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风烈苍穹 » 第2章 苦其心志

第2章 苦其心志

    楚风果真当了小和尚。

    摸着自己光光的脑袋,他觉得既新奇又好玩,在风铃声声的古刹里,简直乐不可支。

    五台山的寺庙一座连一座,一直从山底铺到山顶,不仅浩瀚壮观,而且神秘莫测。耀眼金黄的琉璃瓦顶,紫红的大殿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给人以置身西天佛地之感。

    当大钟寺楼发出浑厚的钟声时,每个人的心境会产生庄严肃穆的敬畏。

    当夜深人静所有大殿高翘的飞檐下的风铃发出悦耳的乐音时,每个人的心情则变为神圣虔诚的清心寡欲,不知不觉地驱动你一心向善。

    五台山有几百寺院,上千僧人,香火极盛,信徒遍及神州。蒙古大漠、东海之滨、长白雪峰、青藏高原,每年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善男信女聚在五台山上朝拜佛祖,声势浩大,十分壮观。

    环伺在四周的四座佛山高耸云端,顺着树木葱茏,花草丰茂的山坡拾阶而上,你就会发现绿树红花之间隐着悠闲食草的鹿群,拖着绚丽长尾自由飞翔的锦鸡。兔跳鸟鸣,花香叶郁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悠然自得,祥和、平静、舒畅、安宁,令人神往,犹如进入天竺仙境。霎时间,心中的烦恼苦闷,悲痛感伤,七情六欲,世尘杂念通皆涤荡得干干净净,只觉得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你,一步步向上攀登,似乎产生一种神秘的朝拜心情,去探寻和拜谒心中神秘的向往。

    小径在苍松翠柏的林间蜿蜒而上,会使人脸热心跳,气喘嚅嚅,不由自主地趋身于径旁小憩。这时,抬头望去,不由更加心惊,那不见峰顶的云雾遮掩处,依然是那么遥不可及。顿时,知难而退的心理悄然出现,令人无法抗拒。

    只有那种真正念佛收心,勤苦修行的信徒才有毅力,坚韧不拔地继续攀登漫长佛途。

    当你耗尽体力感到心衰气竭时,便到了云雾层中。置身云蒸霞蔚,仿佛进入了神奇的梦幻仙境,让人心生恍惚,不辨东西,若脱胎换骨,离开了苦难的尘寰。

    不知不觉地登上了峰顶,眼前豁然开朗,心扉大开,天地间变得那么广阔。心底的一切忧伤烦恼、郁闷寡欢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心灵澄澈,荡涤杂念,变得清纯善美,心胸舒畅,痛快淋漓。

    卓立於山巅巨石上,极目远眺,五峰兀露翻滚的云涛之中,犹如大海的五座仙岛蓬莱。那依稀的佛门寺殿远远望去,宛若天堂琼阁。翠绿环伺,佛宇嵯峨,云海茫茫,玄象万千。

    楚风伫立峰顶那块型如虎状的卧虎巨石上,心静如止水,凝视远方。

    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登上佛山峰巅。

    那种天高地阔的心境,促使他蓦然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感觉,这种心情就象发现了什么境界,因而,产生出的一种奇妙的冲动。

    这种登极雄视的感受象电击一样震动了他的意识,他心底里那种天生的不屈的潜在性格突然间爆发了出来,强烈的征服欲和占有欲充盈在心,逐渐形成难以抑制的渴望,尽管这种渴望他自己当时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那登上绝凌顶,一览众山小,傲睨四野,浩气长空的感觉从此在他的心里默默地扎下了根,这个根芽在他的一生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上了艰难坎坷,惊心动魄的血腥争霸生涯。

    此时,楚风方才十二岁。

    娘亲自送他上五台山。

    娘上了很重的布施,除了那一袋白花花的银子,还有两驼新打的麦子。

    楚风望着那许多的银子和粮食惊讶不已。

    虽然娘一直布施化缘的和尚,对佛门信奉有佳,可娘哪里来得这许多银粮?娘、尹姥姥和他一直过着艰辛的贫苦日子,怎地突然又有了钱,而且娘居然这样出手阔绰。

    或许是娘的布施上的过重,或许是娘的佛心虔诚,惊动了方丈,弘容方丈竟亲自接待了他们娘俩。

    五台山古刹三百,庙殿上千,僧众三千,门规森严,等级严密。即使有地位的香主朝拜,也只是执事僧接待,十分特殊的也大不了寺院的住持接待,而要方丈亲自相见,除非皇室王宫上山朝拜。

    能得到方丈如此垂青,该是十分荣幸的事,可楚风丝毫从娘的脸上看不到受宠的惊喜表情,她依然那么坦然,好像得到方丈接见是理所当然的。

    弘容方丈年逾九旬,白眉自须,脸膛红润,身型雄伟,气度沉凝。他在众高僧的簇拥下,稳步来到知客堂。

    他态度温和,单掌施礼道:“阿弥陀佛!女施主送子为僧,实乃对我佛虔敬,老衲惟有超度于他皈依佛门,请施主放心便了。”

    楚风一见弘容方丈就不知何故产生了亲切的感觉,听到弘容方丈愿收他入寺,心中自是高兴。他转脸看娘,只见娘双手合什,垂首道:“多谢方丈收留!贫妇有一奢望,不知该不该说出来?”

    不仅弘容方丈微微一怔,就是楚风也不由暗暗一惊。

    娘不但不拘谨这威严肃穆的气氛,反而向弘容方丈提出要求,关且是那么从容不迫,彬彬有礼,让人难以拒绝。

    弘容方丈神色依然如故,并没露出丝毫不悦,和蔼地道:“我佛慈悲为怀,女施主有何请求,不妨说出来,看老衲有否能力为女施主排解。”

    娘从容道:“贫妇感恩方丈垂询,若方丈能答应贫妇犬子能在罗汉堂剃度,便能了贫妇一生所愿,贫妇将结草衔环报答佛门。”

    楚风知道娘是想让他进罗汉堂学习武功,好为爹爹报仇。可他看到娘的话音刚落,几乎所有在堂内的禅师都脸色大变。

    他担心地瞧瞧弘容方丈。

    弘容方丈泰然处之,似乎对娘的话毫不在意,楚风心中稍安。

    娘这句话好像触动了僧人的忌讳,事后他才证实了他的猜测是对的。五台山的佛门四堂不是随便就可以进入的,须是有了一定德行,经各堂首座住持提名,方丈批准方可。娘贸然提出让尚未剃度的楚风进入罗汉堂,无疑是对禅林规矩的触犯。

    弘容方丈低诵了一句佛号道:“女施主一向积德行善、崇奉佛祖,今日要求定出自善念,令人首肯。让老衲观其面相再作定夺。不知女施主意下如何?”

    楚风看到娘掩饰不住喜悦,她高兴地道:“多谢方丈开恩!风儿,快让方丈瞧瞧……”

    楚风被推至弘容方丈面前。

    当弘容方丈仔细端详了楚风后,眯着的眼睛倏然睁大,目光如电,露出震惊愕然的神情。

    “方丈,怎么?”娘惊讶道。

    弘容方丈恢复了常态,长嚅了一口气道:“令郎可是女施主亲生?”

    楚风发现娘的身体剧颤了一下,如同打了一个冷战,接着娘的脸色刹时变得灰白。

    过了好一阵儿,她才回答道:“吾儿风儿正是己出。”

    “明白了……”弘容方丈闭上了眼睛。

    “方丈认为可有不妥?”娘小心翼翼问道。

    “天机不可泄……”说罢,弘容方丈再不开口。

    娘下山去了。

    楚风果真去了罗汉堂,受罗汉堂三长老通容法师剃度,赐法号守戒。

    楚风从此变为五台山的小和尚守戒。

    通容法师教导他,既已出家,就要刻守佛门规矩,要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消弥欲念,修道德行。

    楚风每日勤于劳作,提水、打柴、扫院,从天亮干到天黑,直到精疲力竭。就这样,出家了半年,整日辛苦,师父通容法师还没有教他武功,他忍不住偷偷溜下山,跑回家里。

    娘和尹姥姥见到他很吃惊,娘问:“风儿何故回家?”

    他虽满腹委屈,但在娘面前仍是强忍住自己的感情。不知为什么,他感觉到娘关切的背后隐隐存着冷漠,从小他就有这种奇怪的感觉,以至他从来没有向娘诉过自己心中的欢乐和悲苦,更没有在娘面前发泄过心中的委屈。

    他控制住在眼眶里打转儿的泪水,不让泪水流出来。垂手而立,低声道:“师父只让孩儿干活儿,不教孩儿武功,孩儿只想学成武功为爹报仇,不愿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小和尚,所以回来了。”

    娘仔细问过他在山上的细节后,沉吟片刻,温和道:“凡成大事者,都离不开一个忍字,忍字头上一把刀,我儿可明白?”

    他脸登时感到发烧,心中惭愧,恍然道:“娘,孩儿明白了。”

    娘脸上现出宽慰的笑容。

    尹姥姥走过来,扶住他的肩说道:“风儿,你还小,吃点儿苦算不了什么,只要能学到五台山的上乘武功,能为你爹报仇,吃苦也值得……熬过了这段日子,你师父会教你武功的。”

    他抬头望望娘,又望望尹姥姥,诚恳地道:“姥姥,风儿不是怕吃苦,是心急师父不传授风儿武功。现在听了娘和姥姥的话,风儿就放心了。风儿这就回五台山,学成武功再回来。”

    “好风儿,有志气,娘这就为我儿做饭去,吃罢了饭,我儿就回五台山。”娘破例第一次为他亲自下厨做饭,他感到了母爱的温暖,体验到了人生应有的欢乐。蓦然间,他又想起了从未感受到的父爱,如果爹爹没有被人害死该是多么好,一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想到此,他更加痛恨害他爹爹的人,更增添了习武报仇的决心。他暗暗发誓,不杀害爹爹的仇人誓不为人!一定要拿恶人的人头来祭奠爹爹,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到了习武成功之日,就是血刃仇敌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