,皇上的诏书就是圣旨,就是天意。有了这份诏书,其他的藩王军队也不敢乱动,外地已经被殿下扫除,现在该是对内起事,扫除魑魅魍魉的时候了。”黄叶道人颔首答道。

    “藩王,呵呵,他心思看的挺深,那朝中的文臣势力该怎么办?”万历皇帝罕见的挤出一丝笑容,接着问道。

    “殿下说过了,有十几万九边将士在手,足以镇压整个大明天下。现在不是开国的时候,地方军队不是他的一合之敌,至于朝堂的文官,杀了便是,我大明只需要干事听话的官员,不要那些满口道德的伪君子。那些江南地主势力,一并杀了就是。这是殿下让臣转述的原话”黄叶道人狠声道出这段话语,话音中掩饰不住地杀意。

    他也想报仇,不仅仅是李妃娘娘的大仇,还有他兄弟同袍的手足之仇,为此他已经忍了二十多年,现在也该是复仇的时候。

    万历皇帝听到这段话,心里远比之前还要震撼,他没有想到,他们说的杀,是扫除一切不服,什么圣人子弟,官宦世家都没用。极大地冲击了他的心灵,万历皇帝是张居正教大的,他的为人处世不免向着他靠齐,一切求稳,这是大明朝的主流。

    这杀伐兵变之事,只是在史书上见到。他的先祖朱棣就是如此,至于万历三大征,他身处深宫大内之中,这离他很远,很远。

    思虑良久,他咽了咽唾沫,“真要如此行事?”

    黄叶道人没有躲避,直视他的双眼,坚定的道:“唯有如此才能拯救大明,外敌已除,该是对内整治的时候。这大明的江山不能让这帮文人糟蹋了,望陛下明鉴。”

    听到这句话,万历皇帝心中也是一阵动荡,大明的江山就是在这帮文人手里逐渐衰弱,从土木堡之变就开始了,这一切他很清楚。但是能否有魄力去铲除他们,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虽说他与文官斗争了大半辈子,但是,最多也就是把他们革职而已,并没有伤及性命。黄叶一开口就是杀,确实是把他震惊到了。但是他也明白,也只有杀,像洪武先祖那样,才能将大明延续下去。虽说可能会治标不治本,但也比现在会好的多。

    思虑良久,他心里终于做下决定,“可以,诏书给你,给你们进京勤王,清君侧的名号。到时候,朕会下一道罪已诏。最后到底如何,就看你们的了。”

    他终究还是这样做了,尽管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他这样不对。但是,他是一名君王,一位皇帝,御极四十余载的他不缺魄力,不缺能力,但是手中无兵是他最大的硬伤。

    他的身体情况他也很清楚,他撑不了多久,但是能在临死前看到那帮文官下去给他陪葬,他还是很乐意的。更何况,这一切的初衷都是为了他所守护一生的大明朝,他,义不容辞!或许,不是其他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心中那留存的一抹倩影,哀怨,凄凉。

    说完这句话,他仅仅闭上了双眼,没有看黄叶道人,只是手中仅仅抓着那枚玉佩,青筋乍现,好似要把它刻进掌心一样。

    黄叶道人听到这句话,嘶哑的声音在他的耳中宛如天籁一般。是的,他本以为还要威逼,没想到陛下现在居然还有如此魄力,直接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万历皇帝现在大权旁落,虽是维持住局势,但这一切不过是表象而已。他真的是尽力了,他知道不论是福王和太子,他们的支持者都是文臣势力,一旦他们登基,成为文官的傀儡不过是早晚的事。

    与其这样,不如放手一搏,朱家的血液里留存的不仅仅是骨气和不屈,更是有无畏的坚强意志。不管如何,他还是勉励支撑着整个大明几十年,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