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能召唤猛将 » 第四十章 来自高平的读书人

第四十章 来自高平的读书人

    心中作出决定之后张彦便不再耽搁,当晚就直接去见了王猛,并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对王猛和盘托出,想要听一听王猛的意见。

    王猛略加思索之后,认为张燕的想法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不过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完善一下。

    不用张彦多说,王猛很自觉的就代入了角色,稍加思索之后他便向张彦诉说了一个更加完善,可行性更高,而且就算失败了也不会有太大损失的计划。

    张彦这才放下心来,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王猛府的大门,并再度找上了他的父亲张言,开始诉说王猛这个更加完美而周密的计划。

    看着张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显得有些迫不及待的风风火火离去的背影,王猛忍不住摇了摇头,有些哑然失笑。

    心思在脑海里稍微一转动,王猛决定帮自己的弟子把他这番谋划,再增添上两分胜算。

    点亮烛火,招来书童拿来纸笔之后,王猛开始斟酌着语气,给他兄长护匈奴中郎将王柔和晋阳王氏分别写了一封信,并在信中仔细陈说利害关系。

    希望族中能好好考虑和张氏之间加大合作关系,并在张氏于太原郡立足的过程之中尽可能的出一份力帮张氏一把,如此将来也是一个大人情。

    两天后,董卓如约而至,先是在张言等人的陪同下于广武城中巡视了一番之后,再颇为郑重的去书院拜访了一番。

    张彦此番仍旧此前一样,因为一些事情忙得抽不开身,而错开了和董卓会面的时间,不过张彦也只是稍微遗憾了一下便将这些事情抛之脑后,继续开始忙碌了起来。

    那晚在父子俩第二次详谈之后,张言已经决定接受董卓的好意,担任并州别驾一职。

    如此一来张氏的重心和部分力量就需要尽早往太原郡偏移了,而且这些事情办得是越快越好。

    因为只有快速将事情落实,才能更好的借助董卓身上的势,避免事情中途为种种因素而出现波折。

    然而张言却需要提前准备接待董卓的一些事宜和妥善安排好董卓的行程,实在是有些无法分身,所以这些事情便只好落在了张彦的头上。

    因为目前的张府里面,除了像是管家和一些能力比较出色的商行管事这样的下人以外,能妥善处理好这些事情并且能做主的人,就只有他们父子了。

    这也让张彦再次感叹了一下目前手下人手的缺乏,和这种因为顾忌太多,无法直接召唤合适的人才出来为自己排忧解难的别扭。

    说到底,也还是张彦目前的根基太过于浅薄了,如果他年岁更大一些,已经接手了家中的事物好几年的时间,那么这一切事情都将迎刃而解。

    因为有充足的时间他便可以以很正当的理由,将一些人才提拔起来帮他处理事务,他只需要做出最关键的战略决策便可以。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如果贸然将一些重任交给一个凭空冒出来的陌生人,他老爹张言那关根本就过不去。

    好在是这些年来张彦已经足够努力,张言和王猛的教导也比较出色,这些都让他获得了长足的成长。

    所以即便是手中的工作量突然一下子暴增了几十倍之多,张彦凭借着自身已经接近二流顶峰的智力和达到三流的政略属性,最终还是支撑了下来。

    不仅仅是如此,他还将府中的一应事物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丝毫不见一丝混乱的样子,让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张言有些啧啧称奇。

    虽然张彦这些年来的表现已经足够出色,最近这段时间也开始接手了府中一些零碎与边角的事务,但张言确实没想到他能将事情办得这么出色。

    在张言的设想中,张彦突然接触到如此繁重的事物之后,即便是能够勉强支撑下去,也应该是显得手忙脚乱处处出错才对,不应该是眼下这种游刃有余的模样。

    原本张言还想着,以后他要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太原郡,那雁门郡这边的事情对张彦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所以他才在这种关键的时刻,以董卓的到来为借口故意放权,想要让张彦能够趁着这个机会尽可能的多锻炼锻炼,他也好抓住这最后的时间,尽力为张彦查缺补漏。

    不过在看到张彦的表现之后,张言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最终还是要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出色的多,自己先前的担忧却是有些多虑了。

    以张彦目前表现出来的出色能力,即便是他直接去太原走马上任,张彦也能够将张氏的事务处理的很好,更别说,此后张氏的重心还会逐渐向太原郡迁移。

    雁门郡这边的事物会逐步减少,只要雁门关的那支大军不出事,同时他在并州中枢也稳如泰山。

    那很多事情张彦都只需要按照着此前做好的规划和部署,按部就班的执行下去便可以了,这对他来说根本不会有任何困难,甚至这些事情对他的学业都不会带来太大的耽搁。

    到时候晋阳和雁门关驻军一内一外相互呼应,张氏在雁门的根基只会更加稳若泰山,常人轻易不能动摇。

    第二日清晨,张言站立在广武城南门之下,等到目送着董卓乘坐的马车远去之后,才对身边一人点了点头。

    “你们现在就跟在董使君他们的队伍后面出发吧,太原那边的事情我都已经安排好了,我已经在那边差人买下了一处大宅院作为你们暂时的落脚之地。

    等到你们过去之后,晋阳王氏的人和董使君都会照料你们一二的,至少让你们成功立足应当没什么问题的,你们此番前往晋阳只需要按照此前的计划低调行事,等我前来上任便可。”

    “家主放心,此番我前去定当谨慎行事,为张氏提前摸清晋阳城中的情况,”张言身旁一中年男子立刻弓身答到。

    这人是这些年来,从高平张氏陆续支援到雁门的一些干吏中的一员,虽无什么大才,却也识文断字,勉强可以用一用了。

    虽然张言对本家始终抱有一丝戒心,但一些没有触及的核心的事情,张言对使用本家高平张氏的人却并没有什么介怀的。

    甚至,如果没有从高平张氏和王氏支援的这些读书人在中层支撑着,张氏在雁门还真发展不到如今这个地步。

    毕竟张言他们一家本来就是流放之身,虽然机缘巧合之下拥有了如今这偌大的家业,但在雁门郡有很多地方实在是无人可用也是事实,

    像是张辽他们家那些人,如果带他们去塞外劫杀异族,那是没得说的各顶各都是好汉,绝对没一个带怕的。

    说不准阴馆城王太守倾力打造的精锐度辽营,在出塞杀异族这一点上还不一定能能比得上他们,可要让他们干些统计民生,招收流民的事情,那就是在难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