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高考二十次,我重回1998年 » 第91章 两辆汽车,中午吃饭

第91章 两辆汽车,中午吃饭

    第二天,快到中午的时候。

    张珣一反常态没有留在厂里吃午饭。

    宁榄湘也没问啥,一大早张珣就和她说了,要回家处理点事情,有可能今天晚上不会回来。

    她也很能理解,不像自己,离得近,可以天天回家。

    厂里的宿舍她没去看过,但是大概也了解点,条件一般。

    故此宁榄湘拍着胸脯,让张珣放心回去,厂里的事情有她看着,没问题。

    借了杜子爽的摩托车,张珣顶着大太阳往天都山的方向驶去。

    今天回去的主要原因还是彭大明一家子要请吃饭,他也想瞧瞧这朵奇葩,又要弄出来什么花样来。

    按说天都山索道站和配套公路的消息传出来,应该消停了,明摆着不会向所谓的青石矿投钱。

    那今天弄个这样的场面,在山居饭庄请客吃饭,至少大几百块钱。

    是贼心不死,还是另有目的?

    通往山水镇的道路一如既往的通畅,路上的汽车不多,多是些摩托车和自行车,虽然太阳大,但是气温已经没前些日子高,另类的兜风感觉,悠闲自在。

    偶尔也能看见呼啸而过的大卡车,上面装着明显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一类的。

    张珣隐隐猜测,莫不是开往山上建公路和索道站的材料?

    毕竟这会儿整个山水镇最大的工程,就是这个。

    拐过一条岔路口,山居饭庄远远能看见。

    只见得这会儿门口聚集着一群人,在浓密的树荫下大肆讨论着什么,同时伸出手指,指指点点。

    还没靠近,张珣就感受到一股哄闹的气氛,像是过年。

    随着摩托车的速度慢慢降低,红光满面的众人映入眼帘,没想到,正是家里的亲戚。

    难怪感觉像过年,这么多亲戚聚集,日常可不多见。

    有些人甚至都有些面生,交集不多。

    还有一帮小孩子在溪水边掀开石头抓螃蟹,是亲戚家的小孩。

    粗略估算了一下,得有二十多个人。

    彭大明和他的冤种女婿想干嘛,至少两桌,这不得大出血。

    念头转过千万道,时间仅仅一瞬而过,张珣停下摩托车,就有人上来和他打招呼。

    他也不敢托大,老老实实的一个個喊过去,有些不太熟悉的,含含糊糊的混过去,也没人计较。

    毕竟这会儿他已经成了个不大不小的传奇人物,高考直接怼到全国前几的大学。

    “志愿填的哪里啊?”

    “通知书到了没?”

    “......”

    问题很多,张珣微笑着解答,他知道,这些问题,说不定自家老妈都说过不止一遍,眼下只是找些话来说,等会儿时间,又来个人,自然就会放过他。

    不出张珣所料,没几分钟就又来了几个亲戚,众人上去寒暄,他也就被扔到一边。

    701分又咋样,还是个弟弟......

    也没看见老太太和自家老妈,有可能在楼上或是还没来,张珣也不着急凑上去。

    只是寒暄没多久,就只见得他们挪着步子,来到饭庄前停住的一辆银白色的汽车前,伸出手来不停指指点点,不过倒是少有人敢直接上手。

    “这车之前没见过啊,新款啊?”

    “是汪广青开来的,就是不知道是他的还是别人的。”

    “那可以啊,哪怕就是借的,也有点本事。”

    “还是这个颜色好看,现在全是黑色的。”

    张珣站在不远处听着他们的嘀咕,心里也大概明白是咋回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冤种女婿汪广青弄了辆汽车。

    这年头,汽车可比房子有面。

    稍微上点档次的汽车都奔三十万去了,房子这会儿才多少钱......

    跟在人群后面,张珣瞧了两眼,确实有那么点意思。

    银白色的车身,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稍微带着点的流线型,再加上细节处的精致,给人以高端的感觉。

    他对车了解不多,当年学校的杂志也不流行这个,在复读班的时候,剩到他手上的,最多的就是篮球先锋报,后面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各类杂志也就渐渐销声匿迹。

    不过,张珣也能认出来,这H标志,在后世看到的很多,粤省比较流行。

    看了会,张珣也没了兴趣。

    后世奇奇怪怪的车型很多,看这个,竟然有了复古般的感觉。

    就是不知道,这汪广青哪里搞到的车,看着还挺新,总不至于现在就挪用了亲戚投给他的钱吧......

    “张珣,你今天也过来了啊?”就在这时,一道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考。

    转过头来,发现是张诚。

    “小伯。”

    张珣喊道。

    “听说李甜甜在你那里干的不错,真是帮了我个大忙。”张诚见张珣有些不解,继续解释道:“本来李师傅都不想在我这里干了,要去大城市,他那手艺,哪里都不缺工作,现在女儿稳定下来,他也放心留下了。”

    李甜甜就是一开始介绍过来炒辣条的料子的,现在轻易已经不出手,带了几个徒弟,她专心去研究新的口味,天天干的不亦乐乎。

    没想到还有这般缘由。

    “这样也好,双赢。”张珣笑着说道,这也挺好的,帮着帮着变成互相帮忙,这般的亲戚相处起来才更加自如。

    “说的对,双赢,不愧是大学生。”张诚是特地来感谢的,同时也想拉近点关系。

    他从李师傅那边了解到点情况,李甜甜回家的只言片语,都在展示面前这个年轻人的不简单,别的不说,那间新开的厂,是张珣在主事,而且发展速度极为迅猛。

    张诚也尝了下李师傅带来的产品,那所谓的什么辣条。

    “这玩意味道一般,全是料子,吃一口,我得多喝一杯水。”

    李师傅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可张诚哪里看不出来,那脸上遮掩不住的自得,毕竟是自家女儿炒出来的料。

    开饭店这事,维护老客户和新发新客户都很重要,早点拉近关系,加上本就有的好印象,才能在竞争中领先一步,就他所知,县里乡下,饭店如雨后春笋,得要早做打算。

    两人互相吹捧了一会儿,却引得周边的人啧啧称奇。

    张诚开了这饭店,在村里算的上小有名气,这会儿,却和个小年轻相谈甚欢,甚至还有点平辈论交的意思.....

    这不得不让人多想。

    农村里的人,鼻子也很灵敏。

    “都坐啊,吃饭了。”

    这时不知道是谁嚎了一嗓子。

    这会儿人群开始慢慢挪动,向着楼上走去,期间还拉扯不断,互相谦让着向前。

    张珣无奈的跟在后面,龟速般爬了上去。

    就在他上去的十分钟后。

    一辆白色的宝马汽车,疾驰而来,停在山居饭庄前。

    黑发女人从车上下来,同时摘下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