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那时,我们太年轻 » 第一章

第一章

    王大华的青春比同龄人迟到了整整四年。

    2001年,新世纪的第一场高考,王大华是被家里人抬着进考场的。就在高考前两天的晚上,王大华的肚子半夜里突然就疼起来,开始只是隐隐作痛,后来就像抽了筋儿似的,痛得他嗷嗷直叫,满床打滚。被宿舍的同学们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发作,需要手术。手术进行得很快也很顺利,但王大华的肚子上的刀口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完全愈合。再过一天就要高考了,这是决定他人生命运的一场大考。王大华心急如焚,无论如何都不能耽误考试的。他的梦想是要到BJ上大学呢!于是跟家人商量后,经医生勉勉强强同意才被允许抬着去考试了。王大华就这样在众目睽睽和各种唏嘘感叹声中进了考场,甚至还上了当地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结果当然也很不理想,他没能发挥出平时应有的水平,最终名落孙山。

    王大华复读那年,每一天都在用蒲松龄的那幅自勉联来激励自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是真的做到了“破釜沉舟”和“卧薪尝胆”——他的生活轨迹只限定于教室、寝室还有学校食堂;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半睡觉——尽管寝室里十点就已经熄灯,但他仍会躲在宿舍楼某个有灯光的角落里继续学习;每顿饭的时间从打饭到洗碗刷筷前后不超过十分钟;除了偶尔上个厕所外,其余时间全都在教室里度过;即使到了节假日也很少回家。他切断了自己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包括那个和他并未真正确定恋爱关系的初恋女同桌刘丹,她已经考上了重点师范大学。王大华复读的第一个学期,也就是刘丹刚上大学的前几个月里,她每个星期都会给王大华写一封信,向他诉说自己一个人在外地求学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并且勉励他要相信自己,要愈挫愈奋,要持之以恒,也一定要考上比自己更好的大学。但是王大华从来不回信,因为他从来都没有拆过信封。直到第十封信邮寄过来时,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了王大华几句:“王大华,怎么就你的信多?一星期一封,一星期一封,我都成了你的专职邮递员了!天天这样把精力都浪费到写信上了,我看你明年还考不上个学校,还得来复读!”全班的复读生听了都哈哈大笑跟着起哄。那一刻,王大华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他看都没看那封充满关心和鼓励的信,又把之前那些所有没有拆封的信都拿出来,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直接将信撕得粉碎。然后趴在桌子上,立马给刘丹回了一封信,只有一句话:“以后不要再给我写信了,我没空看!”他将信纸递给班主任老师,面无表情地说道:“帮我寄出去。”班主任老师张着嘴巴惊讶地看着王大华,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大声说道:“好,好!有这种精神,明年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但是,第二次高考的前夜,王大华竟然兴奋地彻夜无眠。一直到早上六点半,他才终于有了困意。此时同学们开始纷纷起床,各种嘈杂声吵得他根本无法继续睡觉。进入考场中,监考老师宣读完考场纪律便将语文试卷分发下来。当他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头脑开始昏沉,眼睛再也无法睁开,最后竟然趴在试卷上睡着了,卷面上还流了一大摊他的口水。后面的考试直接全部放弃,他把所有的复习资料从楼上扔了下来,坐在操场上大哭一场。

    王大华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重振旗鼓,第二次走进了复习班,又在三点一线的生活状态中度过了一年。第三次高考前一夜,他特意买了几片安眠药。尽管药房的老板反复交代他吃一片就够用,但王大华晚上十点钟准备上床睡觉时,先是吃了一片,到了半夜十二点多还是翻来覆去没有一丝睡意,于是就又吃了两片。后半夜他睡得真的很香,连梦都没有做。早上起床后,整个脑袋却一直昏昏沉沉的。2003年的高考试题特别的难,王大华昏沉的脑袋根本转不动,发挥失常。虽然他的总成绩刚刚过了一本分数线,但离他梦想的大学还是差得很远。于是他又一次返回了那个已经待了五年的县一中,重新走进了复读班。

    2004年高考,试卷题目对所有的考生来讲都很简单,感觉就像一场轻松而又愉快的练习答题。每场考试结束后,考生们都在笑谈题目是多么简单时,王大华却怎么也笑不起来。他一直紧张,从一进考场就开始紧张。他的手不停地在发抖,以致于根本握不住笔。进考场前的十五分钟里,他上了三次厕所,两次小便和一次大便。虽然排泄出来的只有那么一星半点儿的东西,但他考试中居然还总想着要上厕所。这一年,他的总成绩仅仅过了三本线。王大华彻底丧失了信心,他在暴风雨中向天空呐喊:“难道我王大华的命运真的就这么不济吗?”在他决定放弃求学这条路打算去南方电子厂打工时,曾经的班主任老师找到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大华,上大学才是你最好的出路。不要在乎眼前的得失,进厂打工虽然可以很快挣到钱,却挣不到你的人生。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只需重新振作起来,调整好心态,就一定可以考上大学的。”

    于是,王大华第四次走进了母校的复读班里。这一年复读期间,王大华基本上不怎么听课。他以一种彻底放松的心态来应付每一次模拟考试,而且每次都能考到六百多分。按照全市统一模拟考试的划线分数,王大华上一本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其实王大华在前几年复读期间的所有模拟考试中,总成绩基本上都是在六百分以上。他的高考复读生涯已经进入第四年,成绩既没有下滑,也没有实质上的突破和进步,只不过是用一年又一年的时间来换一次又一次的高考机会。按照班主任老师对他的期望,上一所211大学是没有问题的,但王大华的梦想是985高校,是考上BJ的大学读书深造。但是,在这一年复读的下学期,也就是距离2005年高考还剩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爱上了班里面一位离他座位不远的已经是第二次复读的女生郑百灵。他以前从未见过她,只是偶然一次在校外的饭店里吃饭时两人同时相对着坐在了一个长方形餐桌上。王大华打好饭菜坐下来时,不经意间看了郑百灵一眼,然后就忍不住看第二眼了。他开始跟着她的节奏夹菜喝粥啃馒头,又偷偷地跟在她的身后回到学校里,最后发现这个女生竟然和自己是在同一个复读班里,而且两人座位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超过三点五米。离得这么近自己怎么从来都没有注意过她!跟邻桌一位女生打听过后,他才知道那位女生叫郑百灵,是从市里的高中转到县一中来复读的。怪不得给人的感觉不一般,在市里长大的女孩儿就是不俗气。看她的穿着打扮与班里的其他女生都显得不一样,很有气质;面容冷峻,给人一种心如止水的感觉。不像那些和自己同样出身于农村的女生,无论穿什么花里胡哨的衣服,给人的感觉总是摆脱不了土里土气。王大华就这样一下子爱上了她。他总是忍不住扭过头来朝郑百灵的座位望去,无论上课与否。课间休息或者放学之后,他总要等郑百灵从他的面前经过后才出去,眼睛也一直跟随着她行进的方向,直到不能看见。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晚自习,王大华终于鼓起勇气给郑百灵写了个纸条:想和你一起出去散散步,可以吗?落款:王大华。他让同学们帮忙把纸条传递给郑百灵后,就直接起身走出教室,在教学楼下的大树旁忐忑不安地等候着。

    郑百灵真的出来了!而且一见到王大华,像是很高兴地说:“你怎么知道我也想出来透透气呢?”王大华傻笑了一下,很紧张地说了一句十分不着调的话:“天气预报好像说要下雨,我印象里每年的高考期间都会下场暴雨。老天爷都知道高考时很热,所以就用雨来给我们降降温。”

    在此次约会之前,王大华平时在班里名列前茅的模拟考试成绩已经让郑百灵知道了他的存在。并且,在离高考还有十来天时,学校里一位开杂货铺的老师,将他们班里购买考试文具的事交给了王大华代理。他就趁着这个机会特意给郑百灵买了一套,并在装文具的塑料袋里附上一张纸条:“送你一套文具,愿你能考出好成绩!王大华。”郑百灵也回了他一张纸条:“谢谢!祝你高考成功!”

    但在王大华人生第一次约女生出来散步的这个夜晚,他竟然没能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一路上都是郑百灵在说话,他则走在一旁干巴巴地附和着。没想到郑百灵挺能说的,话题从“人生的命运都是由性格决定的”一直聊到她的家人,还有她这一年也要参加高考的弟弟。王大华本来想借着约郑百灵一起出去散步的这个机会,向她表白自己长久以来的钟情爱慕之意。但是整个约会的过程好像都被郑百灵掌控着,没有给他一次说出口的机会。尽管这样,也已经让王大华兴奋无比,他终于在追求爱情的征程中迈出了自己的青春第一步。

    这一年高考的数学试题也是出奇的难,王大华又一次发挥失常,其它几科感觉也不怎么样。尽管心里很难受,但他的全部心思都已经转移到了郑百灵的身上。高考结束的当天晚上,他再次鼓起勇气约了郑百灵出去散步。大雨过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深浅不一的小水坑,湿滑的路面上散落着乱七八糟的书页纸张,整条街都显得脏乱不堪。考试过后的天之骄子们,三三两两地走在一起,有说有笑,也有狂喊乱叫。郑百灵没有像第一次约会那样表现得十分热情了,而是一直都很冷淡。王大华本来想问郑百灵准备填报哪个学校,自己也想和她填报一样的志愿。此刻却因为郑百灵爱搭不理的态度而不知所措,约会只好在尴尬的气氛里尴尬地结束。

    第二天上午,在估算完高考分数之后,王大华就骑着自行车带上所有的行李包裹回到了农村老家。他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出门。炎炎暑热中,他把自己关进房间里,趴在书桌前给郑百灵写了一本情书。他特意跑到文具专卖店里买来一本黑皮笔记本,饱含深情地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人生感悟全部写了下来,并向郑百灵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在回到学校里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将那本长篇情书塞给了郑百灵。两个星期后,在第二次去学校填报志愿的时候,郑百灵把那本长篇情书还给了他,里面夹着一张纸条,上面用女生那特有的清秀字体写着:“对不起,我不能接受。因为我们没有在对的时间里遇上对的人。”王大华看到后,心里分明感到一阵阵隐痛。

    但是,他并没有彻底死心。而是反复思考着郑百灵写给他的纸条上的那句话:“我们没有在对的时间里遇上对的人?”并分析出两方面的含义:要么是我们在对的时间里遇上了不对的人;要么是我们在不对的时间里遇上了对的人。他在心底倾向于后面那层含义,认为郑百灵应该是觉得我和她虽然遇上了对的人,但由于将来很可能不会在同一所大学里读书,所以不是在对的时间里相遇了,而是相遇在了现在这个不对的时间里。他忽略了那张纸条上郑百灵写给他的第一句意思就很明了且直白的话:“对不起,我不能接受。”

    于是,王大华又回到了学校,借着帮班主任整理学生资料的机会,查到了郑百灵家里的电话号码。当天傍晚,他站在马路边上的公用电话亭前,抖动着手插上IC卡,拨通了郑百灵家的电话。

    “你好,请问哪位?”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男生的声音。

    王大华的心紧张地快要跳出来,他用力清了一下嗓子,问道:“请问是郑百灵家吗?”“嗯,对,请问你是哪位?”

    王大华努力使自己保持镇静,继续说道:“哦,我是郑百灵的高中同学。想问一下她在家吗?”

    “她现在出去了,有什么事吗?”电话那头又问道。

    “那她什么时候回来?”王大华不死心。

    “这个不确定,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你转告给我姐。”看来电话那头是郑百灵的弟弟了。

    “我就想问问她报考的是哪所学校?”

    “省北文理学院。”

    “第几志愿报的?”王大华继续追问道。

    “第一志愿吧。”电话那头给了一个并不明确的回答。

    郑百灵已经复读了两年,成绩并没有提高多少,无非也是想通过两次复读来给自己争取一个能考上更好一点学校的机会。但随着复读次数的增加,心理压力也就变得更大。开始是什么水平,到头来还是那样的水平,并没有质的飞跃。最后就只能认命,能考上一所省内的公办本科院校已经是烧了高香。所以,她在估算完高考成绩后就基本上认定了自己要上的学校。

    王大华则不同,他平时的模拟考试成绩足以让每个人都相信他能考上一本院校。虽然这次考试感觉不怎么样,但还是在六百分上下的。而他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却犯了大错:本科一批里,他第一志愿填报的学校投档分数线相对较高,他没能被录取;第二志愿填报的学校报考生源又很充足,他依然没能被录取。在本科二批的第一和第二志愿里,心高气傲的他报考的又是BJ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院校;在全省里招生人数不过寥寥几个,竞争自然就很激烈了,王大华依然没有被录取。最后,他竟然在平行志愿里被省北文理学院录取了!

    虽然最终还是没能考上自己梦想中的大学,但王大华这一年开始认命了。当年跟他同龄的高中同学,有的已经大学毕业了。他已经经历了五次高考,实在不想再考了。他这次抱着只要是本科院校就一定去读的心态,开启了他人生的大学年华。尽管县一中那位专门负责带领高三复读班的班主任老师一再对他表示惋惜,甚至开玩笑地对他说:“大华,要不再复读一次,明年争取考个211?”他都决然不再回头。而让他真正下定决心去省北文理学院这所末流二本大学读书的根本原因是,郑百灵也报考了这所学校并被录取了。在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

    我的青春终于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