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有一双鉴宝神瞳 » 第22章 先祖遗藏

第22章 先祖遗藏

    半壶茶过后,众人已经聊无可聊,便进入了正题。

    朱振山提议,看看青花凤栖梧桐大瓶,让孙教授见识见识。

    吴闳笑着让吴学道把大瓶拿到了大厅。

    阳光下,牡丹缓缓盛开,梧桐随风摇曳,凤凰身披金霞彩羽灵动,做飞天状。

    孙教授见了,眼睛发直,震惊的话都不会说了。

    他看过青花大瓶图片,当时只道神奇,现在亲眼看过,简直有些不敢相信。

    吴闳早上来的时候,只匆匆看过一眼,那时候阳光不足,大瓶虽然有些变化,但很微小。

    此时见了更为灵动的青花景象,不由的连连称道“神迹,真是神乎其技。”

    朱振山微微点头,道:

    “是啊!太妙了,想不到青花艺术能达到如此地步,此瓶绝对世间仅有,是名副其实的国宝啊。

    对了,小吴,这个是怎么回事来着?那个外国姑娘怎么说的,我就记着物理学。”

    孙教授和吴闳也好奇的转头望过去。

    吴学道笑着说道:

    “光的波动性,这种现象和光的入射角度、大瓶上瓷釉的温度等很多因素有关。”

    孙教授若有所思,道:

    “嗯,有道理,我也觉得是光线的原因。

    如果所料不错,这大瓶上的画,每天不同时刻都会有细微差别。

    或许,现在都不是青花图案最好看的时候。”

    朱振山不失时机的说道:

    “孙教授说的有道理。也不知此瓶如何造的,要是能解开其中隐秘,复原烧造工艺,绝对是瓷器史上光辉的一笔。”

    说到这,语气一顿,道:

    “吴掌柜,我也不拐弯抹角了。今日孙教授来,就是为了这只青花大瓶。

    不知山水居可有意出手?孙教授愿意用名画交换。”

    交换?

    吴学道一愣,他还以为对方会说,无偿捐献供国家研究。

    不过,对方敢提议交换,口中的名画肯定极其珍贵。

    吴闳也来了兴趣,这大瓶虽然精美绝妙,但他更喜欢古画。

    这大瓶是儿子捡漏来的,他不是不讲理的家长,当下笑着说道:

    “画倒可以看看,可大瓶是我家学道的,交换这事我说了不算。”

    孙教授转过头,满眼期待。

    吴学道爽快的说道:“先看看画,可以的话,交换没有问题。”

    吴家人都喜欢画,要真是精品大作,换这个瓶子也没什么关系。

    孙教授笑着说了声好。

    稍顷。

    一幅古画长卷铺在大桌上。

    画上全是罗汉。

    或落于古树枝干间,或定于嶙峋怪岩里,或乘云中异兽飞辇,或端坐讲法台上。

    每个场景,都是凡人祈求,旁边罗汉应真显圣。

    图名《十八应真图》,画家为吴彬。

    吴闳连声称赞:

    “不愧为明代绘画大师,构图别出心裁,笔法娴熟,人物刻画迥异疏绝,此图绝对是上等佳品。”

    这幅画上有乾隆的鉴藏印和题跋,明显在清宫收藏过。

    加上有朱老和父亲的鉴定,吴学道便识趣的没再用宝珠鉴看。

    几人一起欣赏了半天,才回到正题。

    孙教授直接问道:“小吴,怎么样?用这幅画交换你的青花大瓶。”

    吴学道没有犹豫,直接答应了下来。

    孙教授兴奋不已,在他看来,青花大瓶比《十八应真图》珍贵多了,这个买卖做的赚了。

    吴学道也觉得没亏。

    他认为,青花大瓶虽然现在难烧,但不代表古代不好造。

    也许在某个犄角旮旯,还有很多这样的青花瓷。

    而吴彬的画就不一样了,《十八应真图》就这一份,上边还有乾隆的题鉴,价值有保障。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他更喜欢画。

    朱振山和孙教授满脸喜意的走了。

    吴闳又看了一会儿《十八应真图》,满意的收了起来。

    “这幅画真是不错,值得仔细收藏。”

    说到这,又补充道:“西屋那幅《牧马图》《照夜白图》组合画,一会儿也收起来。”

    吴学道对此没什么异议,等父亲坐下,说起了近日发生的事,包括老君像被动、《照夜白图》上的字谜和机关盒。

    吴闳抚着茶杯,看着热气升腾,久久无话。

    等茶水凉了,才长叹一声,道:

    “没想到传说是真的,这祸事又找上门来了。看来天意如此,躲是躲不过去了。”

    吴学道识趣的帮父亲换了一碗茶,而后老老实实坐在旁边。

    吴闳喝了口水,讲起了吴家往事。

    这还得从东屋的老君像说起。

    不过,一千两三百年前的事,太过久远。

    吴家后人知道的也都似是而非,不知有几分真几分假。

    相传,吴家先祖为画圣吴道子。

    天宝年间,唐玄宗昏庸无道,爆发了安史之乱。

    国家动乱,人人自危。

    当时吴道子正值晚年,在佛寺道观间逍遥了大半生的他,自然留有诸多画作。

    本来想把这些东西带进坟墓,永伴自己左右。

    但战乱一来,一切都变了。

    为了保护画作不被人借机抢走,便将其全都藏匿起来。

    想等乱世平定,再将其起出。

    谁知,没等来太平,等来了生命的尽头。

    但先祖早有所料,将藏画所在地编成谜语,隐在了八幅画中。

    这些画并不是先祖亲笔,因为怕当时有人认出来,都是托徒弟所作。

    八幅画,八个谜语,但解谜还需要最核心的祖传老君像。

    至于八幅画是什么,吴家后人不知道。

    只因,先祖身为一代画圣,追随者仰慕者众多。

    吴家后人不知道,当年是哪个弟子,或者哪些弟子画的八幅画。

    至于老君像有什么秘密,吴家后人也不清楚,先祖只是交代吴家人不能离开安城,老君像要一直供奉。

    千年来,王朝更迭,战乱频发,吴家一直在搜寻古画,也一直在遗失古画。

    先祖宝藏,半点消息都没有。

    这还不要命,找不到就找不到,没什么,反正宝藏也不会长腿跑了。

    但后来,吴家人发现,还有好几伙人也在四处搜罗古画,尤其是唐画。

    吴家人自然看出了其中猫腻,明显还有别人在找先祖宝藏。

    吴家碍于祖训,一直定居安城。

    这造成吴家势力很小,根本没有能力去调查,不知道背后到底是谁在寻宝。

    但听了吴学道刚才所说,韩家无疑是背后的一方势力。

    吴学道没想到,事情竟然这么复杂,还牵扯到千年前的事。

    想起韩芊芊偷进山水居,翻动老君像,以及主动接近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这种复杂的情绪,很快就被抛诸脑后了。

    当下先祖宝藏要紧。

    以前他很不在乎,对宝藏只是好奇,韩芊芊要什么就给什么,属于在旁看热闹的类型。

    但现在,知道那是吴家宝藏,自然不同了。

    自家的宝藏,怎么能眼睁睁看着被别人夺去。

    吴学道决定自己解谜试试,虽然他不具备任何解谜技巧,但有神奇的宝珠。

    之前宝珠吞噬脑中十六个字,推演出“道玄宝藏”。

    而道玄,为先祖吴道子的字。

    显然,道玄宝藏就是吴家宝藏。

    那宝珠能否借《照夜白图》上的另外十六个字,推演出别的提示呢?

    吴学道觉得很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