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江湖奇闻录 » 第二十四章 北里风流

第二十四章 北里风流

    李书君听了邻桌几个人闲谈几句,原来聊的都是妓院中争风吃醋的风流事。这平康坊和北里中,想必是有不少著名的妓院,这几位风流潇洒,也是青楼常客。这时只听一人说道:“唉,早日间,你我也是这北里中的风流人物,当时咱们去了,哪个不是刻意逢迎?如今嘛,咱们是不行了。”

    “张郎言之有理。最近的风头都被那宋国公府中的萧子德抢了,你我再也难得风光。”这个“萧”字一出,瞬间便引起了李书君的注意。

    “也怪咱们几个学识不如人家萧郎。就萧郎一首“将进酒”,便是你我之辈,努力十年也写不出的。”

    果然是写了“将进酒”的萧子德,李书君听了心中一震。

    “是啊,不得不佩服萧子德的本事。不过,我觉得以萧子德目前所作的十几首诗来说,还是首推这一首“春晓”。寥寥数语写尽了春天的美好。”这人说完紧接着摇头晃脑,拖着腔调,吟了起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眠不觉晓?“李书君听了心头一楞,这不是孟浩然的名句吗?孟浩然可是李白的偶像啊,这这这怎么也成了这位萧子德所做的了?

    “我却觉得这首春晓,虽也工整,但是远远不如萧子德写给怡红院的花魁,明月小娘子的这首静夜思。“这人说完,接着也起势作腔地吟咏了几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了个去,李书君心中吐血一口。这首李白的“静夜思“,可不是写给叫”明月“的青楼女子的,人家李白明明是在描写月光好不好。

    “崔郎所言甚是。这首静夜思实在是直而不淫,光而不露。据说,怡红院的明月得了这首诗,日日吟唱不绝,连续数十天不待客,绣床专为萧子德一人而设。“这人说完之后,似乎还”咕咚“一声咽了一口唾沫。

    “某却以为不然。某首推萧子德这首”悯农“,“说完也吟唱了起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书君已经无语了。这首“悯农“,分明是李绅所作,而且这只是截取了”悯农“的后半阙四句。

    “此诗寥寥几句,却写尽了农人种田辛劳,粮食来之不易的情形。实在有忧国忧民之心啊,正是你我之辈的楷模。“那人把半首“悯农“吟唱完,又加了几句点评。

    “不管是将进酒,还是静夜思,还是悯农,都是能流传千古的得意之作。只是不知最近这位小郎君又有了什么佳作。“有人说道。

    “这个却是不难,萧郎也是北里常客,你我这便同去,在那北里中,定然能听到萧郎大作。“

    “去便就去,“

    ”走走走。“

    ”崔郎,请。“

    这几人说走就走,起身就下了楼。李书君忙也下楼结了帐,远远跟在这几位读书人身后,看看能不能在那北里之中碰碰运气。

    出了“东市“大门,李书君骑马跟在那几位读书人身后,走街串巷,过了几道坊门,进了一个坊门上写着”平康坊“三字的坊里,又向北穿过了三道曲折的巷弄,来到一处所在。

    只见这一道巷子里有七八家三层楼的高楼,高楼里面似乎还有曲折的庭院。这几人却进了门头上挂着“怡红院“三字的一幢楼中。李书君紧跟其后,也要进楼。

    刚入了门,就有一个门子迎来,说道:“郎君听曲儿,还是喝茶。“李书君心知又是要门钱的,便从怀中摸了二十个铜钱给他。那人却说门钱是五十个。我去,长安的妓院,就是这般贵,只得又数了三十个填给他,说道:”我找明月小娘子说话。“

    那门子却说道:“明月这会正在陪客,却是没空。“李书君只得把马交给门子牵了,拿了寄马票,去往大厅中坐着喝茶。

    这一楼通往后院的通道旁边,就是一个大厅,此刻已经有二三十个人都坐在厅中,一边喝茶,一边听着厅堂中间的台子上,两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唱曲儿。

    这两个小姑娘,一个捧着一管竹萧,呜呜咽咽地吹着,另一个轻声婉婉转转地唱着什么曲子。

    台下坐着的众多人中,似乎以读书人为多,身上衣着,都不如在酒楼中遇到的那几位那般华丽。这些听众,一边听曲,一边踏着脚轻轻地合着节拍。也有人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说着话。李书君隐约听见有人说道:“往日里此刻萧相公家的萧公子,就该从明月房中出来了。“

    另一人附和着说道:“是啊,这几日经验都是此刻左右。到时你我冲向前去,但愿今日能求得萧公子一副墨宝。“

    又有一人说道:”某每每吟唱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句,闭眼想象,似乎总能看到明月小娘子雪白的肌肤,好比凝脂一般,令人向往之至。”这人说完,脸上伴着一副陶醉的表情。

    那两人各端起茶杯,“咕咚咕咚“饮了一大口茶,颇有同感似的一起点了点头。

    “这萧子德萧郎君,艳福真正不浅,终日有明月相伴身前,着实令人艳羡不已。“有一人说道。

    “也是萧郎君胸怀大才,所作的十多首诗,哪一首不令人拍案叫绝?“有人说道。

    “听说萧家这位小郎君,早年间倒没显露出什么文采,也就是今年七八月份的时候,在湖中游玩时溺水,被人从水中救醒之后,才创作了这十几首琅琅上口的佳作。“有一人神神秘秘地说道。

    听到此时,李书君心下一动。不禁想到,难道这位萧子德也是从水中,穿越而来?这么说,和自己的经历,倒是十分相像。只不过人家是穿越到门广户深,豪门贵族的尚书之家,自己却成了一个流浪江湖的落魄倒霉蛋儿。

    “坊间倒是有这样的传言。都在传说,这位郎君自那日之后便开了窍,也有说是在水中被文曲星附了身的。“有一人说道。

    “某却不以为然。所谓十年磨一剑,也是人家自幼刻苦攻读,厚积薄发,才有今年这样连篇的惊世之作。“有人沉声说道。

    正在此时,却听得一人惊呼道:“快看,萧公子下楼来了。“大家听了,忙朝着后院的一幢小楼上望去,李书君也急忙顺着众人的目光,朝后院看。

    隐约看到,一个衣着华丽的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在一众人的簇拥下,如众星捧月一般,顺着小楼的台阶,背负着手,拾阶而下。李书君看那人的面孔,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时众人早起身蜂拥着,跑过去迎接,口中都喊着:“萧郎,萧郎,请给在下签个名吧。“

    也有人喊道:“萧郎,鄙人从十年前就关注你了,今日特求一副墨宝相赠。”

    也有人喊道:“萧郎,某是你忠实的粉丝,萧郎的大作,某都能倒背如流啊。”

    这种拥挤混乱的场景,倒和后世粉丝见了明星一样。

    这时萧子德已经来到大厅中,身前围堵着二三十个疯狂叫喊的读书人。他身边的五六个跟班,如临大敌一般,齐齐伸展了手臂,把萧子德围在中间,时不时大声喝斥道:“不准动手动脚,快快让开道路。”

    此时,李书君却看得分明。这个所谓的萧子德,正是和自己一起在公园里游泳的老表陈国强。他那国字脸,高大的身材,正是从小玩到大,再熟悉不过的人了。

    李书君急切间想赶去相认,只是前面堵着几十号人,只得在众人吵闹的喊叫声中,大声呼喊道:“陈国强,陈国强。”

    众人喊叫的声音实在太大了,瞬间便淹没了李书君的喊声。这时他身边的几个跟班,也终于挤出了一条通道,便赶紧簇拥着萧子德出了楼。

    李书君不甘心失去这么好的机会,奋力也跑出了楼,看着前面几道骑马的身影,忙也喊门子取了马,纵身跃上,双腿快速地夹着马腹喊着:“驾,驾。番石榴快快追上去。”

    马驰如飞,片刻间便赶到了前面几匹马身边。李书君想喊老表的名字,却又住了口。心想天下人那么多,万一是长相相似的呢?灵机一动,想到生前在家中时,老表经常拉李书君搭班打麻将,口头禅总是一句:“三缺一,来不来?”

    想到这里,李书君便朝着那几位骑马人大声地喊道:“三缺一,来不来。”那群人中,有一人听到此言,似乎大受震动。只见他回转脸来,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望着李书君。

    李书君却是满脸兴奋,对他说道:“老表,别来无恙啊。哈哈哈”这萧子德听了此话,一张脸瞬间便眉开眼笑,双手一拉,住了马,对李书君说道:“我靠,李书君,真的是你?”

    李书君也勒停了马,开心地喊道:“那还有假吗?陈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