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剑悬天 » 第一章 陈西窗

第一章 陈西窗

    唐国,烛龙镇。

    微风徐徐,夜已半凉。

    一座灯火通明的大宅之内,传来一道雄浑的声音。

    “每人挥拳五百次!少一次加罚五十!”

    只见宅院宽阔之处,有一演武场,最高处之人筋肉粗壮,一身黑衣劲装鼓鼓囊囊,气势骇人。

    演武场内,是一群面容稚嫩的男孩女孩,正在按照师傅的教导练拳。

    为首一个男孩气度不凡,虽然年纪轻轻,眼眸之中流露而出的锐利之色却是锋芒毕露。

    站在高台之上的男人扫视而过,最终停留在这个男孩身上,满意的点了点头。

    “明秋!你可以休息了!”

    其余的男孩女孩闻言尽皆投来羡慕的目光,一边练拳一边窃窃私语。

    “明秋师兄又可以提前休息了!”

    “你以为,明秋师兄天赋异禀,最得郭师傅喜爱了。”

    “听说明秋师兄今年会去参加武道院考核,以明秋师兄的实力,肯定能顺利进入武道院,为我们烛龙镇争光!”

    …………

    名唤明秋的少年神色不变,自顾自打一套拳以后收手不动,只是少年眼神中还是不可避免的闪过一丝傲意。

    高台之上的男人走下来拍了拍明秋的肩膀,平时脾气暴躁的男人此刻却神态温和。

    “练拳虽然讲究个千锤百炼,但也不能急于一时,你如今需要做的就是体悟个中道理,不必急于一时。”

    少年虽然有些傲气,对待中年男人却也是尊敬有加。拱了拱手,少年笑道:“谢过郭师傅教导,家父明日设宴,想请郭师傅一聚。”

    中年男人笑着摇了摇头。

    “武行规矩,不能破。”

    少年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却很好的掩饰住了,笑道:“无妨,那等日后明秋进入武道院,再办一场践行宴,郭师傅可不能不来了。”

    中年男人笑着点了点头。

    “可以。”

    少年眼中有抑制不住的惊喜。

    每过五年武道院就要有一次选拔,而郭疾就是武道院的外院老师,负责烛龙镇的武道院培养。

    院落之中的所有少年少女,都是拜入郭疾门下,做第一道选拔。

    而郭疾的身份,在烛龙镇是个特殊的存在。

    若是能请到郭疾赴宴,那么不管是谁,对于自身所在家族的名望都是一次巨大的拔升。

    一众少年少女听到郭师傅的答复,看向明秋的眼神就更加羡慕了。

    郭疾见状大声呵斥道:“看什么看!练拳静心!”

    众人噤若寒蝉。

    郭师傅的脾气可历来都不好,这些不管男女,这些人没有一个没有被郭师傅曾经打到皮开肉绽过的。

    就算是如今的明秋,在才入武行的头两年,也是每天浑身伤痕的回家的。

    郭师傅打了,打了就打了。

    整个烛龙镇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拜入郭师傅门下,整整四年多,还不是就只有三十不到的人。

    郭师傅的脾气,也只有对进步神速的明秋会好些。

    不………还有另外一个人。

    郭疾蓦然露出难得的笑脸,眼中堆满了笑意,看向一个方向。

    众人偷偷摸摸随着郭师傅目光望去,宅院门口,站着一老一少两道人影。

    月色攀高,两人的脸被月光照耀的清清楚楚。

    年幼之人大概与演武场内的年纪相仿,只是身材瘦弱,此刻手中攥着一份书信,朝着郭疾挥手。

    年迈之人眉目皆白,衣裳破烂,咧嘴一笑,露出泛黄的牙齿,还缺了一颗门牙。

    老人刚想大声打招呼,就被少年伸手按了下来。

    老人不以为意的说道:“大家都是老熟人了,别生份呀!”

    少年摇头,低声说道:“郭先生在授课呢,咱们从偏门去就可以了。”

    两人不过三两言语,郭疾就龙行虎步的走到两人前面,拍了拍少年肩膀,没有用力。

    少年抱拳行礼。

    “郭先生。”

    郭疾大笑起来,小镇里面,对自己的称呼,这个“先生”,可是独一份。郭疾问过少年为何要坚持这个称呼,少年说传道授业解惑是为先生,郭先生亲传人武道,又为自己解惑,自然能称为先生。

    至于郭疾为少年解了何惑,其实只是很直白的告诉少年,他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武道天赋。

    可能穷极一生,都只能在小镇里度过余生。

    可这不妨碍郭疾对少年的欣赏。

    郭疾开口:“怎么现在才来。”

    少年除了不能修行之外,其实写的一手好字。连郭疾这种见过许多世面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少年郎写的字,是真的好看,用那些文邹邹的话来说,就是什么?极有韵味了。

    与演武场内的众人不同,少年就只是少年,孑然一身的在小镇长大。所以少年平时的生活来源,是给人代笔写信。

    少年拿起手中书信示意,轻声道:“今天活儿多,莫先生的书信又常常要想很久,所以慢了些。”

    郭疾拍了拍少年肩膀,没有多说什么。

    “去吧。”

    少年又抱拳告辞。

    演武场内,又开始了窃窃私语。

    “那小子谁啊,怎么感觉与郭师傅很熟的样子。”

    “你新来的不知道,他与咱们郭师傅是老熟人了,可惜这人一点武道天赋都没有,来武行混迹了半年以后就很少来了。”

    “就是,以前咱们演武场的清扫都是他负责的,如今他走了,还分到我们头上来了,真可惜。”

    有个面容清秀的女孩看着少年去往偏院的背影,说道:“他挺可怜的。”

    明秋本来看到郭师傅和少年熟络模样而捏紧的拳头在听到这句话后缓缓放开,我气愤什么,他只是一个可怜虫而已!

    少年走往阴影过道处,朝着偏院走去。

    满口黄牙的老头掏了掏耳朵,叫嚷道:“这次我来陪你送信,收一文钱,嘿嘿。”

    少年嗤笑一声。

    “一文钱,我写一封信才两文钱,老头你不如去官道上抢人算了。”

    老头子半点不脸红,指了指自己。

    “你看我一大把年纪还走路来陪你送信,怎么着也得管饭吧。”

    少年摇了摇头。老人正要据理力争,就看见少年举起两个手指,老人两眼放光,“两碗饭?”

    “两个包子。”

    老头垂头丧气,还想垂死挣扎一次。

    “二两米就够做二十个包子了,五个成不成?”

    “你吃不吃?”少年斩钉截铁。

    “吃!”

    少年走到一处竹楼处停步,然后把信放在竹楼下的一个竹箱子里,转身就走。

    老头急忙追上少年郎,一脸的疑惑。

    “这就完了?正主儿都还没瞧见呢!”

    少年摇摇头说道:“莫先生不喜欢见人,脾气也不怎么好。”

    老头砸吧着嘴巴椰输道:“啧啧啧,还能从你嘴你听到说别人脾气差,我还以为你真的是个小菩萨呢。”

    少年不搭理老头,直接从后门出去走了。

    又出去老远,少年才回过头去,盯着那座大宅,思绪莫名。

    老人不合时宜的说道:“听说你在这儿打了很久的杂都没能学到本事。打打杀杀有什么好的,我从小就想学写字,到现在还就会写自己名字,这才叫惨!”

    少年又看了那座大宅许久,低下头轻声道:“学到了的。”

    声如蚊蝇,老人友把手放在耳朵旁边问道:“啥?你说啥?”

    少年突然笑容明朗,一把揽过老人肩膀,以猝不及防的速度凑到耳朵旁边。

    “人各有福!!”

    “老子耳朵聋啦!加钱!加包子!”

    ………

    少年和老头一路走到了两座茅草屋旁边。

    一座大的,一座小的。

    大的看起来方方正正,虽然是茅草所造,但是看起来规整许多。至于那座略微小些的,就有些略显粗糙,不堪入目了。

    少年走进大的茅草屋,老头跟着走了进来。

    “你说你小子就真打算在这里过一辈子,你不是字写的好吗,怎么没想过去学塾试试。到时候考个秀才当当,我去给你看家护院?多划得来!”

    少年坐在板凳上,有一个木头搭起来的书桌,和市面上最便宜的宣纸。叹了口气,“哪有那么容易,学塾里面不缺打杂研磨的,在武行还能赚些钱,去了学塾那才是无根之水,不饿死都算好的。”

    老头不以为然。

    “你看我不是还活的好好的?”

    少年抬起头,上下瞅瞅老人身上的破衣裳,意思不言而喻。

    我这个年纪就活成你这样,那还得了?

    老人扯了扯衣服,少见的露出些许窘迫的表情。

    “小陈,明儿给老头子我把房子搞一搞呗?你看看咱俩在一起做邻居,老头子我很没面子的。”

    少年思索了一会儿,这才说道:“可以。”

    老头子还来不及高兴,少年的声音就接着传入耳中。

    “得赊账。”

    似乎是清楚老头子才是真的家徒四壁,少年又说道:“你给我写个欠条,可以和我说说你有什么信得过的亲戚没有,等你死了我好去找人家要。不能瞎写,不能骗人。”

    老人咧开嘴。

    “行,这敢情好,你现在就帮咱写,咱按手印就行。”

    老人还没说完就看到少年拿出一堆纸,全是欠条。

    不全都是自己的,老人远远的一瞅,就看到了好多名字,全是小镇里的人。

    老人叫少年小菩萨不是没有原因的。

    少年姓陈,有个自己取的名字。

    陈西窗。

    老头子来小镇不久,也没个去处,就和陈西窗做起了邻居。发现这小子无父无母的,竟然还能安安稳稳的活这么大。这一堆欠条,都是少年平日里攒起来的,老头子发觉这小子是真的来者不拒,谁的忙都帮。有的人家在他帮完以后会请顿饭,送点东西。有的人家就完全是看少年心善,帮完就赶人,少年也不生气,笑呵呵的让人写个欠条就是了。欠条上啥都有,什么锅碗瓢盆,锄头钉耙,都有。

    陈西窗写完欠条,递给老头儿,老头儿麻利的按上手印,完事儿!

    陈西窗送走了老头儿,自己写完一封信件以后,又将房间打理一遍。然后从床底取出一个箱子,翻出几本摆放整齐的书籍,油灯太费钱,少年悉悉索索的爬上茅草屋顶,借着月色看书。

    书上但有精彩处,使少年眉目飞扬。

    老头回到小茅草屋,看着空空如也的房间,也不介意,席地而睡。

    借着窗口月光,老头刚好能看到屋顶的那道瘦弱身影。没来由的想起昔年故友的一句话。

    坚毅之志可抵千军矣。

    静心破障可成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