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还刀记 » 第四章 岷县

第四章 岷县

    又下起了大雨,燕不名寻了一处小菜棚躲雨,雨水天气赶路,走走停停是常有的事。

    在山间走了半日,才到了一处村庄,雨停了一会儿,远远看到村民们聚在村口议事,无暇关顾他。

    他却远远听到这些百姓结队站在一起,怨声载道,怒气宣天,抬头看到雨停了,风一起,就吹散云雾,于是继续往村口走。

    岷山多云雾,平常站在山脚下,往往难以窥见全貌。只有起风时,云雾散开,住在山下的农户,才能看见悠然派种下的半山碧果,闻到随风飘来的仙果芬芳。

    燕不名是为了看这山景,来的这岷县。

    然而除了躲雨的燕不名,村民们都无心赏景,因为收税的小吏已经催了三天,今日是最后的期限。

    岷县盛产浆果,浆果鲜嫩多汁,可以抵扣赋税。然而今年岷县雨水太过充裕,将浆果田变成了河床,大片的浆果腐烂在地里,无计可施。

    今年的赋税交不上,农夫除了唉天叹地,别无办法。

    悠然派也曾派门下弟子收购,甚至帮忙采摘这些浆果,然而无济于事。

    腐烂的浆果如同蔓延的瘟疫,转眼便使得几乎所有的果田糟了秧灾。

    毕竟悠然派也只是一个俗世的宗门,并不是什么仙家隐宗,收购能力有限,平常时候弟子也要练功,所以果农实在是无计可施,无力承担赋税,只能出下下之策,变卖地产。

    只是这其实和那村民口中的狗皇帝无关——李弘晓登基不久,顺着“上圣”的旨意,签下了休战书,割地赔款上百万,国库空虚。

    因此他多次下调各项赋税,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明白不能涸泽而渔。

    所以好不容易等到了收获时节又连降大雨,确实有点不祥之兆的意思。

    赋税的比例并没有增加,只是流年不利,所以现在民情沸鼎是意料之外的结果……

    燕不名心下怅然,离开了京都还要给他擦屁股,不过他也不要全是为了那个过河拆桥的倒霉玩意儿。

    “唉。”他叹了一口气,本来安安静静地度个假,哪里想到还要工作,只得又换了张面皮,改头换面化名齐重,改换的面容也如同名字一般严肃凝重,凑到那帮村民身前,问道,“又来催税了?”

    村民见他面生,做出警惕的样子,纷纷散开,为首的村长见到这个生面孔,面露不喜,问道:“你是谁?从哪来?”

    “我是隔壁村的,我叫齐重。”燕不名娴熟地切换方言,凑近乎道,“最近连降大雨,浆果烂在地里,大家都没钱了,只能卖地,卖了还得借钱买回来,家里锅盖都揭不开咯。”

    听得此言,村长的心弦放松大半,看这衣冠楚楚的样子,还以为是什么催收的小吏,听这口音倒是十分亲近。

    不过话说回来,隔壁村离得很远,这不远不近的乡亲不想想将来怎么过?跑过来,发什么牢骚?

    没等村长开口说话,前来收缴税款的小吏却说道:“各位乡亲,今年实在是对不住,我也是奉命前来通知收缴税款。”

    “唉。”村长瞥了齐重一眼,便看向那小吏,“国有国法,可是我们,我们真的交不了。实在不行,只能抵押田产。可是明年,我们该怎么办啊?”

    说着说着,他眼泪就流了下来。

    他是村里唯一一个有功名在身的老人,大家觉得他平日和乡邻也亲近,又读了一些圣贤书,所以推选他做了村长。

    到了这等关头,他却不能为大家做点事,实在是羞愧难当,故此老泪纵横。

    “村长。”

    “村长……”

    “村长!”

    村民们也于心不忍,纷纷叫道,却不知道说什么,面面相觑。

    燕不名前世最怕看到这样的场面,于心不忍,想说点什么,却发现自己并无权力在手,更别提什么身份,一时之间有点进退两难——内心仿佛有两个人在拉锯,一个叫他走,一个叫他留。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此次出行,主要目的是寻找那把“无名”刀,与那无关之人过多接触,绝非上策。

    前世自己亲眼看到的此类冤情也不少,政策在上,百姓在下,都是无奈,其实怨不到谁。

    而且说破了天,到最后上诉,告状——真正得到平反的,也没几个,说到底情理与法理之间还是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冲突。

    “唉。”“齐重”叹了一口气,慢慢踱步到人群外围,准备离开,继续赶路。

    燕不名赶路之时,便脱下了面皮,走了不远,顺着山根寻找,找到了一处山间清泉,泉水汩汩,想是清甜可口,燕不名掬了一口在手中,果然沁人心脾。

    “燕总领。”

    听到有人喊叫,心下大惊,却很快稳定了心神,缓缓转过头。

    “燕总领。”

    燕不名见那人面容白皙,眼睛炯炯有神,手脚修长,直视他知晓也毫无闪躲,这定是那太平司的暗首精英。

    但是他的行程与预定行程完全不同,甚至在方向上的差距甚大,改变行程这件事连千岁爷都不知道,所以按道理说应该不会有任何人知道了。

    这暗首,为何会知道他的行踪?

    不过他安定下心神,却不着急问,点头道:“何事?”

    “燕总领,我找你找的好苦。”刘奉元皱着眉头,哭兮兮道,“我们发现您不在通州之后,立马兵分十路,来找您,可算找着您了。”

    燕不名松了一口气,这才问道:“是千岁大人送来的?”

    “是,但是小的没有随身带着。您可能要自己去通州通县里的一处卖旧书的书店去取。”刘奉元说道,“我们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奉命行事,来通知您。”

    其实临走时,燕不名还是去了千岁府一趟,看着那千岁府议事的大厅里亮着灯,只有千岁大人一个人坐在那大厅里,似乎在等什么人,印证这刘奉元所言不虚。

    原来亦父亦师的千岁却在等他,而不是等别的什么人,心下有些感动。

    “好。”燕不名说道,“你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