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有一双鉴宝神瞳 » 第56章 有外人(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56章 有外人(求推荐票、求月票)

    (寺里帮忙)

    昨日捡了个大漏,吴学道本想再去文玩市场看看。

    刚要出门,却迎面撞见了望月寺的人。

    说是定心方丈有事找他。

    一问倒不是什么大事。

    望月寺传承千年,赖于佛寺的性质,寺中收藏了很多古董玩器。

    这次改名日月寺,寺里准备里里外外打扫一遍,辞旧迎新。

    方丈便想借这次机会,整理一下寺中所藏珍玩。

    知道吴学道是做这个的,便想让他去帮帮忙。

    整理完后,望月寺还准备变卖些不甚珍贵或不甚紧要的东西,到时候随吴学道挑拣选买。

    这类似捡宝一样的差事,吴学道自然愿意干。

    另外自己正无聊,去见识一下望月寺珍藏,涨涨见识也好。

    ...

    山脚下,僧人们正从大车上往下卸东西。

    有铜炉、大鼎、香烛之类的;

    也有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之类的;

    还有很多箱子密封着,不知道里边装的是什么。

    吴学道和引路的小师傅都加入了搬运队伍。

    小师傅与师兄弟合力抬一个大香炉。

    吴学道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找了个轻的纸箱抱着,箱子里装的是黄布,算是比较轻的了。

    僧人们或肩扛或手抬,一个个汉波流水,面色潮红,明显累的不轻。

    估计已经上下很多次,不知搬了多少东西了。

    山路上,僧人很多,或上或下,忙活的很是热闹。

    吴学道注意到,搬东西的几乎都是僧众,没有装卸工人。

    一问才知道,这都是常事了。

    望月寺山路太长,搬运费用太高,管事的苦淖大师就没雇人,寺里买了什么,都是自己搬。

    按苦淖大师的话说,吃饭是修行,走路是修行,搬运诸事也是修行,谁都不可怠慢了修行。

    吴学道听着很有意思,大师就是大师,说话一套一套的。

    不过,身旁僧众听到苦淖的名字,却都眼露鄙夷,似乎很是厌恶。

    吴学道本来还想跟这帮人打听打听,见见这位大师,见此也只好作罢。

    僧人们平日大都念经打坐,身体素质并不比吴学道强到哪去,路上歇了很多次,才终于把东西搬到山上。

    吴学道把箱子放好,擦了擦鬓角汗水,直接前往方丈室偏厅而去。

    也就是昨日等人的所在,平时寺里来客人都进偏厅。

    偏厅的门四敞大开,里边足有二十几人,有僧有俗。

    僧人以定慧为首,聚在一堆讨论着什么。

    俗家这边有男有女,从谈话来看,也是来帮忙的,年纪都不小。

    见吴学道来了,定慧师傅笑着道:“吴施主来的正好,人都齐了,我就分一下任务。”

    吴学道点点头,找了个位子坐下。

    等其他人坐定,定慧说道:“方丈师兄闭关参禅,寺里大小事务都由我一人统管,若事事都要过问,难免心力不足。这才厚着脸皮求托诸位,万望海涵。”

    众僧忙说:“仅凭师兄吩咐”

    吴学道等人也纷纷表示定慧师傅言重了。

    定慧眼中带笑,继续道:“给寺里干活可不给工钱,属于抓苦力了,肯定要辛苦各位。”

    “没事,家里闲着也没事,寺里管饭就行。”

    定慧师傅闻言和大家开了几句玩笑,而后说到了正题:

    “藏珍阁有历代高僧所藏物什,或为自作,或为他赠,或为购置所得。

    也许于诸位看来,不值一文,但对本寺却意义重大。

    还请诸位在整理之时,万分小心,轻拿轻放,不可损毁。”

    僧俗闻言,皆点头称是。

    定慧师傅继续说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善信诸人只需负责鉴定,不用负责取放。”

    吴学道等人表示没问题。

    定慧接下来把人分成三组,藏珍阁共三层,一组负责一层,而后就让苦淖师傅领大家去藏珍阁。

    藏珍阁距离方丈室不远,三五分钟就到了。

    “小兄弟,面生啊,怎么称呼?”一年纪四十上下的胖子,碰了下吴学道的胳膊。

    这人将近一米八,体重保守估计有个两百六七,不知道上山的路,多久才上来的。

    由于对常宝山的恶感,吴学道对胖子很不感冒。

    但对方与他同样被分到三层,又主动打招呼,不好装什么都没听见。

    直接报了名字。

    胖子仔细想了想,大笑道:“没听过,吴老弟是第一次来这边吧?

    鄙人叫范成宽,在黄城有个小门脸。就在太庙街,字号‘旧书斋’,专门经营老书老画。”

    说着递给吴学道一张名片,让他路过黄城一定要去看看。

    吴学道收起名片,笑着说一定一定。

    接着问道:“范大哥来过这里很多次了么?”

    范成宽点点头,笑着道:“当然。藏珍阁东西很多,从去年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这种鉴定活动。”

    吴学道听得一愣,藏珍阁三层小楼,能有那么多东西?

    难道东西放在其他地方,这里只是一小部分?

    范成宽摆出一副老大哥的架势,说道:“听苦淖师傅说,这次是最后一次了。

    我跟你说,吴老弟,藏珍阁好东西多了去了,你可真是来着了。”

    说到这,忽然小声道:“你知道我上次看见啥了?”

    吴学道摇头,表示猜不出来。

    范成宽压低声音,耳语道:“清康熙,无我款紫檀笔筒。”

    吴学道不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

    无我是谁他都不知道。

    范成宽眼中闪过一丝自得之色,继续道:

    “无我是广州檀度庵高尼,本为平南王侍妾,后随平南王之女一起出家。

    此人才貌双全,能书善画,曾做一通体小影。

    笔筒就是以通体小影为蓝本,于上好紫檀外阴刻而成。

    珍贵得很,保守估计也是上千万的东西。”

    通体小影?

    寺庙里怎么会收藏这种东西?

    范成宽摇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

    吴学道又问:“后来呢?笔筒又收藏起来了?”

    范成宽道:“这哪能啊?以前可能不知道,藏也就藏了。

    现在东西一冒头,自然要处理了。

    不瞒你说,拿笔筒的小和尚,当时脸色通红,估计好几天都睡不好觉。

    就这要还留在寺里,对严守清规戒律的僧人来说,绝对是一大挑战。”

    的确。

    能成为平南王侍妾,容貌肯定惊艳无比。

    普通的画像都能把人的魂给勾走,更别说通体小影了。

    只能说,敢收藏这种笔筒的,是真的大师。

    吴学道又好奇的问怎么处理的。

    范成宽得意的道:“我给联系了一个买主,卖了个天高的价儿。”

    吴学道估计这位佣金没少拿。

    两人说话间就到了藏珍阁门前。

    苦淖师傅敲门,高声喊道:“苦戒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