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新庶女生存日常 » 第六章 澹静堂内,识辨众人

第六章 澹静堂内,识辨众人

    兰姨娘是卢庆瑞心尖上的女人,加上年过四十老来得女,对四姑娘更是疼爱有加,特意取了‘珍’字给她。

    这日,内府为这位四姑娘卢韶珍举办满月酒。

    胡氏一早来到韶暖房间,看到还在呼呼大睡的韶暖,一把掀开被子,连忙拍打催促着说,“快些起来梳妆,早去太太房里请安侯着…”

    韶暖打着哈欠,一脸不情愿的坐起来,“满月酒不是只有大哥哥大姐姐能摆吗?怎么小妹妹还要弄满月酒啊?能不去吗?”

    这种历史知识韶暖还是懂得,这古代的官宦之家最重视嫡庶规矩,一个庶女也能大摆满月酒?

    胡氏看着姑娘困倦的样子,让白芷和朱瑾给韶暖梳妆,穿戴衣服。

    胡氏站在身后,一边给韶暖簪发饰,一边解释道,“你爹爹昨日被授了太傅一职,这满月酒只不过是次要的,也是你爹爹在后宅对兰姨娘的一份体面。”

    朱瑾看着一身淡青色家常对襟上衣和襦裙的韶暖,连连赞美道,“姑娘的身段真是一等一的出挑。”

    韶暖坐在梳妆台前,从铜镜中看到站在身后的胡氏,胡氏贴心的将韶暖左边的头发放了一些下来,半遮半挡的垂在左眼胎记上,风一吹,那大块暗红胎记更能展露无疑。

    韶暖的容貌遗传了胡氏清心禁欲的小圆脸脸相,唯独一双水汪汪的桃花眼,一笑起来,灵动又迷人,只是被眼上的胎记遮挡了美貌。

    韶暖看着铜镜中的胡氏,懦懦的问道,“娘亲,父亲疼爱兰姨娘,敬重太太,你会难过吗?”

    胡氏没想到会从韶暖口中听到这种问题,莞尔一笑,“平头人家尚且多有妾室,更何况你爹爹这样既有才能又有体面的官宦之家。冯氏虽娇纵跋扈,却也纵不过太太,另两位姨娘,脾性都是再好不过的。这样平平淡淡的生活,已经是很好的了,姨娘啊,现在就想看着我暖儿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长大,就已经很知足满意了。”

    卢韶暖梳妆完后,胡氏从头上拔下一支瑠银喜鹊珠花簪在韶暖头上,“除了兰姨娘还有哪位姨娘啊?”

    胡氏解释道,“还有位纭姨娘,原是太太院里的,瞧着她伺候老爷衣食得体,便让她到老爷院中服侍,怀了你四弟弟之后,被抬了姨娘。”

    韶暖数了一下,这位父亲有五个女人,八个孩子,个个都活得好好的。这么看来,太太一定是位敦厚的。

    不然按照以前看过的大宅院内斗电视剧,后宅早已是风波不断,怨气深重了,怎么还能让老爷子孙繁茂呢。

    老爷和太太带着三位公子在正厅摆了两桌酒席庆贺升任太傅之喜,老太太领着几位姨娘和姑娘们在老太太的澹静堂内吃席。

    韶暖一早给太太请完安就去老太太房里看小妹妹,一进门便看到老太太一会儿开心的逗小孙女,一会儿慈祥的同兰姨娘耳语。

    兰姨娘是老太太的表外甥女,其父行商,路经京城,被琐事耽搁要在京城略耽误些功夫,兰姨娘便和母亲来探望这位表姨母。

    兰姨娘母亲跟着府中婢女一路穿过一片园林和几条长廊来到澹静堂,瞧着卢府的一叶草都比其他地方肥硕,离开卢府之前,将兰姨娘留了下来,恳请老太太为兰姨娘在京中择一门亲事。

    商人的地位在本朝确实有所低,兰姨娘的父母也是为她着想,若是回到家中,以他们一家子商人的身份,嫁个有上进心,有出息的举人就算得上是好姻缘。若是能留在这京中,由卢老太太出面择亲,背靠着卢府,将来的姻缘只会更上一层楼。

    后来,卢庆瑞瞧着兰姨娘蕙质兰心,温婉可人,当下就向老太太求了兰姨娘到自己房中,老太太瞧着兰姨娘身段好生养,脾性温和,问了兰姨娘本人意愿后,便成全了两人,给兰氏父母写了封通知信。

    兰氏父母本不愿意女儿给人做妾,可思来想去,权衡利弊一番,最终还是应了卢老太太的意思。

    在卢庆瑞娶了太太郑秀婷前,兰姨娘已经生有庶长子卢昭衍,冯姨娘膝下也有了庶次子卢昭谦,只是冯姨娘出身于青楼,卢老太太也向来看不惯她。

    即使府中有正室太太后,卢老太太对兰姨娘也是格外亲厚,现在满院子数兰姨娘的肚子最争气,接连生了一儿两女,且庶长子卢昭衍也是老爷最满意的,老太太也就更加满意这位表外甥女。

    澹静堂内一片欢声笑语,老太太拿着手上的佛珠逗小孙女玩耍,韶暖进去后,除了在一旁帮忙端水,便是站在一旁。

    大姑娘韶靖,二姑娘韶荣,三姑娘韶暖,妾室兰姨娘,冯姨娘,纭姨娘,胡姨娘,加上老太太,八人一席,旁边的乳母抱着四姑娘韶珍站在老太太右侧。

    大姑娘韶靖是太太所生的唯一嫡女,穿着一件荔枝红绣折枝堆花襦裙,显得清雅秀丽的同时,头上的累丝嵌宝石金凤簪又显得庄重高贵,不愧是嫡小姐的大家风范。

    坐在韶靖左侧的是二姑娘韶荣,是姨娘兰氏所生。

    韶荣的容貌远不及韶靖那般一眼惊艳,却也是一张标标准准的鹅蛋脸,一双单眼皮在她脸上格外好看,抬眼低眉瞬间都有种黛玉妹妹的感觉。

    韶暖自穿越过来后,除了认识八角院里的人,只见过老爷,太太和老太太,去太太房里请安时也见过韶靖。

    韶荣只比韶暖大一岁,却一直在给她夹菜,“妹妹这个没吃过吧,香酥可口,赶快尝尝…这个也好吃,是爹爹去川蜀地区公办,请回来的有名的大厨…妹妹莫要拘束…妹妹…”

    一场席酒下来,韶荣总共往韶暖碗里夹了七八次菜,韶暖的嘴一直保持着标准微笑,忙着说谢谢二姐姐,能吃好才怪。

    川蜀名厨做的菜再好吃也比不过韶暖最想念的火锅味道。

    撤席之后,几位姑娘都在院子里玩耍,韶暖想坐在角落里静静,韶荣却偏偏跑过来搭话,“妹妹刚回来不久,定然很多事情不知道吧,身为姐姐,你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好了,姨娘说我俩差不多大,更聊得来些,让我多与你亲近亲近。”

    兰姨娘是个聪明有远见的,接胡氏母女回来的消息一传出,兰姨娘就去问了老爷其中缘由,多半是因为胡氏娘家侄子如今大有进益,已中了举,老爷也派人打探过,此子确是个努力上进的苗子。

    还有一小部分原因是担心胡氏母女被送到寺里的消息被朝中敌对之人掌握,会影响自己多年来辛苦设立的人设。

    这件事的成功,离不开郑氏的助力,卢庆瑞这才着急,不等院子整理干净,就安排人将胡氏母女给带了回来。

    兰姨娘一早便叮嘱韶荣,“既然胡氏母女被接回府,想必老爷心里是有筹谋的,太太那边瞧不起三姑娘的身份,加上她的胎记,以后也必不会有太显贵的夫家,你大姐姐那边就不会对她有好脸色。”

    卢韶荣听明白了兰姨娘的意思,“韶暖是妹妹,做姐姐的多帮助妹妹,爹爹一定会夸奖女儿的。”兰姨娘看到女儿听话懂事,心里很是满意。

    卢韶暖本不想理睬这位热心的“好姐姐”,刚想把目光转到别的地方,便看见那位冯姨娘盯着自己这边,“那位冯姨娘好似不高兴的样子~”

    卢韶荣顺着韶暖的目光看过去,已经看不到冯姨娘的身影了,“妹妹莫要内疚,冯姨娘已被爹爹解了禁足。”

    韶暖看向她,“冯姨娘被禁足和我有什么干系?”

    韶荣说那么多话也不觉得口渴,依旧耐心的回答韶暖的问题,“当日我们一起去灵济寺为兰姨娘上香,本该由冯姨娘照看妹妹,结果妹妹失足落水,爹爹就禁了冯姨娘的足。”

    韶暖心想,这不是活活给我拉仇恨吗,罚个身边的小丫鬟也就罢了,罚一个比自己娘亲还受宠的姨娘,韶暖表示看不懂这位父亲大人。

    韶暖看着韶荣在一旁亲近的目光,便继续问道,“姐姐,我生病一直待在自己院子里,还没听说过几位哥哥的事情呢,姐姐能给我讲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