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白门楼吕布演义 » 第三十回 割发代首泯恩仇

第三十回 割发代首泯恩仇

    张燕一开口,就给吕布一个下马威,沉声说道:“听说奉先效仿荆轲故事,不惜舍身为国,背负骂名,诛杀董卓,张某十分敬佩。但一码归一码,你虽然有功于朝廷,那是朝廷的事;你我之间的账,还没跟你算呢!你来信说,有粮草相送。我就不明白了,你从下邳落荒而逃,只带着五百残兵,听说在河内又募兵数千,那又如何?要兵没兵,要钱没钱,要粮没粮,你自己都混不下去了,哪来的粮草送给我?今天你要是不能给我一个满意的回答,恐怕别想走出这个大帐!”

    吕布摊开双手,哈哈大笑,轻松地说道:“张大帅,我今天前来,只带了一名亲兵,赤兔马和方天画戟都没带,甚至连装饰用的佩剑,都留在大帐之外。你看,足够显示我吕某的诚意吧!”

    “奉先艺高人胆大,张某佩服。我张某也不是卑鄙小人,奉先的诚意,某感受到了,不妨先先说粮草之事。”

    “大帅莫急!吕布今天既然来了,必定给大帅一个满意的答复。不把这个事说清楚,恐怕我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不妨先聊点别的,如何?”

    “说说也无妨。但你别跟我耍花样,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好!敢问大帅,当年为何加入黑山军?”

    “原因很简单,为了有口饭吃。”

    “说得好啊!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如今朝廷财狼当道,百姓民不聊生。弟兄们都活不下去了,不造他niang的反,难道坐在那等死吗?既然朝廷不顾老百姓死活,那咱就造他niang的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吕布这番话,渐渐拉近了与张燕心理上的距离。张燕说道:“就是啊!这道理不是明摆着的吗?”

    吕布接着说道:“正如天公将军张角所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既然这天下无道,请问大帅,为何不带领数十万弟兄,振臂高呼、云集响应,杀尽贪官污吏、世家大族,扫平中原、席卷九州,换个天下呢?”

    “哼——哼——”张燕没好气地说道:“我说,吕布啊,你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吗?你还好意思说!当年我黑山军不下百万,打得袁绍满地找牙。要不是你吕布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杀了我那么多弟兄,我们黑山军哪至于现在混得这么憋屈?”

    吕布向张燕和杜长、孙轻、王当等人一拜,又朝他们身后的亲兵们一拜,郑重地说道:“诸位弟兄,吕某当年颠沛流离,为了混口饭吃,无奈寄人篱下,甘当袁绍鹰犬。原以为袁绍是匡扶天下的雄主,没想到却是猪狗不如。如今吕某幡然悔悟,今天特来谢罪。张大帅,可否借短刀一用!”

    张燕以为吕布要自裁,目视杜长等人,众人皆不置可否。于是说道:“奉先兄,切勿意气用事。”

    吕布惨然一笑,用悲怆的声音地说道:“张大帅,吕某不是要以死谢罪。我吕某一辈子历尽艰难,受尽屈辱,如今大汉天下,还有千百万人饥寒交迫、食不果腹,倘若就此死了,以前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大帅请放心,只要这天下还有一人忍饥挨饿,我吕某便一天不会轻易去死。”吕布这番话一说,在场众人无不感动,有的士兵想起自己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已经偷偷地抹眼泪。

    张燕也被吕布的豪迈和情怀所打动,犹豫了片刻,便命亲兵给吕布递过一柄短剑。

    吕布接过短剑,“唰”地一剑,将自己的头发割去大半。然后把短剑扔在地上,单膝下跪,双手捧起断发举过头顶,向张燕等人及其身后亲兵致以歉意,沉痛地说道:“张大帅,诸位弟兄,吕某此前所为,多有得罪,虽万死不能辞其咎。今日割法代首,聊表悔恨愧疚之意,还望诸位见谅。吕某在此起誓,留得这有用之身,只为人人都有饭吃、有衣穿,而流尽最后一滴血。倘若有违此言,万箭穿心,天地难容!”

    在汉末那个年代,人们都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众人看到吕布割法代首,无异于自刎,无不惊愕。又听见吕布道歉、发誓,真诚之意、为民之心,无不感动。即便此前因为自己的亲人、兄弟、战友被吕布斩杀而对吕布有深仇大恨的将士,也觉得没有那么恨了。

    张燕见此情形,早已被吕布的举动所感动,心下十分折服,对吕布的恨意化为乌有。赶紧说道:“奉先兄,你这是何苦呢?快快请起。”一边说着,一边走过来扶起吕布。

    吕布顺势起身,说道:“吕某这一跪,是为此前错杀忠良悔恨愧疚而跪,是为死去的黑山弟兄而跪,更是为天下苍生而跪,该当的。”说完,虚迎张燕回座。

    张燕回到座位,颇有感慨地说道:“世人都说吕布忠义,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奉先兄,我张燕也不是小气之人,今日之后,你我之前的恩怨一笔勾销。”

    吕布向张燕抱拳一揖,郑重说道:“感念大帅恩义,吕某永生难报。”接着,吕布话锋一转,说道:“大帅,回到刚才我们谈的问题。当年,黄巾军鼎盛之时,恐怕有数百万人,攻占的州郡城池,也是数不胜数,但如今已经败亡;咱们黑山军,也曾拥有百万之众,但如今只能潜伏深山,勉强度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句不好听的话,但也是实话,就是因为我们打不过官兵。”

    张燕等人,听到这里,也深表认同。吕布接着说道:“为什么打过呢?因为没有精兵强将。为什么没有精兵强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粮草。吕某此次上山,正是为大帅筹划粮草而来。”

    “奉先兄,你说的这粮草,在哪里呢?”张燕急切问道。

    “我没有,但是袁绍有啊!”

    “我也知道袁绍有,但怎么是你的呢?”

    “袁绍缺什么?”

    “袁绍占据四州之地,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兵精粮足,什么也不缺。”

    “大帅说得不错。但袁绍还缺一样东西。”

    “缺什么?”

    “缺马。袁绍占据幽州之后,实力大增。曹操不久前,占据河内,势力蔓延至黄河北岸。我料想,一个月之内,袁绍与曹操之间,必将引发大战。这个时候,袁绍缺什么?缺骑兵。平原作战,骑兵多多益善。因此,马匹正是袁绍急需。”

    “不错。可是,马在哪呢?”

    “我没有,但是胡人有啊!”

    “我也知道胡人有,但怎么又是你的呢?”

    “胡人的马,就是我的马,我随时去取就行了。”

    “奉先兄,你不会在说笑吧?那胡人几乎全民骑马,一上马就能战。战力彪悍,怎么取呢?”

    “这个,大帅就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

    “奉先兄,你的意思是说,你去抢夺胡人的马匹,再把这些马匹卖给袁绍,换取粮草?”

    “正是。”

    “既然如此,那你自己干就行了。还要我们黑山军参和什么呢?”

    吕布看着张燕等人身后的亲兵,并不说话。张燕会意,明白马上要谈到最关键的问题。于是吩咐亲兵全部退下,只留下杜长、孙轻、王当三人。

    吕布压低声音说道:“大帅有所不知。刚才我们说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要造朝廷的反。那么,请问大帅,现在你在黑山占山为王,某种程度上说,在座各位豪杰,就是黑山的朝廷;大帅你,就是黑山的皇帝。一旦众人吃不上饭,该当如何?”

    张燕与杜长、孙轻、王当听到这里,心中一惊,吓得冷汗都出来。这可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凭空恫吓,这是当前黑山军面临的现实危险,即便部下不造fan,但士兵百姓逃亡肯定是挡不住的。张燕与杜长等人对视一眼,问道:“奉先兄,你这次前来,莫非专门为我解困而来?张某还真不相信。有什么条件,你就直说吧?”

    “好!大帅果然痛快。实不相瞒,如今我吕某帐下,当世顶级谋臣武将不下十人,‘狼骑’千余,步卒近万。此前睦固,也已在河内投奔于我,如今为军中校尉。”

    张燕听到这里,大吃一惊,问道:“前些日子,我听说曹操攻占河内,还在担心睦固处境如何,原来现在在奉先兄帐下,可是当真?”张燕这人,人缘好,所以深得众人拥戴。张燕与睦固,都属于倾向于投靠朝廷的“投降派”中坚,因此一向交情不错,只是因为后来太行山中段被袁绍势力蚕食,张燕在北段、睦固在南段,渐渐联系少了。

    吕布笑道:“大帅如若不信,不妨召睦固前来一会,如何?”

    张燕答道:“如此甚好!”张燕心想,现在很多情况,都是吕布自己在那里说的,难辨真伪。睦固与自己也是多年的老交情了,请他过来一叙,也更放心一些。吕布马上传令赵云,即刻召睦固前来。那睦固,在吕布、赵云二人进山不久,已按照吕布的将令,早已在山隘外不远处等候。当然,自有战神营将士保护其安全。

    吕布接着说道:“如果我在并州各郡县募兵,征伐胡人,亦无不可。只是,我不忍眼睁睁看着黑山军数十万人,背着‘反贼’的罪名,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整天提心吊胆,看不到希望。因此,吕某提议:我负责抢胡人马匹,卖给袁绍;从袁绍那里换取粮草,由大帅派遣人手运粮;运回来的粮草,你我按一定比例分成。当然,吕某有三件事,还需要大帅帮忙。其一,我麾下大军暂居黑山一带,以不侵扰大帅地盘为前提,具体行踪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我吕某今天可是提着脑袋,特意前来‘拜山头’,也是希望将来咱们能互利互惠、互通有无、肝胆相照、长期共赢,不要做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其二,征伐胡人,难免会有伤亡,所以需要招募兵丁。我麾下虽有将士万余,打败胡人足矣,但要守住一些据点,怕是人手不足。因此,我送你粮草,你给我兵丁。这对你我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你呢,兵多人多,粮草消耗不起,减少些许青壮,又能增加粮草,可解燃眉之急,也是长远之策;我呢,兵精将强,但兵力总量有限,马匹、粮草,可谓手到擒来,只是需要补充些兵丁。其三,你们占山为王,也有十个年头了,如今每况愈下,并非长久之计。将来如果时机成熟,希望大帅率领麾下数十万弟兄,投靠大汉,为大汉保住国本。什么是国本?俗话说,‘国以民为本’,国本,就是百姓。”

    张燕听完吕布开出的三个条件,没有一条苛刻,甚至可以说,每一条都是对自己有利的。这第一条,现在张燕都自身难保,哪有实力去跟吕布较劲,没有不答应的无理由。这第二条,人家送你粮草,招募你的青壮,也是情理之中。古往今来,不都是这样吗?只要你有粮,自然就有兵,也没有不答应的无理由。这第三条,本就是自己一贯以来的想法,根本不能算条件,更没有不答应的无理由。于是,张燕回答道:“既然奉先兄有此诚意,不如我们具体合计合计?”

    至此,吕布与张燕已达成框架性协议。接下来,主要是对具体细节问题进行磋商,重点问题其实只有一个,你给我多少粮食,我给你多少兵丁,当然兵丁也是需要按一定标准选拔的。关于一些细节问题,双方一时也定不下来,吕布便说明日再派文臣前来商议,张燕他们四人也正好合计一番。

    这个时候,亲兵禀报,睦固已经带到。张燕立即传令,请睦固进入大帐。张燕等人与睦固寒暄之后,吕布拍了拍睦固的肩膀,说道:“白兔兄,你与张大帅是多年的兄弟,难得一聚。今日你们是老朋友相聚,我就不在这呆着了,不然,你们不自在,我也不知趣。”豪迈地哈哈大笑。说完,吕布便与张燕等人道别,带着赵云回营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