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是刘备 » 第一百四十二章:舌辨之士[中]

第一百四十二章:舌辨之士[中]

    荀爽正要开口,忽然看见刘备身后站着一人,年纪只在弱冠,相貌清癯不凡,身形高挑,上着青色外衫,虽在一旁微笑不语,却有说不出的从容。

    荀爽心里一怔,暗自诧异,“这年轻人好生面善,似乎在哪里见过。”

    “在下姓徐名庶,表字元直,颖川人氏,见过司空大人。”见荀爽看着自己不说话,眼中有些疑惑,徐庶忙躬身说道。

    听到徐庶自报姓名,荀爽顿时大吃一惊。

    荀爽知道徐庶是因为他的哥哥荀绲。荀绲热衷修身炼丹,对于朝政大事不很看重,再加上眼高于顶,不擅与人周旋,因此虽薄有才名,却很少有人真正知道他的才学究竟有多高,而徐庶正是这不多的人中的一个。

    荀绲与徐庶的结识过程十分古怪。徐庶少年任侠,常常佩着一把剑在乡间行走,自诩为聂政、专诸之流的人物。有一回正碰到荀绲和荀爽等人经过,徐庶见荀绲等人的车驾十分的漂亮,就在田垄间大声呼喝,说自己手段了得,愿意帮助别人出力气。荀家在颖川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一向对这些能人异士也很礼遇,因此家里称得上是门客众多,这次听到有人在他们面前毛遂自荐,荀绲等人都十分好奇,便找人把徐庶叫到身前问话。等徐庶一出现,荀家的人都愣住了,因为徐庶的年纪实在太小。

    荀爽等人以为徐庶只不过是一个小毛孩子恶作剧,语气就很刻薄。徐庶则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当即用甘罗早发的例子半讽半骂的教训了荀爽等人几句。荀爽等人很恼火,就让一个门客去和徐庶比试,没想到徐庶年纪虽小,剑术却异常了得,竟然仗着自己身子灵活的特点和那个身手不俗的门客斗了个不分胜负。一直不说话的荀绲喝停了比试,让徐庶思考一个“什么是百人敌?什么又是万人敌?”的问题,还说让徐庶想明白以后去找他。三日之后,徐庶揣着自己想出来的答案跑到荀家去,结果荀绲从此就开始了与徐庶亦师亦友的交往,直到徐庶十五岁之后去东平历学。

    对徐庶,荀绲有过这样的一句评语,“元直或非梦熊之士,却堪管乐之才。”

    荀爽自小就对荀绲十分钦佩,能让荀绲如此赞誉的人自然也不同寻常,所以荀爽一直有招揽徐庶之心。可惜徐庶自从东平回返之后便举家迁往许昌,其后任凭荀爽如何敦请也都无济于事,久而久之,这件事倒成了荀爽的一块心病。而眼下正在大汉国都的形势最微妙的时刻,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各方无不在招揽人才,就在荀爽再一次想请徐庶的时候,徐庶居然已经成为刘备的幕僚,这对荀爽而言不啻于一个打击。

    对于刘备手下的智囊团队,荀爽已经知道的人有戏志才,他荀家的最有能力的两个后辈荀彧和荀攸,现在又多出一个徐庶来,荀爽忽然生出一种无力感。

    “原来是元直,”荀爽强自按捺心中的失落,和声对徐庶一拱手,“相隔日久,元直今非昔比,爽几乎认不出,失礼之至。”

    徐庶察言观色,知道荀爽心中不快,也不多话,微笑着坐在刘备之侧。

    “荀大人,适才既说有事相告,还请直言。”刘备把话题轻轻巧巧的接了回来。

    荀爽本已打算先说几件不要紧的小事,这会见了徐庶,倒迟疑起来。“爽有一事委决不下,已为此事苦恼日久,还请玄德与元直为我言之。”荀爽一咬牙,决定直奔主题,把桥玄身故之后太尉之位空悬一事说了出来。因为刘备本已知道此事详细由来,他说起来倒是简约得很,话题主要还是针对太尉究竟谁可担任。

    “依司空大人之见,谁可担当如此大任?”刘备不急着表态,笑吟吟的看着荀爽,反让荀爽心里好一阵没底。

    “若依朝中众臣之德能而言,尚书卢植可谓深孚众望,奈何卢大人一意坚辞,让我等无可奈何。既然朝中无可任者,我等唯有退而求其次,在隐士之中寻求。现有名士何颙在京,此人德能俱佳,有经天纬地之才,我以为非此人不可任之,玄德以为如何?”说完话,荀爽两眼紧紧盯着刘备。

    “有经天纬地之才?”刘备故做诧异,扭头看向身旁的徐庶,“元直可曾听说过此人?”

    徐庶知道自己的戏分来了,微微一笑道,“不瞒主公,庶游历京畿之时,也曾听说过此人,却与司空大人所言略有出入,适才心中不免疑惑,正要向司空大人请教。”

    荀爽也是久历权场之人,徐庶这一番话说得虽然谦冲客气,但骨子里的诘难已经露出锋芒,更重要的是,刘备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态度:除非先说服徐庶,否则就不要再提了。

    即便心里再怎么窝火,荀爽也没有办法发作,而且他清楚的徐庶既然能说他有不同的看法,想必也一定是言之成理,而他的口才根本不是徐庶的敌手。

    “请教不敢当,未若择日由何颙先生自行与元直做一番深谈如何?”荀爽念头转的飞快,不等徐庶表态,他话锋一转,“不知玄德目下可有其他人选?”

    知道荀爽不敢与徐庶开舌战,刘备心中暗自好笑,“备一孔之见而已,不若荀大人再说说有无其他重臣举荐如何?”

    荀爽暗骂一声“滑头”,无奈的说道,“卢植与蔡邕两位大人共举已故桥太尉之子桥瑁为太尉,朝中和者寥寥,玄德以为如何?”

    刘备早已告诉徐庶自己的一番安排,这会顺当的引诱荀爽说出桥瑁来,忙以眼神示意徐庶。

    “请问司空大人,这桥瑁可是原为兖州刺史的桥瑁?”徐庶还装一下糊涂。

    “正是。”荀爽见是徐庶接话,心知不好,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庶有一言,不知主公与司空大人肯听否?”徐庶笑嘻嘻的。

    “依在下愚见,不但两位大人想听先生高论,便是在下也颇感意动。”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一个体态修伟的中年儒生一摇三摆的走进厅中,正是那个“名士”何颙。

    **

    实话说,这些天是累到眼疾发作,住院了十来天,这一章赶出来的,质量是说不上了,只是想告诉大家,这本书一定会完本。

    医生嘱咐还要修养几日,我会结合身体情况复更的。耽误之处,再次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