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女配她英姿飒爽 » 第3章 香味扑鼻

第3章 香味扑鼻

    ming

    当天晚上,她还用两个长竹筒,做了竹筒烧肉、竹筒排骨、竹筒鱼、竹筒野菜、竹筒野果。

    就在部落门前的地坪上制作的,香味扑鼻而来,牢牢的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竹筒佳肴一出,彻底的征服了部落众人,尤其是得到了家人以及族长大伯的鼎力支持。

    于是,茹毛饮血的时代,在这个部落,算是彻底结束了。

    让姜兰觉得遗憾的是,部落里没有陶器,也没有盐。

    竹筒饭虽然好吃,但是砍伐竹子不容易。

    之前,她是用火攻,点燃松木火烧竹子的根部,把竹子给放倒。在制作竹筒、竹碗等的时候,也是用这个办法。

    话说,并不容易,费时费力。

    而且,每次去竹林,都要带着一个火把去。

    若是火把灭了,还得钻木取火,更是麻烦。

    所以,陶器的问世,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还有,去集会卖框跟背篓,肯定会遇上危险。

    那么,弓箭也必须尽快问世,在集会之前教会狩猎队的一部分人熟练使用。

    幸好,上辈子的时候,姜兰喜欢浏览工匠类型的视频,知道弓箭的大致制作工序。

    制作弓箭,可以用木、竹子、角、筋等材料,目前这种条件来说,弓身最好的材料是竹子,因为竹子的韧性是一流的。

    箭的话,可以用木头制作,也可以竹子来做。竹子比较好削一点,并且消耗后它的穿透力也是比较不错的,首先就是竹子了。

    姜兰在父亲的协助下,先打造了一个样品出来,并跟父亲一起试验了一番。

    父亲是个打猎能手,在她的指点下,只用了一个下午,很快就射的有模有样。

    一行大雁从天上飞过,他弯弓搭箭,只一箭就命中了一只大雁。

    大雁“砰”的一声,跌落在了闻声而来的石的跟前,把他给吓了一大跳。

    随即,又开心的落泪:“好,好!很好!大丫啊,你可真是一个福星!咱们部落,有了你这个福星,可就大有前途了!”

    “大伯,这个东西我取名弓箭,可以用来打猎,也可以用来对付敌人!集会之前,最好挑选出十来个人,熟练掌握射箭!”

    “好!大伯听你的!”

    “大伯,集会之前,咱们部落最好用石头圈起来,围一个两人高的围墙!这样,即便留守的青壮年不够多,也不用担心部落会被灭!”

    “好!你说的很对,大伯都听你的!”

    “那么,明天就选出两队人来,一队制作弓箭,一队去山里采挖石头!”

    “好!都听你的!还有什么好办法,都跟大伯说!”

    “没有了,暂时就这些!”姜兰的嘴角,不禁狠狠的抽了抽,这个首领大伯,还是原主印象中那个说一不二的彪悍首领么?

    怎么感觉,民主过头了?

    要知道,她不过是一个十岁的女娃啊!

    姜兰教会了父亲,如何钻木取火,由他带队去取竹子回来。

    与此同时,她跟十来个妇女,在母亲的带领下,去背陶泥,

    母亲说,她知道有个地方的泥,跟她所描述的陶泥,非常相似。

    就在离部落不远的地方,没有太大的危险,不用狩猎队护送。

    果然,那个地方的泥,正是她想要找的陶泥。

    大家用背篓背了很多回去,堆放在了部落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坡下,这里离水源比较近,方便取水。

    折腾了一个小时,姜兰找到了感觉,终于做出了一个可以打六分的陶罐。

    母亲的表现,给了她一个很大的惊喜。

    母亲在制陶方面,竟然很有天赋。

    到了第二天下午,母亲制作的陶器,竟然比她制作的还要好。

    如果说,她制作的陶器,可以打六分的话,那么母亲制作的陶器,可以打七分或者八分!

    姜兰非常高兴,在完成了陶罐、陶缸、陶盆、陶碗、陶杯、陶汤勺跟陶小勺子的样品之后,她就把制陶的事宜,都交给了母亲里管理。

    然后,她就跑去了编织组,指导大伯母枝,制作竹弓、竹箭,提高武力值,这才是头等大事!

    不然,陶器在集会上出现,必然招来祸端。

    关于陶器,石其实挺担心的。

    “大丫,陶器拿去集会上交换,是不是不妥当啊?要不,还是留着部落的人自己用?”

    “没有关系,大伯!部落要发展,就必须增加人口,男人女人都要多换一些回来!还有食盐,也要多多的换回来,长期不吃盐的话,身体会受不了的!还有,我听说有个神农部落,种植了许多稀奇的作物。我想换一些种子回来,没有稀奇的东西,人家肯定是不会交换的!”

    那稀奇的植物,十有八九,就是水稻跟粟,这两种作物,是最早的粮食作物。

    “而且,还必须用精美一点的陶器去换,不然神农部落应该看不上!”

    神农部落,如今已经是方圆千里最大的部落,而且风评不错。不是没有到底底线的,动不动就巧取豪夺的部落。

    石也是知道这一点,想了想,就答应了:“也好,咱们部落人口太少了,确实很需要多多补充!”

    姜兰很是无奈,自己所在的部落,连个正经的部落名字都没有。因为住在大河边,就叫水部落。

    部落一共才一百二十多人,只有四成是青壮年,三成是七到十三岁的小孩,其余三成是老弱病残。

    战斗力,十分薄弱,发展速度也低的惊人。

    年轻男女,必须多换一点回来,提高孩子们的出生率。

    制作弓箭、陶器、竹器需要大量的人手,影响到了狩猎队跟采集队,肉食跟野果都少了许多,不少人对姜兰表示不满。

    一时之间,说什么的都有。

    没有办法,作为远古时期的人,目光没有那么原定,只知道不能饿肚子。

    姜兰微微皱眉,又闷头编织了一张大渔网。

    然后,叫上自己的母亲跟大伯母,去了部落不远的那一条大河边。

    找了一段狭窄的河面,大的渔网撒下去,拦在河流的两端。云跟枝一人站在大河的两边,姜兰则用竹竿从上游往网的方向赶鱼,河里的鱼大概从来没有被人类这样捕捉过,十分乖巧的进入了网里。

    云跟枝在姜兰的指点下,快速收网,收获了二三十条好几斤重的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