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浮生如梦白日尽 » 第四十章 今朝勤勉为寸功

第四十章 今朝勤勉为寸功

    算了,算了!总是也管不了那许多,陆婉儿刻意散了心头与温家公子有关的猜想。

    并提醒自己还是要抓紧,把今日在城里了解到的商业信息好生梳理一番,该拿笔记录下来的也趁记忆新鲜的时候全都记下来,留待之后整理备用。

    楼上的人,很明显是因为怕早上仆僮的声音,引起了陆家二小姐的警觉,却不知自己这番操作当真是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更加让人怀疑了。

    也或许是极怕打破,他已经在自己心里好不容易认定的相处模式,甚至在之后几天里,温彦行都未再将客厅与书房的窗子打开,偶尔只是从卧房通风的窗子里向外瞄一眼,虽也没怎么看到过陆婉儿其人。

    当然情场失意,便有更多时间想想职场的事了。

    在陆婉儿日日出府去调查市场,想按需确定第一批货品种类的时候;也在她一心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并初步洽谈合作意向的时候;还在她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店面或优质商家,可供日后销货的时候......

    温彦行也暂时从个人闲散的状态中撤了出来,想着莫不如先做些公益之事,一方面是为了温家守孝积福,有个很好的由头;而另一方面也可以一个合规合理的方式,同沂州府的同僚们有所往来;更重要的是也能为地方上做些实事,亦能在当地百姓心里留下好口碑。

    若是有人刻意拿二人的心思与行事对比就会发现,虽说两人擅长的领域不同,却都算是身具年少有为的特质。

    只不过温彦行虽年长了几岁,却还是有着读书人固有的理想化一面,倒不如陆婉儿更加老练和现实。

    温彦行去与父亲商讨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想要促成此事,怕还是少不了温家经济上的支持。

    对于此等守孝行善之事,父亲这边倒没什么异议,而那些地方官员们本就想与这位温家公子有所交好,温彦行前几日还在想,如何拒绝收受他们的礼物又不让这些人心生戒备和疏离,那便拉着大家一起做公益,也能为百姓们谋些福利,倒是个一举几得的好法子。

    只是他未想到此举有利也有弊,也可能让那些地方官员生出,不仅自己出钱还要为他人做嫁衣博美名的不适,也有对比之下显得他们有不够清正廉洁,不够体恤百姓之嫌。

    当然,官场之事的确也是无法尽善尽美,勾心斗角又钱权相轧之间,倒是比商场之事更为复杂。

    陆婉儿通过连日的探查摸索,最终决定要在沂州府开一家茶馆,专卖茶叶与瓷器。

    不同的是因瓷器价格往往较高,考虑受众购买能力,决定可将一些稍贵重的陆记瓷器,同时放在城里售卖古玩、书画或首饰的店里寄卖,对那些店家无非就是增加一个货柜的事,只要利润不菲,合作倒也好谈。

    而自己开的茶馆儿里,一开始受面积所限,只能提供免费的品茶赏道,可培养一名茶艺表演者,为沂州府的百姓们,开化饮茶的意识和风潮;而至于茶叶品类,当从平民百姓能喝的起的粗茶,到大家显贵更爱的名贵品种都要备全;至于茶具方面,自然也可同时搭配售卖。

    选择这两类是因为,陆婉儿觉得首先洪州城那边货源稳定,姐姐在这方面浸淫多年,颇有心得可学,加上茶叶又轻又好带又耐放,运输上便占了先天的优势。

    其次,沂州人并不是不爱饮茶而是见识地较少,毕竟受地域气候所限,北方又不产茶,但既然作为整个江南道家家常备之物,且饮茶之风也在北方京城盛行已久,那自然也可以成为整个沂州府百姓们的日常喜爱之物,市场巨大。

    不仅这些,陆婉儿还发现了许多的商机,比如北方夏天的席子,多是以苇草或柳条编制,远不如南方产的簟席精致,像龙须草席柔软又透气,像竹席凉爽又光滑,都十分适合沂州府同样炎热的夏季使用;且席子之物也属于好运又耐放之类,只是不能在茶馆里售卖,要放到合适的店里去。

    当然陆婉儿还在沂州城的一些店铺里,发现了些当地的好物,比如那“柳箱”,顾名思义是用柳条编制的箱子,最起码倘若在搬家或出行之时,完全可代替那些笨重的实木柜子,既结实轻便又防潮耐用,倘若装上其他货品一同带至洪州去,也该是十分受欢迎的。

    诸如此类,在经商方面精明又能干的陆二小姐,很快便定下了自己的行商方向,接下来便是更一步的行动准备了。

    只是在此之前,陆婉儿也没有忘记,自己有一件事必须先做了!那便是要把这些打算,细细地与温家舅母交待清楚!

    理清了大体的脉络打算,婉儿特意抽出了大半日的时间,去了舅母房中详细汇报自己近些日子的想法与行为,没想到舅母听完她的详细计划后,不仅没有反对还决定拿出些银钱来入股。

    关于陆府和岳家生意波折之事,她是在陆婉儿舅舅那里有所耳闻的,不仅如此还有其他婉儿也尚不知道的往事隐情,亦让舅母觉得必须要支持这个虽并非自己嫡亲的外甥女;更何况以后不仅可依靠这条商路与娘家有了更多来往,并非见识浅薄的温家老小姐,亦知这确实是个值得参与的商机,也是未来可共同获利的好事。

    有了舅母的支持,陆婉儿在沂州城的商业版图,发展上便的快了许多。而且舅母还教导她倘若有时因女子身份出门不便,倒也可换上男装试试,北方这样喜好异装出门的世家小姐可不算少数。

    虽说陆婉儿换上男装,也因身材娇小不像个男子,但倘若戴上帷帽也像个年纪尚轻的清秀小少爷,颇有些有趣。

    又听舅母闲聊,提及温府想要连同沂州其他官家一起,集资修缮路桥与农事水渠等,都属于利国利民的公益之事,想做这些却总是需要大量银钱支撑的。因此若是有一条正经的商贸渠道能够赚钱,于任何时候任何人而言,其实都是件极好的事。

    陆婉儿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这主意怕正是从京里回来的温家公子所出,毕竟当人站的高度不同,所图结果便也不同。只不过稍加细问了两句,得知温家处理此事,就是在自己先拿出部分钱款来的前提下,由温家少爷正式下一份求捐拜帖于各城中府官,以期响应。

    陆二小姐却觉此种方式有些太过直接,或许会令此事不够圆满;毕竟温家少爷守孝之身,名义上已无官职,倒不如搞个慈善性质的拍卖会,就以温家名义象征性拿出些实物出来,这样沂州各级府官或商户不仅都可受邀参与,大家心意全凭自愿,捐钱捐物都可,亦不至于引发太多被动不爽的情绪。

    也知温彦行立意很好,毕竟读书为官之人讲究一个为民谋利,刚正磊落;因此陆婉儿只是把建议细说给了舅母,倒也并未因此觉得温家公子行事莽撞。

    舅母听完便已心下了然,对陆婉儿行事心思更是有了直观的了解和欣赏,也因此事确属温家的大事,便很快去找了温彦行,特意转述了婉儿这些四两拨千斤的主意。

    也把陆婉儿想要在沂州府经商的事情特别打了个招呼,虽说与温彦行关系不大,许多商铺之类的事宜还得温家老爷出面支持,但万一碰到什么时候,温彦行这边也说不定可对其有个照应。

    这样一来温彦行就明白了,姑母虽未明说拍卖会的主意是谁出的,但毫无疑问就是陆家二小姐之言了。

    未曾想到那位在温公子眼里已经是很与众不同的女子,还有更与众不同的一面,处起事来这般地玲珑通透。

    关于义卖之事,温彦行也觉确是个良策,而至于她想要在此地经商一事,虽详情了解不多,但怕也不仅是心血来潮之举。

    温彦行虽是个读书人却不迂腐,他亦知商业流通对家国对百姓的重要,也并不会觉得女子就该天生安于内宅,因此倒开始对陆婉儿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欣赏。

    前几日还看过她失意的样子,今日从舅母口中听闻这些,只觉她或许本就是个内心异常坚韧与聪慧的女子。

    而这样的女子不但不容忽视,还可能很快便让温彦行更加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