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 第七十七章 心流状态

第七十七章 心流状态

    这是一种心理状态,进入这种状态可以练习,也有人是天生的。很多程序员都有这种状态,很多作家也有。也有很多人是依靠外力。例如李白,嗜酒,喝醉了,诗性大发。

    很多科学家都是这样,有爱因斯坦的煮鸡蛋故事。他老婆告诉他煮鸡蛋,他把表放进锅里。外出散步忘了换睡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就有散步忘了换衣服的故事,而且有自言自语的习惯。其实他们并没有病,因为他们都有意识。

    其实是很容易进去心流状态,进去这种状态的时候,对外界感知是被屏蔽的。所以很多伟人都有搞笑故事。

    我以前写程序的时候就很容易进去这种状态,外界会被屏蔽。现在写小说依然如此,进去心流,时间过得很快,我一般是中午散步时写小说,基本没有思路,就是一个想法,也不布局,自然就写好了,故事还比较有逻辑,其实就是心流状态。

    一但进去,特点就是反应慢,丢三落四,就是你的脑子负荷太重,就像电脑高负荷运转,会死机一样。好处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自古就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说法。

    看一个人是否适合某项技能,主要看他是否会沉迷,会进去心流。心流的研究主要是心理学家。但后天养成很难。

    对某事的狂热会使一个人成为专家,人脑其实就是由140亿左右脑细胞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会同时产生意识,就是想法,但想法有优先顺序。实际选择哪个想法,由经验和生存习惯决定。这就是小孩想法多,成人想法少。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人的脑沟会越来越多,所以很多都有固定模式,就是性格和行事风格。就不怎么动脑筋了。说白了就是经验。

    我不爱依赖经验,忘性也大,所以很多事情都是重新考虑,选最优解。所以很容易进入心流。

    有个故事,一个被切开左右脑桥的人。医生给他个纸条,遮住一只眼看,意思是你出去一下。这个人就出去了。医生问他为什么出去,他说想去买瓶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的左右大脑分工不同,有的负责行动,有的负责语言,一但切断脑桥,左右大脑就无法通信,负责语言的半球眼睛被遮住了,结果就是负责语言的大脑半球编了个理由。这就是人的大脑会脑补。

    大脑会进入心流是个谜,但一旦有这种特质,就很容易有成就,思考问题会很专注,基本不受周围影响。就是自闭症的人很容易有超常记忆或推理能力。

    但普通人的表现就是心不在焉,丢三落四,对事情很执着。大脑其实把事情都想好了,只是你去执行而已。你的意识不是由你控制,而是神经元的想法先后优先级排序,给了你答案。

    大概就是这样,持续思考可以锻炼思维,不爱动脑筋就是随机产生的想法做决定。实际就是被动接受。所以我们会说同时有两种矛盾的不同想法的人,而且可以做出迅速判断的人会很聪明,就是你不是依靠本能行事。

    哈哈,大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