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夺舍扶苏开始 » 第140章 张楚灭亡

第140章 张楚灭亡

    天亮的时候,章邯率领大军进入了陈城。

    天下恐怕没有哪个秦人不仇视陈城。

    陈城简直就是大秦的梦魇,是帝国的坟场,是大秦百姓挥之不去的痛楚。

    这里就好像是天然的造反热土,这里的百姓就好像是天生的反骨仔。

    自从大秦攻占了以后,他们几乎无岁不叛。

    据说,陈城人的一生只有三件事:出生、造反和死亡。

    三五十人规模的小造反就不说了,几百人的中等规模的造反足足有几十次之多,规模比较大的造反有三四次。

    在陈胜占据陈城造反之前,这里最著名的叛乱是昌平君之乱。

    昌平君,是楚国公子,他的母亲是秦国公主。

    他和弟弟昌文君,长期居住在秦国,在秦朝做官,深受嬴政信任。

    嫪毐作乱的时候,嬴政一度陷入险地,就是他们两个连同吕不韦一同带兵平叛的。

    有人说,他甚至担任过秦国的宰相。

    总之,这是一个在大秦朝廷响当当的人物。

    ......

    秦国南下攻楚,楚国丢城弃地,陈县就是在这时候,成为了大秦的领地。

    陈县有着悠久的造反传统。

    自从归入大秦之后,造反就没停过,整的嬴政焦头烂额。

    无论多么能干的官吏,去了陈县,都没有办法使这个地方安定下来。

    他们往往都会在到任之后不久,就被叛军杀死。

    陈县,也成了大秦官场避之不及的瘟地。

    秦军进了臣下,秦国的统治始终进不了陈县,这让嬴政十分气恼。

    其实天下造反的又岂止陈县一个地方呢。

    天下列国,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百姓早已经接受了这一设定。

    现在秦国逆潮流而动,无端发动战争,侵略他国,天下百姓自然不服。

    这一时期的秦国,绝对是不得天下民心的。

    其实,与其说这是造反,不如说这是正义的保家卫国。

    他们纷纷站出来反抗秦人的统治。

    陈县,就是其中反抗最激烈的一个。

    ......

    后来,嬴政想了一个办法,“以楚治楚”,直接派了昌平君来统治打下来的楚国土地。

    你们要反的是大秦,和我昌平君有什么关系,我可是货真价实的楚国王室哦。

    这一招果然奏效,陈县等旧日楚国领土上的造反活动顿时减少了。

    在秦国,他新攻下的土地,被称为新地,新地的长官,被称为新地吏。

    到新地担任军政长官是一个苦差事,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做新地吏。

    通常,大秦会派一些犯过错的官员前往。

    见到“以楚治楚”有效之后,嬴政在新地任命了大量的本地豪强来加强统治。

    这种统战手段十分有效,楚国的新地几乎在没有发生过叛乱,天下太平无事。

    看到这些地方已经平定,嬴政开始考虑灭楚的事情了。

    他打算一鼓作气,彻底灭亡了楚国,将南方全部的疆土纳入自己的统治。

    后面就是著名的“六十万”和“二十万”的故事了。

    ......

    话说,嬴政去找了王翦,打算让他领兵灭楚。

    在灭国这件事,秦国经验最丰富的就是王翦了。

    王翦听了嬴政的来意,仔细算了一下,直接狮子大开口:“灭楚非六十万人不可。”

    嬴政觉得王翦要的太多了,秦国几乎要倾巢而出,拿出所有的家底,才能凑齐六十万人和他们的粮草军费。

    他打算和王翦还个价,被王翦一口拒绝了。

    嬴政十分生气,朕原来灭韩国、赵国,也没用多少人马。

    现在灭个楚国,你居然为朕要这么多人马?

    他认为王翦老了,胆子变小了。

    于是,他又跑去问大秦著名的少壮派军官,朝堂冉冉升起的将星——李信。

    是的,那时候的李信还是个小鲜肉,不像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糟老头了。

    李信听了嬴政的话,粗略的算了一下,伸出两个指头:“二十万足矣!”

    嬴政大喜过望,直呼靠谱。

    李信的报价,比王翦整整便宜了三分之二。

    这可太划算了。

    就这样,李信带着二十万大军出发,南下灭楚了。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

    李信按部就班的行军打仗,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打的楚国节节败退。

    二十万秦军灭楚,看来要成功了。

    ......

    就在这时候,意外发生了。

    李信的大军已经深入楚国腹地。

    陈县,这个大秦头号反城中,暗流涌动。

    这一次,陈地百姓没有直接造反,而是不断的游说昌平君,试图拉拢他。

    “您也是楚国的公子,如今坐视秦国灭楚,您于心何忍呢?”

    起初,昌平君不为所动。

    他的父亲是楚国母亲是秦国人,他应该算是哪国人了?

    在当时看来,他既是楚国人,也是秦国人。

    按照大秦的算法,父楚母秦之人,就是秦国人,与土著秦人是同等对待的。

    昌平君在秦国生活了许多年,在大秦朝堂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职位。

    他本人深受嬴政信任,未来前景光明。

    如今,秦国的国力强盛,是处于上升期的天下第一强国。

    而楚国呢,政局动荡,楚王昏庸,连战连败,国土沦丧,正在走下坡路,甚至很有可能被秦国所灭。

    理性的分析之后,继续做秦国人对昌平君最有利。

    如此脑子有泡,才会这时候放弃秦国国籍,回归楚国。

    但人不是冰冷的机器,指挥按照既定的指令,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人是感性的动物,他们在很多时候,都会做一些疯狂的决定。

    明知道很亏,明知道这样做对他们没有好处只有坏事,但他们还是会这样做。

    有的时候是因为信仰,有的时候是因为情感,有的时候是因为其他一些不可名状的理由。

    这是人的脆弱之处,也是人性的伟大之处。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物,我们才总能感到,原来历史是有温度的。

    ......

    现在,昌平君就做出了一个十分“愚蠢的决定”。

    他要四九年入国军——回归楚国了。

    他这么做的理由,早就随着时间的流转而烟消云散了,谁也不知道。

    鲸仙人觉得,可能是近乡情更切。

    在楚国故地生活的这些日子,激起了他血脉中的某些东西吧。

    他的直系男性祖先们,创建了这个国家。

    从南方蛮夷,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了天下强国之一,这本是就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史诗。

    从前在秦国时候,还不觉得什么。

    回到楚国之后的昌平君,发现他是真的热爱这个国家。

    这才是真的爱国。

    当爱国能够带来利益的时候,就连山沟里的野猪都是爱国的。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宣示爱国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可耻的。

    爱国的大旗之下,藏了太多的蝇营狗苟。

    他们不是爱国,只是爱爱国带来的钱。

    当爱国不但不能带来利益,反而会带来灾祸的时候,才能分辨出谁是真正的爱国者。

    昌平君无疑就是后者。

    ......

    在和楚国大将项燕联系之后,昌平君在陈地举起了叛秦的大旗,正式和他的好朋友嬴政分道扬镳。

    他们在李信后方狠狠的捅了一刀,致使攻楚失败,秦军随时惨重,狼狈退回关中,这也是李信平生最大的恨事。

    不过,此战失败,罪责不在李信。

    这也是为什么嬴政后来依旧重用李信,李信能够继续统兵出战的原因。

    之后,昌平君成为了末代楚王。

    在之后,王翦带着六十万大秦前来,一举荡平楚国。

    昌平君和项燕,双双死于陈地。

    云梦秦简著名的黑夫木牍中提到的反城就是这里。

    黑夫和惊两兄弟,也全都死在了这里。

    真不知这里,究竟埋葬了大好男儿的尸骸!

    ......

    章邯进城之后,看着城内的景象,摇了摇。

    长期的战争,使得这座城市变得千疮百孔。

    目之所见,全都是凄惨的景象。

    这里是陈胜张楚政权的都城,是这次六国复辟战争的源头。

    大泽乡的星星之火,就是在这里发展成了燎原之势。

    张楚政权最强盛时期,与大秦平分天下。

    周文率领的西路军,险些攻入关中。

    还好,天佑大秦。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张楚就迅速的败亡了。

    昨天夜间,章邯通过城内奸细的禀告,得知了陈胜将要突围的消息。

    他进行了十分周密的安排,设下了几条封锁线,想着将叛军一网打尽。

    没想到,陈胜十分的狡猾,让人扮成他的模样,打着他的旗号,吸引秦军的注意。

    他自己则带着部分精锐,趁乱向东逃窜,一连冲破了秦军三条封锁,险些逃走。

    多亏了陈胜的李左车手下的锦衣卧底庄贾,半路截杀了陈胜。

    不然,真的就让这个大反贼给跑了。

    一旦让他跑了,后果不堪设想。

    他只要活着离开陈城,登高一呼,就能召集十几万的军队。

    这太可怕了!

    ......

    就在刚刚,庄贾带着陈胜的人头来到了章邯的大营。

    他拿出一份文书,表明了身份。

    原来,他是李左车安插进陈胜身边的卧底。

    章邯十分高兴,他大声表扬了庄贾的功劳,称为他向扶苏请功。

    憨厚老实的庄贾不好意思的笑了。

    杀了大秦头号反贼,这份功劳大的力大的离谱。

    赏赐千金是跑不了了。

    没准扶苏一高兴,能给庄贾一个将军做做,就是直接封侯,也不是没可能。

    他们看着自己手上的人头,顿时觉得不想了。

    人家一个头,顶他们一万个。

    不过他们还有机会。

    昨天,大部分试图逃跑的反贼,都被秦军给堵了回来。

    他们中大部分人选择了投降。

    少部分执迷不悟,选择了顽抗,于是就顺利变成了秦军腰间的挂件。

    有一小部分人突破了秦军的包围,向外逃窜了。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陈胜的儿子。

    陈胜只有这一个儿子,他之前已经被立为伪楚政权的太子了。

    天下叛军众多,其中不少都是奉楚国为主的。

    如今陈胜已死,他就顺位成为了伪楚政权头号人物,极有可能继承楚王的称号。

    要是这个少年站出来继续蛊惑人心,他们费尽心思灭掉的楚国,就要再次出现了。

    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在接管了陈城之后,章邯像四周派出了大队人马,搜捕张楚太子。

    可惜,一直没有什么消息。

    一颗炸弹,就此埋下。

    ......

    章邯走在陈城的街道上,庄贾在旁边跟随。

    过去他们的身份天差地别,是绝对没有可能产生交集的两个人。

    如今,庄贾立下了如此大功,以后他们就要同殿称臣了。

    过去,章邯对李左车的锦衣十分的鄙夷,认为他们干的全都是偷鸡摸狗的事情。

    他甚至不止一次对扶苏建议撤销这个部门。

    王者当行赫赫之政,政令当出朝堂之中。

    用锦衣这些人,收不到什么好的效果,只会破坏大秦朝堂的秩序。

    下奶,他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

    虽然他还是坚持,锦衣制度弊大于利。

    但他不得不承认,锦衣军是真的有用。

    比如,他这一路行军,从锦衣处获得了许多有用的情报。

    李左车总是能将许多重要信息及时报告给他,让他能够够好的进行决策。

    在一些重要战争中,地方将领中总有锦衣的卧底,给章邯暗中传递叛军的军事情报。

    在一些重要的城池中,总有锦衣的卧底给他们做内应,这样攻城战事半功倍。

    这一次他们攻打陈城,城中既然有二十一个锦衣的卧底,全都是有点小小实权的人物。

    比如城门小吏、武库兵丁、领军校尉等等。

    这些人看似不起眼,联合起来,还是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特别是最后这个车夫庄贾,更是凭借一己之力诛杀了陈胜。

    章邯和他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说着锦衣的事情。

    锦衣是一个十分神秘的部门,归扶苏直接领导,他们这些朝臣知道的真的不多。

    庄贾表面看上去十分的憨厚老实,心思却十分的缜密。

    不管章邯怎么试探,不该说的他一句也没说。

    不过细心的章邯,还是从庄贾含混不清的话语中,推导得到了一条重要的信息。

    锦衣不止安插在敌人身边,也安插在了大秦的文武官员身边。

    得到这个信息之后,章邯有些不寒而栗。

    或许,他身边就有这锦衣的卧底,或许锦衣的卧底,就是他最信任的人。

    他有些不好的预感。

    他总觉得,当战争结束的时候,这些人一定会在大秦的朝堂上掀起巨大的波澜,无数颗人头,会因为他们而落地。

    ......

    自从出关之后,章邯一直和朝廷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频繁向扶苏报告军队的情况,听候扶苏的指示。

    不过,他的奏书一般都是幕府中的主簿书写的。

    在荥阳大破周文的时候,他亲自动笔,给扶苏写了一份奏书。

    他认为,荥阳之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预示着大秦开始转危为安。

    这一战意义重大,他有必要亲自上书。

    如今,攻下陈城,杀了陈胜,灭亡了张楚政权,同样意义重大。

    这一战,荡平了陈地这个反秦中心城市,标志着大秦东部的叛乱开始逐步平定。

    他在奏书中详细讲述了他对时局的看法。

    他建议扶苏,将陈地百姓全部迁徙道河洛一带,以绝后患,避免他们再次造反。

    他的军队,将在陈县修整一段时间,补充物资兵员,稳定局势。

    然后,他将率领军队进攻魏国。

    这是他下一个要消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