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且把年华赠天下 » 第327章 峰回路转,转了又转(1)

第327章 峰回路转,转了又转(1)

    “今日寻回了皇长孙,此乃国之大喜。老臣高兴之余,却想到自家犯下的一个错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啊!”

    洪泰帝原本带着笑容的视线,挪到了那人身上,哈哈一笑。

    “诚国公免礼,今日你我君臣同席,不必如此拘着,有事坐下说。”

    在大晏朝能被封为“公”爵的人,基本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功劳,用鲜血拼出来的。除此之外,再大的成绩也不过封侯封伯而已。可这诚国公元鸿畴虽说是功劳极高之人,生性却淡泊名利,在朝中威望虽高,却从不结党营私,一直很得洪泰帝的心意。

    然而,如今老皇帝让他起,他却不起,仍是固执的跪在地上。

    “陛下,老臣犯了欺君之罪,老臣不敢起……”

    轻“哦”了一声儿,洪泰帝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你与朕说来听听?”

    元鸿畴擦了一下老眼,又磕头说道,“十六年前,老臣奉命前往辽东,曾得遇一个容貌娇美的女子,原想纳为姬妾,奈何那女子心性颇高,不与老臣相近。老臣一怒之下,强要了她于军帐之中,后班师回朝,却又弃她于不顾。却不想,老臣走时,她已珠胎暗结,为老臣生下一女……之后,她不得家族所容,带着幼丶女靠乞讨为生,流落辗转到了锦城府,郁郁而终,卒于普照寺中。可怜老臣那女儿,小小年纪就吃了诸多的苦头,幸亏得遇道常法师,作了法事超度了她娘,又不巧知晓了这段孽缘。这才将老臣那可怜的女儿带入了京城,与老臣相聚……”

    好一段比编的故事还要精彩的故事。

    夏初七听在耳朵里,心里却诡异的有些发毛。

    又是道常,又是锦城府,又是普照寺。

    会不会那么的巧?

    她心里有疑惑,可洪泰帝却感慨一下,抚须而笑。

    “如此说来,那是大喜,爱卿为何又说欺君?”

    诚国公面色微微一窘,耷拉下眼皮,“老臣妻妾众多,却一直未孕,这才得了陛下的恩典,将祐儿过继给老臣为后……如今老臣在外一夕风流,却养出了个女儿来,可不就是欺君吗?老臣甚是惶恐,请陛下责罚。”

    哈哈大笑着,洪泰帝今日得回了皇长孙,心情大好,让崔英达唤了道常和尚过来问话,很快,那一抹的玄色缁衣的身影儿就出现在了众人视线里。

    果然,道常和尚的回答,与诚国公一般无二。

    洪泰帝一听,高兴之余,又如何会去计较这个?

    “罢了罢了,爱卿,这个是好事,好事呀。今日是朕之大喜,也是爱卿你的大喜。来,过来敬朕一杯水酒,此事就算揭过了。”

    “是,多谢陛下……”

    元鸿畴诚惶诚恐地拜了一拜,却没有过去敬酒,而是继续伏跪在地上,又道,“陛下,老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望陛下恩准。”

    “哦,你且说来听听。”

    “陛下,老臣那女儿年已十六,性子和脾性都极好,敏慧温良,已到了许婚的年纪,老臣想请陛下赐婚……”

    “赐婚?”老皇帝眼睛眯了一下,“爱卿想将令爱赐予何人?”

    在洪泰帝的诸多皇子之中,尚未大婚的人只有一个。

    几乎是条件反射的,夏初七的心脏顿时就提到嗓子眼儿。

    与她一样,众人的视线都落在了元鸿畴的身上。

    他顿了一顿,看了看端坐在位置上神色不变的赵樽,拱手而拜。

    “老臣想请陛下将小女赐婚于晋王爷。”

    场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几乎落针可闻。

    谁都知道晋王赐婚三次,就死了三次。那彰烈侯宋家的女儿,都还没有等到赐婚就暴毙而亡,那也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如今这诚国公元鸿畴刚刚寻回了爱女,居然就敢请旨许给晋王爷,那又是何意?

    人人心中惊动不已,就连洪泰帝一直带着笑容的面色都凝重了起来。

    也不知道他考虑到了什么,看了赵樽一眼,又才看向元鸿畴。

    “爱卿可都想好了?”

    “晋王爷血性男儿,人品贵重,老臣倾慕多时。如今厚着脸皮想与陛下攀上这门亲事,还望陛下成全。”

    没有马上回应,洪泰帝再一次看向赵樽。

    “老十九,你这个婚事一波三折,往常朕都没有仔细问过你愿是不愿。今日这桩婚事诚国公亲自请旨,朕心许之,但婚姻大事,虽是父母做主,今日朕却想听听你的意见。”

    听他的意见?

    夏初七提起的心脏,又落了下去。

    想来他应该是会拒绝的吧?

    毕竟那个什么诚国公的女儿,他连面儿都没有见过,又怎会胡乱的同意了?

    可下一瞬,一道极为低沉又漫不经心的声音,却闷雷一般传入了她的耳朵。

    “婚姻大事,但凭父皇做主。”

    皇子的婚姻从来都与政治和朝堂关系紧密相连,联姻不完全只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结合,而只是相当于结盟。因此,洪泰帝为他的儿子们安排的婚配,几乎从无例外地都考虑了政治因素。

    诚国公元鸿畴自然是一个很好的联姻人选。

    如今,诚国公亲自请旨,又得了晋王爷“但凭父皇做主”的认可,那自然是一门皆大欢喜的婚事。

    于是乎,在洪泰帝的授意之下,道常老和尚为赵樽与那位诚国公府的“元小姐”合了八字,直说是两个人是“天作之合”,乐得洪泰帝当场下旨,册封了那诚国公之女为“景宜郡主”,赐予皇十九子晋王赵樽为正妃,待道常和尚择好了吉日,即可大婚。

    一时间,全场恭贺之声不绝于耳。

    那什么元小姐品貌性情都极为拔尖儿,晋王爷又是光风霁月的大丈夫;那什么郎才女貌必是良配,那什么晋王爷去北平府之前行了大婚之礼,也可抱得佳人而去,让陛下和娘娘放心了之类的言论,亦是一句句全都贯入了夏初七的耳中。

    众人都在笑,她也跟着笑了起来。

    是呀,为什么不笑呢?

    今日可是一个大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