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稳中求仙 » 第七章 方家三宝

第七章 方家三宝

    第二日清晨,方同玉先是煮上了一份白粥。然后趁着这段煮粥的空档时间,去洗漱一番。通常男人洗漱的速度都是较为快的,等到洗漱好后,粥才煮了一半的时间。

    等上一会,粥终于是煮好了,方同玉盛出一碗,配上点还没吃剩的咸菜,就算对付过去了。

    饭后,洗完碗筷,方同玉将还有些湿的手,在衣服上擦了擦。随后,拿出昨日悬崖半山腰所摘得桃子,吃下一个,便盘坐在床上,开始了每日的必修课—修炼长春功。

    将功法在经脉内运行七个周天之后,方同玉便收功了。并非是方同玉偷懒,不愿多修炼。

    而是因为,炼气初期的时候,法力运行缓慢至极,而且最多只能运行七个周天。过多的搬运功法,则会造成经脉的隐隐作痛,得不偿失!

    至于烈焰功,方同玉暂时还不想过多的投入时间。在长春功运行完七个周天,都已经过了两个时辰了,所谓修行无岁月,正是这个道理。要是再加上烈焰功,这大半天的时间也都给浪费了。

    索性,暂时先修炼主功法,待日后有修行资源的时候,再来修炼也不差,可不能颠倒了先后次序,白白浪费珍贵的修行时间。

    既然决定了要出门,自然是要有所准备!

    方同玉先是去查看了屋后种植的灵植,这些灵植都是方同玉父亲生前所种。灵植种类不多,都是一些低阶灵植,其本身就是修仙界用来酿造低阶灵酒所用的原料。

    这些灵植中,有大多数都是方同玉父亲收购来的灵植种子或者是成品的灵植,只有少部分则是自己在外发现,从而移植过来。

    可以这么说,方家父子二人所需的修行资源大半都是来源,贩卖此灵植酿造的酒水。自然也是方家排第三重要之物。

    竟然有了第三,那么第一、第二又是什么?

    第一自然不用多说,当然是人。人没了,再好的宝物、机缘都是白搭。

    这一点倒是让方同玉另眼相看了!没想到自己的便宜父亲,竟然还有这样的觉悟!

    不过仔细一想,也明白了!修仙者也不是傻子,反而因为修炼的缘故,更加的聪明。

    再加上见过或者听过修仙界的各种险恶,自然更加懂得钱财乃是身外之物的道理。

    第二则是父亲手中的一个玉葫芦。这玉葫芦除了自带空间属性之外,毫无任何的攻击作用,只能将葫芦中的水变成灵水。

    而且所需的时间还不短,在装满的情况下,需要三个月才能将将水转变成灵水。完全是一个鸡肋的辅助道具。

    也是自从有了此玉葫芦之后,方同玉父亲便诞生了贩卖酒水的生意,从而种植起了灵植。

    其中,这大部分的酿出的酒水都会贩卖给凡人城市,换取凡间的药材来修炼,这也是炼气初中期才可以,等到了炼气后期凡间的药物再无任何作用。

    另外,少部分则是贩卖与修仙界,可惜此酒蕴含的灵气太少,对于修仙者作用不大。只能拿他来过过嘴瘾,所以卖的一直不是很好。

    另外,由于是没有酿酒的酒方和足够的灵植种类,灵植的年份也不够。所以方同玉父亲这酿酒的方法竟然还是用的世俗界的方法。

    但好在有了玉葫芦的辅助,使得酒水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使得酒水生意在凡间世俗当中一直不错。

    要不是玉葫芦辅助时间有点长,产量跟不上销量,不然这酒水生意还能再好上一些。

    虽然,方同玉父亲不懂的什么叫饥渴销售,但是物以稀为贵的道理的还是懂的。所以,赚取的钱财,去换取的药材非但不少,反而更多!

    另外在方同玉的记忆中,父亲为了打开修仙界的生意,还多次对其所酿的酒,进行实验过,以进一步提高其品质。

    比如:利用玉葫芦先将水变成灵水,再拿灵水来酿酒,最后利用玉葫芦的特性,将酿好的酒放入玉葫芦之内,继续提升品质。

    只可惜玉葫芦的作用只是将水变成灵水之后便再无效果,使得方同玉父亲只好放弃了该想法。

    唯一的发现便是,用灵植酿好的酒水放入玉葫芦内三个月,比直接用灵水来酿酒,味道上好上那么半筹。

    只可惜,随着父亲的一去不复返,这件“宝物”也定然流落外头了。

    而这第三件宝物,就是眼前的这些酿酒用的各类灵植了。

    还记得,方同玉刚来的时候,那个时候忧心与记忆碎片的消失。整日里,忙着学习和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所以并未管理它们,使得不少灵植除了少部分被虫啃了之外,基本都是熟烂了,使得白白浪费了一批的灵植。

    后来,方同玉意识到这灵植的重要性,才对其照顾有加,虽还有一些虫蛀,但比之之前,着实好上不少。

    现如今,刚好一批灵植成熟,方同玉自然是准备大干一场。

    酿酒的工具,扔在家中的杂物房中已有年把的日子,上面的灰尘都积了薄薄一层。

    只可惜,方同玉的法力太浅,加上还没来得及学习辟尘术。方同玉想要使用法术偷懒是没有机会了。

    只好老老实实的将酿酒工具徒手搬出了杂物房,放在小院当中。再从院中的水井里,吊起一桶桶井水,清洗起酿酒工具。

    说是工具,其实说白了就和前世所见的乡下那些个简易的酿酒工具,没什么两样。

    一个烧火用的移动土灶,上面放一口大锅,大锅的上面则是一个带着管子的倒扣着的特制木桶。

    另外还有一把切刀,和平时用来切泡药浴的药材和酿酒用的灵植,也一同放在杂物房里,此刻被方同玉一起拿了出来用水清洗。

    最后,则是用来放煮熟的灵植的发酵的五口大水缸,这些方同玉自然也没有放过。而且,为了更好的发酵灵植,父亲还特意腾出一间屋子用来存放这五口大水缸。

    完成了这些之后,剩下的就只剩灵植的收割了。

    方同玉从杂物房找出一把镰刀,镰刀木质把柄,刀口则是斜细锯齿,看其材质也不是一般的凡俗之物。

    小时候,父亲告诉方同玉,这是一把从坊市地摊内,淘来的小玩意。听说是大门派中专门制作,给收割灵米的凡人使用之物。

    正好方家的灵植根枝都较为坚硬,用此物收割效率极为高效,大大节省了人力。

    拿着镰刀,背着箩筐,方同玉便走进了灵植地,开始收割起灵植了。有了镰刀的帮助,收割灵植起来当真是游刃有余。

    锋利的锯齿,轻轻一刀,最多三刀,便能割断灵植的根部。

    不过可不能割灵植的根部,不然整根灵植就死了。要割只能割需要酿酒的部分,这样半年后,灵植又能继续采摘了,乃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资源。

    镰刀很锋利,没过多久灵植就装满了箩筐。方同玉背着箩筐走出了灵植地,此时他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脸上已经被强烈的阳光晒得发红,汗水顺着脸庞低下,远远看去,还能看见强烈的反光,正应了那句成语油光发亮。

    方同玉抬起拿着镰刀的手,用衣袖擦了擦汗水。另一只空余的手,则是敲了敲,有些发酸的腰部。

    “这真不是人干的活?”方同玉说话的声音有一些嘶哑了,显然是口干舌燥导致的发音不全。

    赶忙背着满满的箩筐,回到小院,才刚进院子,方同玉扔下箩筐,便迫不及待的跑向水井。提起井边的水桶,另一只手抓住桶上的绳子,毫无客气的将水桶扔进了水井。

    只听“噗通”一声,便听到水桶已然落入了井水中。

    方同玉胳膊一使劲,几下就吊起一桶井水,拎起水桶,嘴巴对着水桶凑去,显然是要一副痛饮的样子!

    “爽啊!”

    方同玉喝了一大口,满足的说道。

    甘甜的井水流过快要冒烟的嗓子时,一种冰心凉透心凉的感觉,舒服的让人忍不住的呻吟起来。

    方同玉觉得自己的精神,体力瞬间恢复了不少,像是游戏中满血复活了一般。

    随后,方同玉用冰凉的井水还洗了一把脸,顿时脸上的灼烧感一下子也消散了不少。

    最后,方同玉精神抖擞的回到灵植地,继续刚才的工作,直到最后一箩筐的灵植被背了回来,今天的活才算是干完了。

    小院内,方同玉将背回来的灵植,均匀的晒在小院的地上。

    一会的功夫,整个小院,酒杯铺满了灵植。方同玉这才放下箩筐和手中的工具,回到屋内,坐在凳子上,休息了起来。

    “哎呀,我怎么这么蠢!”

    方同玉突然暴口而出。

    这灵植早一日晚一日收,并不要紧。完全可以等明日清晨凉爽之时,早些起床的时候收割,游哉游哉便可将活给干完。

    这种乡下种地之人习以为常的方法,方同玉竟然给忘记了,傻了吧唧的在烈日下劳作,辛苦和耗费的体力,是清晨的两倍以上不说,还被暴晒的险些脱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