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全能农女 » 第37章 买来村里院子

第37章 买来村里院子

    沈族长找了一间年代久远的青砖瓦房,这房子挨着村中心祠堂,是一位去了外地的族叔家的。

    他特意让孙女叫柳氏拿地契,顺便去看看房子。

    柳氏带沈云瑶一起去,沈云瑶悄悄从空间取出度数低点的白酒倒进竹筒里带上。

    原本想带名酒,最后却她没敢带高度数的名酒,因为后来一想,那种度数的酒,太过容易凸显她的异常。

    到了族长家,柳氏接了地契后,沈云瑶奉上竹筒酒,让族长品尝。

    现代低度数的白酒比这时候的酒度数高些。这时候的酒有些浑浊。

    族长见这竹筒里的液体,像白水一样,却散发着酒的清香,心里疑惑不已。

    他抿了一口,一股辛辣顺喉而下,却口留醇香。

    好酒!

    这酒到底哪儿来的?这片地儿是没有。

    他张口想问,转念一想,这东西怕不是那么好得的,孩子拿来孝敬自己,就不打破沙锅问到底了,平白惹人烦。

    于是,他笑呵呵道:“好酒啊!阿瑶,有心了。我带你们去看房子吧。昨天你们说要租房,我就挨个空房看了看,挑出的这个房最合适,租金每月一百文。”

    沈云瑶心道,族长真是值得敬重的长辈。

    她问:“那这地方卖不卖?”若是能买下来更省劲。

    “你要买?价格可不便宜,他家要五十两。”

    柳氏说:“咱们先看看再决定。”

    房子长久不修善,房顶、围墙和院子里都长了杂草。幸好瓦片和房屋完好,不用修房,整个院子看起来七成新。

    院子里一共六间房,北边三间,东边一间,西边两间,南边是围墙和大门。北屋后西边有小菜园,东边挨着围墙建了牲口棚,北边挨着围墙建了猪圈和鸡圈。

    沈云瑶心想,要不是想盖个更合心意的房子,她真想住这里。

    族长说:“这房子两年前建好的,也才空了一年。族叔儿子在外做生意出息了,所以才举家搬离。族叔临走前把这房送给自己兄弟,这地契在族叔兄弟手里。”

    柳氏对这房子挺满意,当场让族长找来人,还了还价,花了四十五两买下房子。

    柳氏掏钱时,沈云瑶发现娘亲的钱袋只是个普通旧布袋,想着给柳氏做个背包,现在学了绣技,做个包不是难事。

    送走族长一行人后,柳氏让沈云瑶带上地契回家,顺便拿来镰刀、锄头、扫帚。

    两人收拾了半天,屋子里外都焕然一新。

    等雇佣的女工们带着东西来到这里时,不禁感叹,沈老三家的人真是实在,也真够大手笔!

    “阿瑶家肯定挣大钱了,要不然这么好的院子说租就租。”

    “要是挣大钱,不该是说买就买嘛?”

    “对呀,对呀。说不定这就是买了的房子。”

    “卖这么好的房子,为什么他们不自己住?反而让我们在这里做工。”

    少妇少女们议论纷纷。

    有耐不住好奇心的人直接问沈云瑶。

    沈云瑶似笑非笑地望着这群人,说:“不管这房子是租是买,现在安排你们来这里,等于给你们改善干活地方。你们若是觉得这里地方太好了,容易胡思乱想,不能安心干活。那就成全你们。把你们安排在我家里。我和家里人来这里。”

    她其实也问过柳氏,为啥不住这里,柳氏说念旧。

    “别别别,这儿挺好,我们在这里。干活会更快!”

    “对的。我们一定比之前干活更好。”

    沈云瑶笑眯眯道:“好啊。那就留下来吧。现在分两个组,管事分人。两组每天都要比比做出的合格产品数量。一个组比另一个组多出一百以上为赢。赢的次数超过十五次,当月这组每人奖励五十文。”

    一个少女举起手,红着脸,弱弱地问:“产品是啥东西?”

    沈云瑶轻咳了下,“就是指你手头做的东西。”

    唉,一不小心就容易说上现代用语,还是得注意些。

    她让方氏安排这两组人分别去西边两间屋,安排做缠花成品的人在东屋,又从空间里拿出几把锁,给各屋换上,东西屋和大门备用钥匙交给方氏。

    柳氏则兴致勃勃地在垦荒,打算重新把菜园收拾收拾,种上菜。

    沈云瑶把这些事安排好后,回到自己家老屋,让机器人查了查烧砖烧瓷窑的区别,并让它改进,打印出可烧砖和瓷窑设计图,又从空间拿出笔墨纸砚,照着画下来。

    凡是画中标注长度的,她都转换成这里常用刻度。

    她又花了两张店铺装修设计图,打算交给沈高中让他去装修。

    她先去了族长家,把图纸交给族长。

    族长让她先等一等,让自家孙女叫来几个人。

    族长挨个介绍了他们,又给他们介绍了沈云瑶,对其中一个大概十七八多岁的男子说:“小四,你在的那家窑场前几天不是倒闭了,现在咱村要建窑场,干脆你就别出去找活,就在村窑场干。”

    沈云北说:“行啊,反正我是小学徒,在哪干都一样,离家近还能顾家。”

    沈云瑶一听,有现成的窑场何不买下来,省了建场时间,也不知道窑场离这里远不远。

    最后她还是忍不住问:“哥,那窑场在哪,离村远吗?已经被卖出去了吗?这窑场得多少钱才能买下来?”

    “在县城边上,离村不算远,这窑场烧砖烧得不好,砖容易碎成渣,所以买的人越来越少。我后来回家了不知道有没有卖出去,听人说至少一千两才能买下。”

    沈云瑶连忙说:“哥这两天有空吗?带我一起去看看如何?”

    “可以啊!”

    族长面色不愉,说:“瑶丫头,你的意思是村里不建场了?”

    沈云瑶连忙解释:“我是觉得有现成的,我们能节省时间。招工肯定紧着村里人。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是很快就能赚回来。要是花钱买,我出大头。”

    族长面色缓和,说:“那就先去看看吧,不定那边是什么情况。那你这图怎么办?”

    沈云瑶问:“族长爷爷,您觉得这事儿怎么办呢?这图先在您这里放着。”

    族长喝了口水,说:“听小四说,那个窑场生意不好是因为做的砖脆,这砖没烧好就涉及方方面面。可能是这窑建的不好,也可能是烧窑师傅没把握好温度,更有可能砖出窑的时间不对。我也不懂烧窑,这大面上的东西还能说一二。”

    他停顿了一下,才说:“所以说自己建窑场也有自己建的好处。你这图纸上的东西不是得了传承的吗?总比那个窑场的好。当然,坏处就是得找地方,得花时间建场。你自己也考虑考虑。”

    他看得出这主导权其实在沈云瑶手里,也不介意年轻人闯一闯。

    沈云瑶现代时,都是别的公司找她合作就能赚得盆满钵满,没开过公司。

    这时她也没啥经验借鉴,只是大概知道该做什么。

    族长说得倒是很对,是她忽略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