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无尽星途:失落文明 » 一百二十五章 串供

一百二十五章 串供

    而这些点击的“0”和“1”,随后会以数据串的方式发送给wit和阮林。

    他们在这一天同时停止了一切工作,这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一天。

    无数星笛人正乐此不疲地沉浸于这两款游戏当中,他们并没有把这两款游戏当作打发时间的娱乐项目,他们同样秉持着一个精神:这是一次全文明的物理性实验,必须严谨对待。

    随着游戏的时间的变长,游戏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

    目前是大贝尔实验开始后的38分钟,仅有2%的试验者退出了游戏,剩余的试验者继续攻克着一道道游戏难关。

    午时,他们在餐桌上享用着午餐,同时也不忘讨论着游戏的相关内容。

    有些星笛人甚至在这几个小时内,从未停止过手指的敲打。

    时间再次推移,此时已是开始试验后的第9个小时,传输至两艘舰船内的数据量并没有减少,反而正在稳步增多。

    阮林也在脑中检索了以往的所见所闻,他越来越偏向宿命论了,“园丁”身后的存在,或许真的已经把一切的命运谱写完毕了。

    这个超越一切的存在,可能就是“隐变量”。

    就拿相反自旋纠缠态的粒子来说,A、B粒子,它们从中间的粒子源以相反的方向离开后,无论对哪个粒子的自旋方向进行观测,另一个粒子的自旋方向测量结果一定是相反的。

    就比如:A粒子的方向向上,B粒子的方向向下。

    无论它们间隔多远,这个协调几乎是一瞬间完成的。

    还有一种可能:观测A粒子后,B粒子会马上表现出相反的结果。

    但这是不对的。

    如果不进行亲自测量,它们的自旋结果一定是不可知的。

    所以B粒子的自旋结果无论是什么时候确定下来的,一定需要亲自观测才知道是上是下。

    若把测量A粒子、B粒子的时间缩短到足够短,短到A即使以光速也无法把结果告诉b,那么它们结果对应性,会认为是瞬间协调完成。

    结果唯二:第一,两个粒子的确以某种方式进行了超光速通信。

    第二,它们并没有进行沟通,只是从分开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后续的自旋反向。既:隐变量。

    阮林发展到如此地步,可以确定地说,超光速的确是存在的,相对论也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

    但,爱因斯坦,真的错了吗?

    尽管贝尔不等式在经过长久的实验和验证下,最终证明在量子力学中不成立。

    也就是说,量子力学确实存在叠加态,存在不确定性,也受到观察者的影响。

    但是在科学中,这难道不是矛盾的吗?

    再次代入人类的视角,在量子力学诞生之前,人们的世界观是定域实在性的,也就是说二者都存在于客观世界中。

    但是玻尔却认为,在量子世界中,定域性不存在,而实在性从物理角度上也无法完全确定,在二者之间,只能放弃一个。

    如果放弃定域性,就意味着超距离的瞬间联系,届时世界的因果可能就会出现颠倒。

    比如说,原本阮林打wit,wit会疼,这存在明显时间顺序了。结果现在,“打”和“疼”这两者可能同时发生,甚至反转过来。

    而如果放弃实在性,就出现了“爱因斯坦的月亮”,看月亮的时候,它存在,不看的时候就不存在,这或许有一些唯心主义的思想了。

    阮林放弃了这些胡思乱想,继续收集着传输而来的数据。

    在试验进行至第16个小时,仍有42%的试验员继续着游戏。

    在大贝尔实验结束之时,wit与阮林共收集到了29万亿次的数据总量。

    他们仍旧没有开展任何联系,这是最后的收尾工作:将所有数据汇总,进行一次打包。

    经过最后的分析、比对,最终结果令阮林久久不能自语。

    上帝不是在掷骰子。

    wit和阮林相互观测的粒子,在产生之时,就已经相互约定好了:要是他们这样观测我们,我们就这样干...

    只是在测量前,它们并不会告诉wit和阮林,它们打算的是怎么做。

    这,就是隐变量。

    它的确是存在的。

    隐变量的存在,也代表着微观因果律的彻底崩塌,也代表着所谓的“自由意志”并不存在。

    一切真的如同倏忽所说,或许除了自己,万物的一切真的早已注定。

    他想到了自己主动学习编程的时刻。

    我便是造物主,我可以根据无数指令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程序,但这个程序运行时,表面运行和底层逻辑之间很有可能出现bug,这时,就需要补充一些新的代码把这些bug给圆上,但这些新的代码也会出现新的bug,最后形成了“屎山”。

    这时只有一种解决方法:把所有底层代码设计为非固定性的,那么就有无限的潜力可以去无止境地补充新的代码来解决bug,整个程序就不会因为bug而崩溃了。

    或许,这次举文明之力法发起的大贝尔实验,仍旧有无法补上的漏洞。

    或许,所有参加实验的星笛人,和被实验的粒子一起,都是同一个决定论演化的产物,就算是几十亿星笛人参加了实验,他们和阮林都以为“自由地”、“随机地”选择、参加了这次实验。

    但这一切,都是假的!

    每一个星笛人都是一个个类似于“伪随机数字生成器”,看似“自由意志”的随机,其实也是事先注定的,不是自由,也不是随机!

    所有的星笛人、所有的粒子都一起串供好了,一起来欺骗阮林和wit这两个观察者。

    只是这些星笛人和粒子,都不知情。

    根本不需要其它观测者、也不需要什么大贝尔实验。

    1粒子与2粒子。

    整个宏观宇宙,包括1粒子,事先早就知道2粒子要干什么了!

    只有观测者被蒙在鼓里。

    但如同之前所说,这一切真的是注定的,那么园丁背后的存在不可能会让自己知道这一事实,但为何他又让自己知道了,他也是宿命的一部分吗?

    想到这里,阮林也是一阵后怕,或许举行这类测试实验,已经触犯了园丁的底线!

    那要如何向星笛人阐述这一结果?

    是欺骗,还是隐瞒?