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魂穿真武界,还好我有万界法冠 » 第一百章 墨家

第一百章 墨家

    小二快语连篇,将泉城有趣的地方讲了个遍。

    泉城最有名的除了泉水,便是青楼了。

    金潇从小二口中得知,泉城青楼众多,足有20家,若说最有名的,当属鑫雅阁。

    而包括鑫雅阁在内的泉城所有青楼,都是在五年前才火爆起来。

    最初整个泉城也就2家青楼——环采阁、桂音院。

    五年前,泉城新开了一家青楼——鑫雅阁,推出了一位花魁,名叫曲姝隅,容貌、琴艺、舞姿都是一绝。

    此女便受泉城大部分士子追捧,鑫雅阁也因此闻名。

    鑫雅阁声名鹊起后,许多途径泉城的文人士子、富商豪客也慕名前往鑫雅阁一观,凡见过曲姝隅者,皆难以忘怀。

    此后鑫雅阁名声更广,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

    鑫雅阁声名鹊起之后,泉城狎妓之风盛行,泉城的青楼也愈发多了起来,时至今日,数量已有二十矣。

    而若论质量,青楼之中,当属鑫雅阁、怡翠楼、燕春楼为最,金潇首查的,也是这三家。

    但一晃眼十天过去了,金潇并没有什么收获。

    金潇并不急,只是扩大了探查范围。

    又十天。

    金潇总算有些收获了。

    鑫雅阁、怡翠楼、燕春楼三家背后东家竟是同一人!

    或者说,整个泉城的青楼,背后都是同一人!

    金潇深夜潜入其书房探其书信得知,此人乃齐国上卿田舒志……的管家谢聚明……的小儿子谢荣。

    虽然只是管家的儿子,但正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上卿家的管家,泉城大小官员见了谁都得给面子。

    作为齐国上卿的管家的儿子,谢荣在国都临淄要夹着尾巴做人,但在外面,那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人上人了。

    谢荣自幼聪慧,对商业有很敏锐的嗅觉,但临淄这地方贵人太多,一个不小心,就会碰到铁板,以他们家的身份,不适合在这经商。

    于是谢聚明便安排他离开临淄,在外面打拼,攒一份家业。

    谢荣凭借谢聚明的支持,也确实做出一番名堂来了。

    不过,按理来说,背靠上卿,做正经生意,也足以让谢荣赚得盆满钵满。

    但谢荣并不满足于此,谢荣作为谢聚明的儿子,对一些见不得光的生意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当他发现做正经生意不如黑色生意赚得多时,他心思便歪了。

    谢荣凭借自己的身份,开始暗地里干一些见不光的生意了,他开始接触放贷、拐卖人口等生意了。

    谢荣在五年前来泉城开青楼,就是要将拐卖人口做成产业链。

    他搜罗了几批烂人为他所用,让这些烂人去拐卖人口,女子中姿色尚可的,就经过“训练”,进入青楼;其余的女子中身体尚健康的便卖作奴隶;因反抗被打残的,就沦为乞丐。

    男子中长得俊秀的,也被“训练”,专供一些有断袖之癖之人玩弄;剩下的与女子一样,健康的被卖作奴隶,残疾的沦为乞丐。

    也不要觉得沦为乞丐了,就被放过了。

    谢荣看不上这些乞丐,但他的烂人手下就不一样了。

    他的烂人手下中有一个叫甄亦的,知道谢荣不要这些残废,便主动提出为谢荣处理这些人,谢荣同意了。

    从此之后,每次拐卖过来的人,残疾后都交给了甄亦。

    得到了这些人之后,甄亦让他们成为乞丐,每日乞讨,而乞丐们乞讨的钱财,是需要“上缴”的!

    谢荣是否知道这件事呢?当然是知道的。

    但他不在乎。

    甄亦在做成了“乞丐”事件之后,就主动报告给了谢荣,谢荣只是说了句:“我知道了,处理好就行。”

    之后谢荣再没有过问,甄亦也没有再提,乞丐们“上缴”的钱,自然也全都进入了甄亦的口袋。

    在谢荣的书房内有关的记录,也只有一句“由甄亦处理”,便没了。

    甄亦究竟是如何处理的,还是后来金潇找到了甄亦,一部分亲眼目睹,一部分从他口中得知。

    从书房离开之后,金潇就决定要除去谢荣及其下属团伙。

    谢荣本人是内劲大成的高手,身边还有两位化劲保护,这也算不得什么,难不住金潇。

    麻烦的是谢荣还有不少在外的手下,杀死谢荣简单,除去他在外的手下就有点麻烦了。

    还有被他拐买过来做了妓的男女,要如何安排。

    如果只是杀死谢荣,这些在青楼的男女依然不得解脱,谢荣死了,这些赚钱的青楼自然会有其他人接手,对青楼里面的人来说,无非是换了个老板,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都不是金潇一个人能够解决的。

    而这里是齐国,不是楚国,金潇也不可能找宗门帮忙,那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那就是——墨家。

    儒、墨、道、法,为当世四大显学。

    法家在九州各国皆有活动,但如今主要力量是在秦国。

    道家弟子也是九州各国都有,但主要力量隐没于山林之间,虽为显学,但却在渐渐隐匿。

    儒家弟子同样遍布九州,如今主要力量在齐国东海之滨。

    而墨家也是遍布九州,各国皆有分部,总部位于秦楚交界的连绵群山——神农大山。

    墨家作为当世显学,为各国君主又爱、又恨、又忌惮。

    爱之在于墨家善于工巧,发明创造了许多工农用具,并推广开来,提升了工匠、农民的工作效率。

    而各国因为这些工农用具,可以开发更多的土地种粮食,可以更快的兴建工事,可以打造更好的兵器……

    这些都是可以提升国家实力的。

    而且,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因此墨家常常主动帮助被攻打的国家守城。

    恨之在于,墨家不会偏向于某一国,或者说恨墨家不偏向与自己的国。

    墨家发明的器具,所有的国家都在利用来加强国力,那么相当于没有那个国家能因此获得压倒其余诸国的力量。

    其次,墨家这次会帮助被攻打的自己,下次也会帮助被自己攻打的敌国。

    另外,墨家擅长工巧,也多任侠,墨家弟子行走在外,杀了不少贪官污吏。

    但贪官污吏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该杀,但对于君王可就未必了,了。

    对于君王来说,臣子是贪是廉,是污是清,并不重要,重要得是还有没有用,或者说,用处是否还大于坏处。

    而且,官员被侠士杀死,也一定程度上有损官府的威严。

    这便是各国对于墨家的不满之处了。

    而忌惮,则是因为墨家太强了。

    儒、道、法三家也强,但是他们是分散的,三家内部是有不同的派系的,即使都是学的统一家思想,但各派系之间也是有理念之差的。

    而各个派系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领袖,即使是天人,也无法命令其他派系。

    例如法家唯一的天人在秦国,但他无法命令韩国的法家弟子。

    儒家唯一的天人在齐国东海之滨,但他也无法命令魏国的儒家弟子。

    道家也是如此。

    但墨家与儒、法、道三家不同,墨家虽然也只有钜子是天人强者,但墨家钜子是墨家弟子共同的领袖,是掌握整个墨家的力量并能够驱使的。

    而整个墨家的力量,天人境界是钜子不亲自出手,也足以颠覆一个国家。

    这又如何不让七国忌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